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周国平
介绍信息 一、首发周国平的新作品或者其部分内容; 二、摘编周国平以前作品中的文字; 三、转载媒体或其他自媒体平台上对周国平的评论; 四、周国平与网友们互动,对评论和留言予以回应; 五、报道周国平的社会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生活研究所  ·  焦虑式带娃真的太累了!新手爸妈试试这个方法 ·  昨天  
丁香医生  ·  连续久坐,一定别超过这个时间 ·  昨天  
营养师顾中一  ·  暴饮暴食,会把胃撑大吗?还能饿小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周国平

越自卑的人,越容易变得优秀

周国平  · 公众号  ·  · 2024-03-16 20:23

正文


1、 每个人都有自卑感


我们都有某种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处于自己想改善的处境中。如果保持勇气,我们就能以直接、现实、有效的唯一途径——改善处境——来摆脱这种自卑感。没有人能长期忍着自卑感,他必会被甩入一种要求某种行动的紧张状态之中。但假使一个人气馁了,他看不到脚踏实地的努力能改善处境,那他依然承受不了自卑感,他依然会设法摆脱它,只是他采取的方法对他无所裨益。他的目标仍然是“不为困难所动”,但他不设法克服阻碍,而力图劝服甚至强迫自己采取一种优越感。而在此同时,他的自卑感会更加强烈,因为其产生情境丝毫未变。因为根本原因依然存在,他采取的每一步都让他更加自我欺骗,他的所有问题也会更加迫切地迫使他去解决。
如果只看其行为而不予以理解,我们会认为他没有目标。他给我们的印象,并没有像所想的那样去改善其处境。但是,我们一旦看到他们像其他任何人一样,努力使自己有一种充实感,但却放弃任何改变其处境的希望,他的所有行为就都有意义了。如果他觉得软弱,他会创造使自己觉得强壮的情境。他不是把自己训练得更为强壮,更为能干,而是训练自己在自己的眼中“显得”更强壮。他努力地欺骗自己,但只会获得部分成功。
如果他自觉不能胜任工作,他会在家里当一个暴君,企图以此来安慰自己,证明自己是重要人物。不管他怎样用这种方式来欺骗自己,真正的自卑感依然存在。它们依然是同样的昔日情境促发同样的昔日自卑感。它们会形成他心理结构中的一股永不消失的暗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谈及真正的自卑情结。

2、 自卑到底是什么?


现在该给自卑情结下一个精确的定义了:如果一个问题出现,某个人对此无法适应或无法应付,并强调确信自己无法解决,这是他表现的就是自卑情结。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愤怒与泪水或道歉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由于自卑感总会造成压力,所以往往会产生朝向优越感的补偿性举动,但这些举动不是针对解决问题的。
因此,朝向优越感的举动只会朝向生命中无用的一面,而真正的问题却被束之高阁或推到一边。这个人就会想尽办法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绞尽脑汁地去避免挫败,而不将心思用来奋力追求成功。他给别人的印象只会是犹犹豫豫、僵滞不前,甚至在困难面前畏缩退却。
在恐惧症状的病例中,很清楚地就能看到这种态度。这种病症表现了这样的信念:“我不能走得太远,我必须呆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充满各种危险,我得防着点。”如果总是抱有这种态度,这个人就会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或者呆在床上不下来。
在困难面前,最彻底的退缩方式就是自杀。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这个人通过自杀放弃一切,并表达了自己相信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了。我们如果认识到自杀往往是一种谴责或报复行为,就能理解在自杀中也有对优越感的争取。自杀者总是把自己的原因归咎于他人,仿佛在说:“我是世界上最脆弱最敏感的人,你却这么残忍地对我。”
在某种程度上,神经症患者总会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制自己与外界的联系。他把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都压挤到一块,把自己局限在自感能控制的环境中,并不遗余力地与生活中的现实保持距离。这样,他给自己修筑了一间狭窄的小屋,对自然界不闻不问,关上门度此一生。至于是以刚还是以柔来进行控制,这就要视其教养而定:他会选择他所发现的最为奏效的工具来实现其目标。有时候,如果他对一种方法不满意,他会尝试另一种,但不管怎样,目标还是如一——不通过努力改善处境而获得优越感。
例如,一个沮丧的小孩发现眼泪是能使自己随心所欲的最佳途径,他会变成爱哭的娃娃。爱哭的娃娃又会直接变成忧郁的成人。泪水和抱怨——我称其为“水的力量”——是中断合作奴役他人的极为有效的武器。就像那些害羞、拘谨、有罪恶感的人一样,在爱哭娃娃们身上,我们也能看到一种自卑情结。
这种人总是毫不迟疑地承认自己十分脆弱,无力照料自己。他们总想隐藏自己所念念不忘的超越他人的目标,隐藏自己不惜一切代价要高人一等的愿望。相反,一个爱吹牛的小孩,一见之下,似乎有一种优越情结。但如果我们研究他的行为而非言语,很快便能发现他所不愿承认的自卑感。
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实际上只不过是神经症患者有“狭窄小屋”的一个特例而己。如果一个人害怕认真地面对世界上的爱情问题,他就无法消除自己的神经症。如果他把自己局限于家庭的圈子里,那么他的性欲也会在这些限制中得以表达。这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有一种不安全感,他从不正眼看最熟悉的几人之外的人。他已惯于控制自己圈子里的人,但害怕不能同样控制其他的人。被母亲宠坏了的儿童都是俄狄浦斯情结的牺牲品。他们所受的教养使他们相信自己的愿望就是法律,但他们从未意识到:在家庭范围之外,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情感和爱情。
长大成人后,这种人还会抓着妈妈的围裙带过日子。对爱情,他们寻找的不是平等的伴侣,而是仆人,而他们所最能放心依赖的仆人就是自己的母亲。在任何小孩身上,我们可能都能看到俄狄浦斯情结。这样的推断需要的只是这些:妈妈宠爱他,不许他对其他人发生兴趣,而爸爸却相对比较冷漠甚至冷酷。


3、 自卑是疾病吗?


所有的神经症症状都表现出受限制性的行为。在口吃者的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态度犹豫。残余的社会兴趣推动他与人交往,但他又自我菲薄,害怕尝试失败,这都与他的社会兴趣相冲突,结果他在言语上就会犹犹豫豫。学校里的“后进”儿童,三十来岁仍无工作的人,逃避婚姻问题的人,不能重复相同动作的强迫性神经症患者,过度疲惫无法面对白天工作的失眠症患者,这些人都表现出一种自卑情结,阻止他们在解决生活问题上取得进展。
性特征有手淫、早泄、阳痿和性欲倒错的人,他们都体现出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这是由他们在接近异性时的力不从心感而造成的。如果我们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力不从心感呢?”我们还能看到与此相伴的要高人一等的目标。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太野心勃勃,根本无法实现。”
我们已经说过,自卑感本身并不异常,它是人类处境得以改善的原因所在。例如,人们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意识到自己需为将来有所准备时,才有可能取得科学进步。科学进步是人类改善自己的命运、更加了解宇宙,以及更好地与之相处的结果。确实,依我之见,人类的一切文化成果都是基于自卑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