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混沌学园
咨询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印象笔记  ·  2025建议职场人赶快提升自己 ·  昨天  
混沌学园  ·  心力,是人生后半场的「操作系统」 ·  2 天前  
学习曾国藩  ·  看起来面善,实则最不好相处的七种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混沌学园

心力,是人生后半场的「操作系统」

混沌学园  · 公众号  · 学习  · 2025-02-18 19:55

正文


作者 | 孙嘉天 清华积极心理学指导师
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混沌学园课程主任



为什么新的一年,要从“心态”开始


回想一下,在今年的热点中,哪个内容最触动你?


  • 是哪吒百亿票房,振奋人心,展示国漫荣光。

  • 还是宇树机器人,神奇表演,秀出中国技术。

  • 或是DeepSeek,火爆全网,掀开了全民AI时代的大幕。



与此同时,你会不会也有一种感觉,彷佛时代真的变了,自己不知觉中产生了一丝焦虑感。


特别是回到工作岗位,面对全年的业绩目标、面对降本增效的现实环境、面对越来越大的风险挑战,很多人发现自己既不是天赋异禀的哪吒,也不是苦苦修炼的申公豹。


更多人,还是那个努力排队,认真干饭的“土拨鼠”;或者是认真努力,只为守住3秒的“结界兽”。而现实世界中,既没有太乙真人的法宝,也没有龙族的魔力,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自己和团队,坚韧向前。


而其中的心理韧性就特别重要。如何用更坚韧的心态、更积极的情绪面对新的一年,是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心理韧性


清华大学教授,积极心理学专家彭凯平老师有一段名言: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在社会竞争的过程中,前期靠体力,中期靠脑力,后期靠心力——心理韧性。


其中心理韧性的“韧”字,在古文中有“刀切牛皮”之意。形容用锐利的刀子切割熟牛皮的那种感觉——似乎能够划得动,但却总是拆不开、划不烂。


在今天的语境中,我们往往会把它理解成“能扛事”、“耐挫折”、“打不倒”,一个人特别有韧性,往往就说这个人很“皮实”,不会有玻璃心。


而在积极心理学领域,则是把韧性理解为三个要素的总体,如果用一个公式来形容,就是“心理韧性=复原力×坚毅力×创伤后成长力”。三者缺一不可。



其中,复原力(Bounce-back-ability)是指人在经历了重大挫折后,迅速恢复的能力。


其中,坚毅力(GRIT)是指人面对风险挑战,能持续承受困难,适应变化并坚定前行的能力。


其中,创伤后的成长力(PTGD)是指人在重大不幸或创伤之后,仍然能够奋发崛起的能力。




测一测,我们的心理韧性怎么样


理解了心理韧性,很自然的我们就想知道,自己(或团队)的韧性怎么样。关于心理韧性的测试,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比较简洁的是RS-13“韧性量表”的十三道问题。



请做几次深呼吸,平静的完成上面的测试。在将所有分数加总起来,你会得出一个介于13与91之间的分数。分数愈高代表韧性愈强,愈低则代表心理抵抗力愈低。


  • 【如果你的分数高于72分】

没有什么事情能很快将你击倒。你可以应付大多数挑战,满足你人生遇到的大多数要求。某些情况在你看来-绝对是困难的,不过你有能力灵活地对厄运做出反应,进而找出一个适合你,并且能够让你进步的解答。


  • 【如果你的分数介于67与72分】

你具有中等的抵抗力。多数时候,你能够为自己遭遇到的问题找到解答,纵使有时得花不少力气。一般来说,即使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你也能够重新找到生存的勇气。


  • 【如果你的分数低于67分】

可以意识到我们需要有计划的提升心理韧性,以便降低罹患忧郁症和身体方面疾病的危险,以及提高对自己人生的满意度。若分值过低,请务必寻求心理方面的协助。





升心理韧性的基本原则


无论我们的心理韧性“评分”如何,其实都只能代表一个时点下的状态。分高者不必得意,分低者也不用失落。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一系列风险的挑战, 我们总需要掌握能够自主提升韧性的方法,以求让自己想得清楚、活得积极; 也可以让我们有赋能团队和家人的技能。


在这方面,积极心理学专家,塞里格曼教授提出个四个重要原则,能够提升我们自己,也能够提升团队成员的心理韧性。



第一类:积极自我认识


包括创造了解自我的机会,发现真实的我;确信自己的直觉及能力,发现自身潜在的天赋;自我照顾和关心自己的需求,情感和健康。


第二类:提倡积极思维


避免灾难化思维,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自我改变的力量,聚焦自己可以改变的地方。


第三类:加强关系建设


包括加强与其他人(亲人、朋友,组织)的联系与接触,增强积极的社会联系。


第四类:未来导向


包括着眼未来,试着从长远去审视自己当前的处境;保持对最好结果的期待,培养乐观主义精神;为实现目标,有规律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行动的习惯,心动不如行动。




生活中提升心理韧性的有效方法


也许你会说,这些原则我明白了,可是有没有一些更加可以落地的方法、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心理韧性呢。


没问题,接下来,我会结合积极心理学和我们中国企业管理者的典型特征,分享一些亲测好用的小方法,这些方法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是可以融合生活场景的方法。


方法

关键词

场景

•01-调认知

调整心态、转变预期

困难/挫折

•02-有准备

评估风险、心中有数

计划/决策/应变

•03-享受美

艺术审美、艺术思维

日常生活

•04-深呼吸

空气清新、冷静情绪

会议/汇报/决策

•05-森林浴

阳光绿树、适量运动

亲人/团建/个人

•06-展笑容

真诚笑容、挺胸抬头

亲人/团队/客户/供应商

•07-真体验

好好吃饭、好好感受

日常生活

•08-助他人

从小做起、发挥优势

日常工作

•09-写下来

三件好事、感知进步

早会/周会

•10-说出来

真心倾诉、适当发泄

团建/亲密关系处理


方法1:调整认知(转念)


人的行为,受到ABC法则的影响。A(Activating events)是诱发的事件;B(Beliefs):是即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和信念;C(Consequences),是由情绪行为产生的后果


一个事情的发生,会触发我们的某个(些)信念,进而带来某种情绪并产生影响。很多我们的消极情绪,都是因为对某个事情的成见或固有认知所致。因此,面对“看起来不可改变”的事件,或者让人愤怒的事件,只要调整我们的认知,就有可能恢复到正常的情绪状态,进而带来积极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转念。



以《哪吒》中的申公豹为例,面对不公平的待遇,如果只是觉得人心中的成见就是大山,改变不了什么,那可能最终只好选择妥协甚至成为帮凶;而一旦相信成见也可更改,瞬间可能就化身为挺身而出的英雄。


以一个同学老陈为例。新年一开始,领导就让他们承销一个新产品(A),他原本的思路就是觉得很倒霉,其他团队不安排,偏偏选择自己的团队,这一定是领导偏心(B),于是就想向团队吐槽和抱怨(C)。


但是转念一想,面对更复杂的市场环境,卖新产品虽然费劲,但也摆脱了巨大的回款压力,这也许是一个新机会(B),于是干脆积极接受这个任务,但也给团队争取更多资源和机会。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这里面是要说明,转念是认知的切换,而不是“阿Q精神”一样的逃避,其本质是坚韧、积极、成长型的思维方式。


比如,我怎么这么倒霉,(转念)也许是在磨砺我;我做的太糟糕了,(转念)其中有一点还行;我恐惧被人批评,(转念)受批评才有进步;我对未来迷茫了,(转念)天生我材必有用……


用好这种方式,关键是保持心态的平和,别害怕、别担心、别较劲。当生活中出现无力改变的风险时,不要害怕,要相信我不是惟一的相关方;当目标太高无法现实时,别担心,降低一点目标反而会提升韧性,为创新打造空间;当相关方卡在一些事情上过不来,那么也别太过钻牛角尖——山不向我走来,我就向山走去。


方法2:评估风险,早做准备


大家经常都在谈风险,那么风险的本质是什么呢?按照国际标准风险管理指南《ISO 31000》的说法,风险是不确定性对于目标的影响,简称UOE。


  • U(Uncertainty):不确定性


包括已知和未知的不确定性,例如我们对于明天的天气是有所了解的,大概什么时候下雨,心里是有认知的;但是DeepSeek这样“横空出世”的技术产品,以及AI对于人类世界可能带来的变化,就是属于未知的不确定性了。


  • O(Objectives)目标


这是不确定性作用的主体,我们经常关心的目标如家人健康、财产安全、业绩合格、现金流充沛、团队稳定、合规合法等…很多时候我们说的“风险”其实本质上担心的是目标,尤其是和健康安全相关的目标。


  • E(Effect):影响


这是不确定性给目标带来的真实作用,包括负面和正面两方面。对于很多从事金融或者投资工作的人来说,更看重不确定性的积极因素;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心理韧性的角度,我们一定更关注负面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认为,提升韧性的一个重要技巧,就是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负面场景”有所准备。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快速的评估——以下提供三个简单的问题,可以帮助您和团队(或家人)快速发现负面的风险,并做出准备。


  • 问题1: 未来会有哪些风险,重大风险是什么?

  • 问题2: 万一真发生怎么办,有预案吗?

  • 问题3: 最糟糕会怎么样,不能够接受怎么办?


《哪吒2》中,申公豹对于风险的评估是比较谨慎的,当李靖提出要向元始天尊汇报时,他第一时间猜到了其中利害并加以阻止;而当他看到弟弟伤口的一瞬间,也就想到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风险,并强忍悲愤,第一时间做出最理智的选择。


回到现实,让我们继续用“老陈”来举例子。他的销售团队天然面对“资金风险”、“合规风险”、“团队风险”这些固有风险。其中最让他担心的就是团队人员离职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偏偏过去也没有更适合的预案,那就更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知道了风险,就便于稳住心态,更好的化解风险。正如查理芒格所说,哪里会死,就不要去到那里。但老陈也不懂具体的应对措施,为此他把问题真诚的交给了DeepSeek。


而后者也没有让他失望,仅仅用10秒钟,就给出了5条可行的应对措施。包括:提升管理权限,改变薪酬结构,打造个人IP,精准解决痛点,制造竞争危机感等。以下的截图,展示出了真实的人机对话过程。



作为一个风险管理领域的“老司机”,我看到以上内容的时候,也不得不由衷感叹,DS在提升韧性、应对风险方面的能力太强了。


但并不是有了DS,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关于2025年的风险,我想说: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业务别贪多,回款最重要;胜负经常有,人才不多见;不管走多远,合规是底线。


方法3:提升审美,感受生命中的美好


如果你说2025年,有什么提升积极情绪、提高心理韧性的简单方法。我一定会推荐你:“提升审美”。


按照积极心理学原理,当我们在欣赏经典音乐、优秀电影和艺术作品的时候,大脑中分泌的多巴胺,会让我们更容易面对压力,缓解焦虑,提升心力。


欣赏音乐作品,不用考虑“懂”或者不懂,只需要调动我们的“本能”——例如听到某个旋律,你体会到了什么情绪?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东西?激发了你哪些独特的感受——都可以提升我们的心理能量。



欣赏电影作品,不用考虑票房问题,公认的经典电影、你特别喜欢的老电影、有助于调节情绪的治愈系作品都是很好的选择(不建议选择太血腥暴力的)。


如果你特别需要勇气面对困难,《哪吒》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你正在组织的变革期,不妨考虑一下《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或者《流浪地球》。


如果你需要探索团队/子女优势的管理者,可以看看《嗝嗝老师》;如果你希望老板给你支持,但却资源有限,或者面对团队内部大量的反对声音,可以看看布拉德皮特的《点球成金》……


欣赏电影作品,关键是放下评判心,让自己保持沉浸的状态,和这些作品里的角色产生共情,感受相似问题的解决历程,从而得到积极的能量。



欣赏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如雕塑、建筑、绘画,诗歌等,也不用考虑我能不能看明白这些艺术品。 因为艺术品就是在用「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表达想法的东西——它就是希望你能够切换一种视角来看待问题。


比如荷兰艺术家蒙德里安的经典作品《红黄蓝》,当你欣赏这幅画的时候,其实不用考虑作者在表达什么。你完全可以首先发掘具体形象背后的含义,你感受到了什么?再去凝视那些被隐藏,被忽略的东西,让你感受到什么?


也许你是一个有焦虑感的产品经理,会发现所谓作品,就是旧要素的新组合;也许你是一个烦恼家庭关系的职场人,会发现其实自己的生活中已经有了各种颜色,关键是进行调和。



或许你的工作非常忙碌,但还是希望你能够过欣赏“音乐”,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通过欣赏“电影”,与人物美好品格共情;通过欣赏“艺术”,开启多元的思维视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