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来源
原文题目:
How digital industries affect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Analysis of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structural effects
原文作者:
Jianda Wang, Xiucheng Dong, Kangyin Dong*
第一作者单位: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9, China
通讯作者单位:
UIBE Belt & Road Energy Trade and Development Center,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9, China
原载期刊:
Technology in Society
发表时间
:
2022
年
1
月
26
日
关键词:
数字产业;隐含碳排放;直接和间接结构效应;结构分解分析
观点摘要
数字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迅速崛起并成为增长的核心动力
,
不仅极大推动了经济发展,也引起了全球对潜在环境问题,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广泛关注。虽然数字产业通常被看作是减少
CO2
排放的有效途径,但其对环境的实际影响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它
提升
了产业生产效率和改变了生产消费模式;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能源消耗和
CO2
排放的增加。过往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字产业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较少涉及间接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结构分解分析(
SDA
)模型,对中国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细致的分解,包括碳
排放
强度因素、生产结构因素和最终需求因素。特别地,将生产结构进一步细分为直接结构效应、间接结构效应和非数字产业影响,同时将
2002
-
2018
年的时间跨度按照重大历史事件划分为四个阶段,以深入探讨数字产业如何影响隐含碳排放。
研究结果表明:(
1
)
数字产业在
2002-2017
年间的生产结构因素减少了碳排放。具体而言,数字产业的直接结构效应有助于降低碳排放,而间接结构效应则在
2007-2018
年期间增加了碳排放,非数字产业影响在
2002-2007
降低碳排放,在
2007-2018
增加碳排放。(
2
)数字产业的直接和间接结构效应对各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呈现出异质性,尤其是高能耗行业,如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受到数字产业变化的影响较大。这些行业在直接结构效应下可能表现出碳减排趋势,但在间接结构效应下,可能因为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增加而增加碳排放;电子元件直接结构效应以及间接结构效应对碳减排最大,而通信服务领域的影响则表现出复杂性,即在某些情况下可增加碳排放。(
3
)碳排放强度对碳排放减少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最终需求对碳排放的增加起着最大的影响。
基于以上结论,建议:(
1
)中国政府应持续推进数字产业的建设与完善,积极促进互联网产业、大数据产业以及平台经济的发展,这些措施将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应用创新
。
(
2
)
政府应当扩大电信服务在非数字行业的应用,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以提升各行业尤其是传统产业的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
。
(
3
)政府应加速在数字产业领域的投资和研发,提升数字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同时,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对高耗能行业如金属制造和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监管,以减少资源浪费和无效投资,同时提高数字服务业的比例,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