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份都是大会召开比较频繁的时候。
这不,今天zzj会议又来了,上周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五年一次,布局的是未来五年的大局。
而zzj会议一般是一年三次,7 月底的
主要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所以zzj会议传递出来的信号和我们目前的经济生活更加接近些。
今天通稿也出来了,老规矩,我挑出一些重点和大家分析。
首先是定目标,下半年我们的目标依旧是坚定不移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也就是GDP保住5%!
说实在的有一定难度,最近各大省份的gdp数据陆续出炉,广东作为经济大省自身难保,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
省会广州上半年经济增长又失速了,被重庆超越
,下半年想要保住第四城宝座,恐怕难度很高,得下点猛药了。
在今天的zzj通稿,下半年惊喜和亮点还是挺多的。
1、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
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
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一句话总结:下半年要踩油门了!
如今美国已经形成了降息预期,甚至市场预测还会提前,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货币政策空间,上个星期lpr已经先“降”为敬!
下半年货币政策要加强逆周期调节,要降低社会的融资成本,要化债,任务非常繁重。
另外专项债的发放,之前速度比较慢,这次通稿还催了一嘴,尽快把专项债发放到地方,拉动就业,提振经济。
所以“油门”不仅要踩,而且要深踩的那种,降准、降息、继续发放超长期国债,央行下场购买国债等等,大家要提前做好准备了。
大水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到来!
2、关于房地产
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收购存量商品房依旧是下半年的主线,主要是为了化解库存危机。
上周我就写了一篇稿子,全国多地的配售型保障房开始针对体制内群体摸底了,
全国摸底调查来了!
这篇文章可能比较枯燥,阅读不高。
但我觉得非常重要,起码我们目前知道了两点。
1、收购回来的存量商品房将来大概率是用于做配售型保障房用途,先从体制内入手。
2、地方计划先摸清楚需求,再来进行下一步的收购,以需订购。
订购存量商品房的速度比建保障房快多了,最近广州安居集团正在加快推进13个保障房项目,新建项目都是几百套为主。
但是其中的5个是存量转换的项目,房源总共超过6000套,后续还有三个,收购的房源超过一万套。
等于说瞬间消灭了一个大型小区的库存。
下半年如果专项债发力,那么存量商品房收购的速度还会更快。
地方下场收购存量商品房,主要目的就是稳住楼市,防止新房市场进一步下跌。
收购的大部分都是郊区房源和一些边角料楼盘为主,库存减少后,新房市场的竞争也随着减少。
新房价格预期企稳后,开发商才会敢于下场拿地,房地产的链条最终重新运转。
今天杭州主城区首宗不限价的宅地出让,溢价率高到39%,由绿城摘得。
为了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一些不能及时转型的房企还会继续被出清。
而像绿城这类有实力的房企则会成功进入到下一轮的商品房市场竞争中。
3、关于提振消费。
扩大国内需求,惠民生、促消费,
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
和上半年的表述相比,今天是首次提到了增加居民收入。
2024年几乎全民资产都严重缩水的一年,收入更是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这种情形下喊一百次扩大内需都无济于事。
上半年的社零数据还挺有意思的,北京上海都是负增长,广州为0,深圳1%,成都2%,反而像河南新乡6.1%,辽宁锦州8.2%。
总之啊,越是大城市越差,一线全都消费降级了,反而十八线小城市大家还在吃香喝辣的。
换句话说,小地方其实对经济周期并不那么敏感,他们房子总价低,房贷也少,对于房价股价下跌痛感相对小,敢于消费。
大城市收入虽然高,但房子贵,随便一跌就是上百万,加上平时花费也大,连着几个行业降薪裁员的,消费也就不行了。
好消息是周末,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文,统筹安排3000亿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在工业、交通、物流、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推进设备更新。
同时国资委还指出未来5年中央企业预计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投资超3万亿。
这确实是能够惠及到普通人的大利好,设备更新是一个不错的扩大内需方向,增加上下游产业链的订单,基本上大家都能分到一杯羹。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现在似乎对夜场的管控也没那么严格了。
之前很多地方都是凌晨两点就必须打烊,现在是你想开到几点都行,还有对教培也不像从前打击,逐渐规范化管理。
其实就是为了扩大就业,增加大家的收入。
4、关于企业发展: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内卷,打价格战?
说到底企业也是被动的卷入价格战的,现在消费降级,需求下降,你不加入价格战的话根本卖不出去货。
但长久的卷下去,
卷到最后没人得到好处,商家没钱赚,消费者也得不到好产品,得不偿失。
近年来各行各业都进入到“内卷”中,最典型的就是车企打价格战。
我们普通人似乎得益了,但实际上要付出的后续成本更高。
比如汽车以前是铝底盘,如今换成铁或者塑料,以前从宁德时代的电池换成普通的。
还有空调,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年空调价格越来越便宜。
空调厂的老师傅告诉我,由于客户给的订单价格太低了,
为了养活员工,工厂只能将铜管变薄,或者用铁管替换才能维持不亏损,总之啊里面很多材料都偷工减料了。
以前我们买的空调用十年问题都不大,现在的可能刚过保修期就出问题了。
人工原材料都在涨,成品不涨反而降价,质量能好吗?其实打价格战内卷到最后买单的还是我们消费者。
其实只要产品质量好,价格适当提高,消费者也是能接受的,好过买一大堆垃圾。
而国内最早开打价格战的某多多,这几天也遭到价格战的反噬了,其海外版temu总部楼下这几天被一大堆商家包围抗诉wq。
总之内卷之下,安有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