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告文案
只发广告,只发广告,只发广告。 发广告界最不值得关注的公众号。 一句话,都不想打动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告文案  ·  春晚之外,还有22张非遗海报 ·  昨天  
计算广告  ·  新年AI回顾与展望:技术、商业与未来 ·  1 周前  
计算广告  ·  [微信红包]春节快乐,发个大红包!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告文案

微信的创造,创造者的微信

广告文案  · 公众号  · 广告  · 2019-06-10 16:25

正文

微信最新发布了一支主题片,

在里面,

写公众号的、开发小程序的、

喜欢分享视频动态的

经常发朋友圈的......都出镜了。



为什么创造?


为了表里如一

为了不闲着

为了暗中观察

为了被点赞


为了儿子

为了月球漫步

为了无中生有


为了世界和平

为了新的开始


为什么创造?

(没有为什么)

活着就创造点什么


让创造体现价值

微信



这应该是微信第一次这么正式地,专门用一支主题片,来对准它平台上的创造者们。


这些创造者,包括公众号作者、时刻视频记录者、表情设计师、小程序设计师、日常生活朋友圈分享者、COSPLAY 玩家、土酷男孩......


我第一眼看到这支主题片的时候,有点诧异。


一是因为微信本身就很少用这样的形式来沟通,在我眼里,它每年做得最大的用户沟通,就是它的每一次产品更新,不用对外大声吆喝,就自然而然牵动着亿万用户的心。


二是因为这支主题片,相较于以往微信出过的品牌片,无论是文案,还是整体的视听感官,都不太一样。


以往微信的品牌片,看下来情绪是「向内走」的。


比如去年十月份,微信自诞生 8 年来第一次从微信品牌的立意角度,来正式讲述自己和用户之间关系的那支品牌片,叙事的方式就是娓娓道来。


这一次我们看到的这一支,情绪则是「向外放」的。


从整体上去看,这种情绪的「向外放」,是通过它的快节奏剪辑、动感音乐氛围、有活力的人物所共同营造出来的。


并且,仔细去看,里面这些人所正在做的事,就是日常生活细枝末节的还原。


有接地气的那一面,也有放飞想象的那一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里面出镜的每一位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比如,坐在公交车上「暗中观察」乘客们的那位女生,原型来自一位叫大 E 的自由设计师。



目前她已创作了 25 套微信原创表情,其中「麻黑」「麻美」是她的主要作品。片中出现的表情大彩脸,就是她最早设计的表情之一。



里面那位小程序设计师,原型是一位叫李瑞龙的微信创客,它设计的那个风扇小程序,是「无中生有」的典型


灵感来自有一个夏天办公室突然停电,风扇和空调都停了,整个办公室只听得到笔记本电脑风扇散热的声音。


你现在去小程序中搜索「一只风扇」,就可以体验到他开发的这款产品。


然后你会发现,这款风扇,其实是假的。



还有片中的那位鼓手则是本人出镜,叫 Kuli,日本人,1999 年来到上海,现在活跃于中国各个城市参与表演。


他手中使用的乐器,基本是他用塑料和废弃物自制的。



除了他们,在主题片里你还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创造者。


喜欢自拍的老奶奶、学太空漫步的土酷男孩、录制宠物时刻小视频的台湾女生、日本打击乐手、做自媒体的准妈妈......


包括里面的小视频混剪,也全部是向微信用户征集而来的朋友圈小视频。


这些创造者,因为微信,有了自己的精神寄托。


也因为微信所构建的生态,自己的才华,得以有处安放。





另外,一个小细节,主题片在结构设计上,采取了首尾呼应的方式。


微信把这群无论在哪儿都还坚持创造的人,通过一群小孩的设问,给前后联结了起来。



这样的结构设计,估计一方面暗示的应该是,那些有创作欲的人和小孩子们一样,骨子里都带有自由和烂漫的天性。


另一方面,借由最后小孩子们的自问自答,微信也顺势推导了自己这次传播想要核心诉求的理念——


「让创造体现价值」


这不是一句空话。


拿我自己来说,「在互联网上写」这件事,从高中时代就一直没有断过。


但是,从最初的 BBS,到后来的博客,再到微博,再到微信公众号,再到后来各个平台都推出的这号那号......


这一圈体验下来,目前让我感觉最舒适的,还是微信公众号。


它的半私密性设计,既让我能把它当作一块自留地尽情表达,也让我经由这些表达,找到一群情感相通的读者。


过去 6 年多的时间里,我在「广告文案」上写了 500 多篇原创文章。


这些文章让我被一些人认识,也让我和一些比我更有见地的人建立起了联系,成为现实中的好朋友,打开了我的视野。



我特别有感微信公众号首页这句 slogan——「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这句话具体到我身上,就是「广告文案」这个微信公众号,目前已经成为我性情的投射。


我想没有微信公众号,我应该还会继续写,但应该很难找到这样一种中间舒适的状态去写。


再就是,对微信自己本身来说,在「让创造体现价值」这句话的背后,是微信这款产品自诞生以来,一直都在用自己的产品生态,来为创造者们培植一片创作土壤。


比如微信表情开放平台,它可以让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在这里施展才华。


尤其是对一些本土的艺术家和工作室来说,微信表情商店开放的用户赞赏,能直接提高创作者的经济收入。


再比如 2017 年上线的小程序,目前活跃在这个平台上的开发者,已经超过了 150 万人。


根据微信方面在 2019 年广州的微信公开课上透露的信息显示:


截至 2018 年 12 月,微信小程序行业覆盖超过 200 个细分行业,服务用户超过 1000 亿人次,年交易增长超过 600%,创造商业价值超 5000 亿。




从 2011 年算起,走到现在,微信已经来到了它的第 9 个年头。


9 年时间里,微信已经成为了一款真正地国民级应用,构建起了一个大的生态圈。


这个生态圈里,它聚集起了 11 亿用户。


在这个大生态之下,一个又一个的子生态圈正在形成。


这些子生态圈所聚集起的,则是一群又一群身怀各种技能的创造者。


创造者们谈起微信,谈起的不仅仅是一款社交工具,还是一块在这里耕耘、实现自我价值的领地。


是先有了微信的创造,再有了创造者的微信。


然后,创造者们再用自己的多元化价值创造,让微信变得无可替代。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可以期待更多创造者故事上线


也许,对微信和创造者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


无论是一个人也好,一款产品也好,都必须要不断前行,去持续地创造那些心中所想的事、尚未发生的事、看起来不可能发生的事......


这样,那种「活着」的体感,才会更加强烈。






推荐阅读:


8年后,微信正式发布品牌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