疼痛是人类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同时还会让人无比烦躁。
古有曹操,头痛起来会杀人……今天谁要是剧烈头痛还能冷静说一句「没事」,那是真好汉!
丁当身边就有受痛经困扰的姑娘,但却不愿意吃止痛药,怕的就是药物副作用。当然,丁当猜她肯定痛得不厉害。
其实只要医生许可,吃止痛药可以很快缓解疼痛,但是药三分毒的思想,让很多人都畏惧止痛药。
止痛药这么好使,让它多了一个问题——药物滥用!
滥用有什么危害?丁当请王藐老师来讲讲止痛药的那些事。
不该用,用了,会怎样?
并不是所有的止痛药都要等医生说「该用」才能用,毕竟我们今天要说的是非处方类(OTC)止痛药。
如果疼痛原因明确并且以前也用过此药,比如原发性痛经的女性吃点布洛芬、风湿痛的老年人吃点贝诺酯,只要按着药品说明书来用,也不用专程跑去问医生意见了。
但如果是不明原因的疼痛,尤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疼痛,比如胃痛、肚子痛等,请千万不要想着用一粒止痛药「治好它」。因为这一类疼痛的病因可能比较复杂,如果只是用止痛药缓解症状,而不去医院检查清楚,可能会掩盖并延误病情。
美剧《豪斯医生》里就有一个案例:一个小女孩完全感觉不到任何疼痛,乍一听好像很棒,但是由此带来的后果却是很严重的。
因为感觉不到疼痛,她不知道自己的手放进了热水中,造成了烫伤;在被仪器夹住时,死命挣扎,造成了挫伤;最后因为没有疼痛,没有畏惧感,从楼上跳下来,造成了骨折。
疼痛其实是一种预警,而止痛药让你感觉不到疼痛的时候,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不知道身体哪里出了问题。
用太多了,会怎样?
如果在药店买药,有幸遇到一个真的资深药师,你说「我要买解热镇痛药」时,他多半会问你一句「你平时胃怎样?」。
这是因为,在药店卖的解热镇痛药一般都有胃肠道反应,这在药品说明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如果按照常规剂量使用,这种胃肠道反应可能会很轻。但如果忽略说明书上写的「N 小时内不要重复使用」,一粒接一粒,或者一次吞两粒,那就得小心「胃溃疡」了。
每个人都经历过疼痛,都很能理解疼痛时希望药到病除的感觉。但是在短时间内用两粒药,或者用同一类的两种药,其实止痛效果并没有比一粒药更好,反而会带来其它方面的风险。
目前一些研究已经发现,止痛药因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可能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不全等。
阿司匹林能使凝血功能受影响,引起出血倾向。安乃近、保泰松等可抑制骨髓而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导致粒细胞缺乏症。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用了这么多年,FDA 直到前年才发布公告限制每次服用剂量不超过 325 mg,否则会增加肝损害的风险。是它毒性变大了吗?并不是,只是我们之前没发现而已。
所以,用药时不要轻易超过药品说明书的建议剂量,这是做了无数次实验和不断修正后得出来的「性价比」最高的剂量。
用太久了,会怎样?
1. 药物成瘾
你的病因明确,也按照常规剂量来用药,但说明书明明写着「使用不得超过 7 天」,而你足足用了一个月,还根本停不下来。达到这样的程度,其实已经属于「滥用」范畴了。
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成瘾性。
成瘾性并不是吸毒者专用的词,不少药物也有成瘾性。在止痛领域,成瘾性严重的主要是阿片类镇痛药,不过此类药物不会在药店出现,但凡具有明确成瘾性的药物,一般都是处方药。只有医生认为你需要用时,你才能用。
以前人们认为,解热镇痛类止痛药不具有成瘾性,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如果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也可能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一旦停药就会产生情绪不安、焦虑、注意力涣散、全身疼痛、怕冷甚至寒战等不适,促使再次服药。
当然这种成瘾性与阿片类镇痛药没得比,但由于解热镇痛药随处可买,滥用的可能性比较大,也只能靠个人约束了。
2. 产生耐受性
一些人吃止痛药,从吃一片,到两片,再到后来吃三片也没有多大用处,这也是长期用药的「后遗症」——止痛药耐受。这个时候加量除了带来更多的副作用,没有别的好处,倒不妨去问问医生的意见:也许需要几种止痛药换着吃;也许需要扔掉止痛药,把病根治好了再说。
这下姑娘们更不愿意用止痛药了,别急,除了止痛药,丁当帮你们问来了三个「偏方」,也许可以试试。
1. 转移刺激
疼痛属于信号的一种,其它冷、热、压力等刺激也是信号的一种,而大脑能同时接受并处理的信号是有限的。
这就是为什么,烫伤的时候用冷水持续冲,会感觉不那么痛;痛经的时候可以用热乎乎的暖宝宝减轻疼痛。
2. 艺术也可以
据说艺术也可止痛,比如听听音乐、欣赏美丽的画作、看看喜剧片,这都会提升脑内的内啡肽水平,加强大脑的「欣快感」,提高对疼痛的忍耐力。
3. 以痛制痛
当你左手中指被门夹到痛彻心扉的时候,你一定会下意识地使劲捏住整个手掌。这并不是一个无聊的动作,因为你整个手掌被自己捏痛的时候,「中指的剧痛」这个信号就不会传入大脑那么多。
丁当教了这么多,下次身边的姑娘头疼脑热、肚子疼,除了一句「多喝热水」,你还可以试试上面的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