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圈
金融圈动态与内幕解读,金融行业第一圈群自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望京博格投基  ·  香港互认基金大全(含列表) ·  昨天  
望京博格投基  ·  香港互认基金大全(含列表) ·  昨天  
供应链金融  ·  中企云链:产业数字化赋能产业数字金融 ·  3 天前  
基本面价值  ·  那个男人,他又来了!! ·  4 天前  
基本面价值  ·  那个男人,他又来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圈

背负高房贷,中年失业,这个深圳男子的财务悲剧为何引发热议?

金融圈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2-21 19:26

正文

【导读】在财务评估上,宁可悲观,也不可过度乐观。风险时代,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做好最坏的打算。


来源:经济学博士,作者:X博士  转自:金融家


最近两天,在深圳互联网和科技圈,有篇“充满苦闷情绪的文章”很火。


尤其是那些目前三四十岁的中年群体(无论在体制内工作或民企担任中层、在体制外打拼的人群),讨论尤其热烈。


文章混合了失业、二胎、深圳高房价、理财投资、家庭责任、中年危机、社会风险等因素,非常值得探讨。


先给大家看下原文,不长,就一千多字:


我2001年本科毕业,工作一两年上的研究生,然后到的深圳某知名通信公司,,到现在将近十年。老婆和我都是农村出身,家里没钱支持,2010年辛辛苦苦攒点钱在坂田买了套二手房,当时大概是120万,每个月房贷6000元。11年生了个儿子。

  

16年政策放开,响应国家号召,又生个女儿,因为我要经常出差,还在国外研究所待过一两年,家里父母孩子没人照顾,老婆不得不辞职照顾家。

  

15年底深圳房价大涨,手里正好有小几十万余款,考虑孩子以后要上学,大家也认为房价有国家托着,只会涨不会跌,又在关内买了套五六十平米学位房,总价300多万。


首付不够,第一套房找人抵押弄了70万,凑在一起付了首付,贷款260万,月供17000。70万的抵押贷一个月也要七八千。

  

全家就我一个人在挣钱,拿到手的工资钱两万多,不包括奖金和分红,因为两套房贷加上抵押贷就三万了,奖金就用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紧巴巴。但想到自己深圳有两套房,心里也会安慰很多。一般分红大部分用来购买股票了,现在持有十大几万股票。

  

前段时间公司要安排出国,当时考虑家庭条件去不了,后来HR就找我谈话希望主动离职,看现在的样子不离也很难,公司总有理由让你离职,不行打个C就末尾淘汰了。

  

与其闹来闹去的离职,不如舒舒服服的好聚好散,而且至今也没发现谁闹着就不被离职的。其实我绩效还不错的,也得过多次A,因为我深知,农村出来的孩子,不努力就更没出路,我能走到今天,是公司给我们创造的机会。

  

最近也在网上投过简历,我们这三十大几年纪,一般出去做不了高管,企业也不要,面试机会也很少,少数小公司面试过,基本月薪也是税前不到两万,税后房贷都不够,有的还看不上我。

  

我们在大公司,自我感觉水平不错,视野开阔,但和人家一交流,明显有很大不同,人家小公司我们这年龄的,即使不是高管,基本产品从前到后啥都懂,软硬件,结构啥都能做,我们则只能做自己擅长一段,真正让我们做出产品需要很多配置协助,小公司也养不起我们这样复杂的玩法。

  

目前看只能把学位房卖掉了,但眼下比较麻烦的事情,现在深圳二手房交易十分低迷,学位房也不好卖,急着卖的话350万可能只能卖300万,还了贷款杂七杂八的刚好没有了。

  

最后就十几万股票离职可以换几十万,离职补偿已经在前年兑现了。这几十万只能凑活偿还一套房的抵押贷款。


就算把学位房300万卖掉,幸运地找个税前两万税后一万多的工作,剩下6000的房贷,加上两个孩子上学,养家,完全入不敷出,何况税前两万的工作也不好找。现在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和老婆都觉得愧疚,夜晚也辗转难眠。

  

今天这个局面也不怪公司,十年来在公司获得的收益已经超出社会平均水平很多,企业成本压力同样很大。我们农村出身,能在深圳生儿育女有房有家已经不错,当然还有个标志307。

  

这么多年来,我时时鞭策自己,从来不敢懈怠,能加班就加班,能早去就早去,领导一点不满,就紧张好多天,生怕丢了工作,可到头来还是不得不离职,入不敷出。


那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是我不努力么,是企业给我的待遇不好么,还是房价带来太高生活成本?


对于主人公的境遇,有人同情“人到中年的不易”、有人感慨“高房价下人如蝼蚁”,也有人不乏居高临下的姿态,“弱肉强食的中国社会不相信眼泪。”



对于这件事,X博士是这么想的:


1.


主人公被炒后,立马陷入财务危机。从技术层面上看,他犯的致命错误,就是买了第二套学区房,还是借款凑成的首付。这第二套学区房直接带来的是每个月25000的利息(银行月供17000+抵押贷七八千)。被炒使得资金流完全截断,这多出来的25000利息立马成“无法承受之重”。学区房本来是一场输不起的赌局,可是他贸然入局了。


2.


从基本面来看,他输给了变化多端的市场和政策。由于国家迅速出手的房地产调控,和瞬间冷却的市场,他的二套房现在要是着急于出售的话,要比入手时低个好几十万。


可以想象,要是二套房能按溢价10%的价格卖出,他现在绝不会那么被动。一年前,接盘侠数不胜数,转卖可轻松获利数十万,可惜政策变了,市场变了。


3.


从个人层面看,他输给了自己。在大型通信公司,每年月收入大概五十万(工资+奖金+分红),十年的工龄,至少位居中层;然而,一旦到市场上另谋职位,却意外发现自己不被市场需要了,年薪五十万所要求的人才,完全不是他这一种。他才恍然大悟,过去十年是安安稳稳的十年,也是“温水煮青蛙”似的十年。


事实上,假如主人公有意识储备一些业内资源,那么离职后再一些中型甚至创业公司获得好职位的机会是很大的。所以说,一定要持续学习,要给自己留后路,在日常工作之外,时不时自问:“假如我现在离开了,我能做什么养活自己?”


4.


买二套房、生二孩,都是对财务要求极高的决策。谨慎评估自身财务状况后,才能做好决策。但主人公显然没意识到:他的现金流很紧凑,容不得有闪失。退一万步讲,他没有被炒,万一老父亲生了一场病得动手术,从天而降的区区几万元额外开支,就会让他够呛。


在财务评估上,宁可悲观,也不可过度乐观。


5.


主人公如此忧心忡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妻子当家庭主妇,他一旦失业,柴米油盐就没着落。


在高生活成本的城市,对中产之家来说,最好还是夫妻双方都有收入,就像小别离里面方圆和童文洁一样,就算方圆一度被医院辞退,做到企业中层管理的童文洁还可以独当一面,一家子不至于慌忙失措。


6.


高房价是中产头上一把刀。2016年深圳平均月工资是8141元,而现在深圳楼市均价少说要四五万,这座城市已经是全球房价收入比最高的城市,深圳的工薪阶层房价负担最重。


主人公在大型企业已有十年经验,被炒后要在市场上找到月薪两万以上的工作非常困难,形成对比的是,他仅一套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月供就得17000万。对工薪阶层来说,深圳的房价简直到了不人道的地步。


7.


我们身处在一个风险时代。作者今天的困境,可谓三重风险的叠加“个人能力风险+企业风险+国家政策风险+”,你的个人竞争力可能会被市场淘汰、收益下滑的企业可能要炒掉你、国家楼市政策可能要变,这些风险始终存在,但经常被麻木的惯性给忽略了,主人公显然忽略了种种风险。


风险时代,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做好最坏的打算。


8.


最后,X博士想提醒的是,在大机构工作,按部就班是常规,工作随便晃几下,几年就过去了。


像主人公那样埋头工作,很容易对外部世界的巨变视而不见,缺乏思考的结果,必定是陷入习以为常的路径依赖,直到有一天,你被狂风抛如一个陌生的世界,没有准备的你,顿然发现麻烦大了。(现代商业社会,有财务自由才有人生自由。

X博士微信为“jingjixueboshi”,欢迎进一步探讨交流。)



推荐阅读:


华为清理34岁以上中年人员工,兔死狗烹?其实更应该思考你的人生规划


来源:创事记 

作者:maomaobear


最近两天,华为裁员的事情从华为自己的心声论坛发酵,进而出现在各个网站和媒体上,引发了各方关注。具体的内容是华为职工反映,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而研发开始集中清退40岁以上的老员工。


有人把这个清退行动与2000研发将士出征联系起来,认为华为通过把老员工派驻海外自然淘汰来完成变相清退。


对此,华为表示纯属谣言,也有海外老员工表示自己并未被清退。


那么,这件事情真相如何?为何会引发广泛关注?这个事情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一、无风不起浪



所谓华为34岁裁员这个事情,最早是华为自己的心声论坛爆出,多个ID证实。然后裁员这个事情从华为自己的心声论坛到通信行业的C114论坛,再到知乎,进而出现在各个媒体之上。


其实,华为裁员并不是新闻,华为的人员流动一直比较大,但是出现以年龄裁人的传言,这还是第一次,这让华为内部外部震动都很大。


2016年,华为的业绩喜忧参半,一方面华为的销售额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而在营业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华为的利润并没有与营业收入同步快速增长。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在2017新年献词中便明确表示:“过去几年,公司保持两位数收入增长,但运作效率和现金流的改善不足,管理费用增长超过收入和销售毛利的增长,现金收入比下降。”另外,他认为华为要优化人员结构,对外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对内开展不合格调整。


这个优化人员结构并不是徐直军个人的意思,任正非也是2017年开年就提出要破格提拔4000人。


一个公司盈利下降,同时还要优化人员结构,破格提拔干部,薪酬较高而性价比不高的老人自然会成为调整目标。


虽然心声论坛这种34岁一刀切的说法并不完全可信,但是老员工要被冲击这个事情恐怕是很难避免的。



二、为何引发广泛关注



互联网公司,IT公司裁员这个事情并不奇怪。为何华为的举动会引发各方关注和广泛讨论呢?这是因为华为员工的高收入和年龄划线让众多科技公司的从业人员有了兔死狐悲的感觉。


华为的薪酬体系包括工资、奖金和虚拟股的分红,华为工资高,但是相对于互联网企业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华为的奖金再加虚拟股的分红就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华为的老员工随着年头工资涨幅也许不是很大,但是一年年奖金的积累再加越来越多的虚拟股,一个级别不高的老员工一年也能拿到百万以上,相当于其它公司高级经理人的水平。


而通信行业的技术细分的很细,一些职位并不是随着年龄和经验丰富就有更高的水平,而是达到一定层次水平和职位就遇到天花板。这种情况下,没有家庭拖累,精力充沛,体力旺盛、学习能力更强的新人就会有竞争优势。


而在华为的薪酬体系下,新人的工资、奖金、分红综合下来要比老人少的多。性价比高的多。


在总体效益好,利润丰厚的情况下,华为可以容忍众多性价比不高的职位,而到了利润增长不那么乐观的时候,就要适当吐故纳新了。


事实上,在其他行业这种情况非常多见,而且不限于老员工(其他行业薪酬一般与职位挂钩,同职位老员工相比新员工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40岁的服务员并不能比20岁的服务员赚的更多)。中高管理层如果性价比低了一样会新人换旧人的。


只是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的历史太短,流动性太大,入职多年的人是少数,还感知不到这一点罢了。


华为的举动,让其他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有了警醒。如果你一直遇到职位的天花板无法上升,那么在技术岗位也好,营销岗位也好,一旦你年龄大了就无法和年轻人竞争,你的性价比低就会被替换掉。



三、做好人生规划,未雨绸缪



中国从1949年建国到90年代大下岗之前,实行了相当长时间的终身雇佣制。你只要加入一个企业,就可以从入职干到退休,在你20多岁的时候为企业做贡献,而企业也不会在你50岁以后抛弃你,而会给你合适的职位和工作一直到你60岁退休。


90年代改革之后,终身雇佣制事实上仅存在于体制内了,大部分企业都会根据企业需要选择雇员。


2000年到2017年,仅仅过了17年,时间还不够一代人从入职走到退休。很多人也没有意识要做终身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


事实上,没有终身雇佣阶段的香港有过统计,平均在45岁的时候,一个人一生的收入达到巅峰。除了极少部分人能继续上升,大部分人是要下降的,转而和新加入工作的年轻人一起去竞争低工资高强度的低级职位。


所以,无论你在多么知名的企业,多么优秀的行业,都要在20多岁,30岁就有所准备。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水平,适当积累财富,准备被动的财产性收入应对不时之需。


以华为为例,华为40多岁的人,在华为已经工作10多年,早年间每年有几十万的收入,后来一年有百万的收入。如果适当积攒,购买深圳的房产。那么到了2017年,他应该有数套价值不菲的房产,资产总额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仅仅靠房租或者房屋出售后的理财产品收入,就可以维持相当不错的生活水准。离职完全可以当作提前退休,享受生活或者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如果没有规划,高收入都用高消费花掉。不积累财产,那么这次离职就会是灭顶之灾。高档住宅的贷款要还,豪车要养,老婆的包包化妆品要买,子女国际学校的费用要拿……这都依赖于你的工资,而你离职后再找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你也许无法掌握企业的命运,无法预测未来的危机,但是你至少应该为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一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