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点开微信
准备发条圈给我妈招婿的那一刻
我开始忏悔
我有罪
为我曾经的
年少无知
口出狂言
咱就是说
朋友圈里的人类幼崽
怎么可以辣么可爱!
这人呐,就是善变
果然母爱滤镜
不是空穴来风
我只想知道
是不是
到了一定年纪
(说我自己)
有了娃后都觉得孩子闪闪惹人爱啊?
“那当然,我的小宝贝🥰
怎么都吸不够!”
一说起孩子
90后新手妈妈小玲
(化名)
瞬间切换成夹子音
打开了话匣子
女儿美美,成了小玲生活的全部。
累吗?
累!并快乐着。
怀里软软糯糯的小崽子,越看越舍不得撒手——
细细的眼睛、肉肉的鼻子、小小的嘴,偶尔皱眉,似醒非醒……
一颦一笑,牵动着小玲柔软的心,她恨不得每天亲个百八十遍。
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但在这静谧的幸福背后,小玲却时常冒出一丝担忧:
美美从一出生就
皮肤发红,且透着浅褐色的“斑”。
医生和妈妈群的姐妹,也都适时给到小玲安慰:
“产道挤压留下的,没啥事。”
“多观察,过段时间就好。”
“小时候皮肤越红,长大皮肤越白。”
小玲每天悉心呵护着美美娇嫩的肌肤,静待花开。
然而,到5个月时,小玲坐不住了——
斑不减反增,遍布胸、背、手脚。
更让她焦虑的是:
小肚子越来越鼓,像塞了个小皮球。
与其无限内耗,不如迎头面对。
在家人的支持下,小玲最终决定,带娃上她出生的深圳市人民医院找答案。
你不会以为皮肤只是人体表面的覆盖物吧?不!皮肤是一种包含许多器官和附属器的复杂的动态的器官。
在我国首批公布的121种罕见病中,除8种遗传性皮肤病,其余半数以上都合并皮肤病变,
皮肤科常常是罕见病患者的首诊科室。
医院皮肤科医生在给美美做了检查后,便请出了硬核“靠山”:
皮肤科遗传病及罕见病门诊。
这个门诊的牵头人、主任医师阳芳,是一位皮肤罕见病的“老猎手”,很多隐藏在“冰山”下的病,她都能抽丝剥茧,挖出真凶。
“浅褐色斑、肚胀”,美美的情况,让阳芳想到一种罕见病——
肥大细胞增生症。
肥大细胞,是起源于骨髓、分布于各组织的一种细胞。它们长得“肥肥大大”,是细胞中的“肥仔”。
原本,肥大细胞是来帮人体调节免疫作用的,身体机能哪哪都有它。但它也会“犯浑”,一过度反应就会造成过敏。
如果“肥仔”再疯癫一点,会突然疯狂克隆,聚集在皮肤或内脏器官
(如骨髓、脾脏、淋巴结、肝脏和胃肠道)
“闹事”。
这时候,肥大细胞增生症就发生了,这是一种造血系统的肿瘤,发病率只有10万分之1,属于罕见病。
▲ 导致皮肤红肿,发痒,呼吸道痉挛,腹泻便血,鼻炎等症状。
图源:儿科医生孔令凯
阳芳最迫切要确认的是,发生在美美身上的是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CM)
还是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SM)
。
①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不幸中的万幸,患者出现色素荨麻疹,
5成孩子会在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内自然消退。
②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胃肠道、骨髓、肝脏、脾脏和淋巴结
等器官都可能受影响,除
皮肤长斑,面部潮红,
还可能伴有
晕厥及休克的过敏和过敏样反应。
如未能及时诊断、治疗,
严重时则可危及生命。
美美肚胀严重,说明已有腹水,阳芳怀疑更像是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要确诊,还需
骨髓穿刺
。
那天,病房内,5个多月大的美美放声大哭;病房外,小玲情绪崩溃,和丈夫抱头痛哭。
“当父母的,看到自己这么小的孩子做穿刺,太难受了。”
美美被抱出来时,一看到小玲,脸上还挂着泪水,却笑了,“我哭得更厉害了。”说到这,小玲再度哽咽。
病理检查和基因检测,都印证了阳芳的诊断,如大约95%的患者,美美也是因为KIT基因的突变引起的。
随即,阳芳和小玲共同努力,找到相应的药物,可以强效、高选择性地抑制基因突变。
7个多月过去,如今美美1岁出头,腹水消失了,身上的斑退了,皮肤白净,活泼可爱,成了小区里的“开心果”。
旁人很难想象,这个蹒跚学步的小女孩,在人生的第一年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