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打造的“
14
个全国性高铁枢纽城市”、“
100
个高铁枢纽站”的名单在网上流传。
14
个“全国性高铁枢纽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郑州、天津、南京、深圳、合肥、重庆、杭州。
100
个高铁枢纽站则分布在更多的城市,比如在广东省,除了深圳和广州之外,还有汕头、湛江入选。(见下图)
上图:这份流传甚广的名单,尚未获得证实。
不过,无论是在发改委印发的《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7
年
11
月)、还是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2017
年
2
月)中,都找不到上述内容。
只是在
2016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打造现代综合客运枢纽提高旅客出行质量效率的实施意见》中,曾
提出要“打造
100
个以大型高铁车站为主和
50
个以机场为主的现代化、立体式综合客运枢纽”,但至今并未公布具体的名单。
目前,关于中国城市交通地位最权威说法,就是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在这份文件里,国家提到了
105
个城市,把它们分为
5
个层级来建设“交通枢纽”,它们依次是:
第一层级,“重点打造”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一共
7
个: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
第二层级,“推进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一共
8
个:
昆明、乌鲁木齐、哈尔滨、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厦门
第三层级,“全面提升”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一共
28
个:
长春、沈阳、石家庄、青岛、济南、南京、合肥、杭州、宁波、福州、海口、太原、长沙、南昌—九江、贵阳、南宁、兰州、呼和浩特、银川、西宁、拉萨、秦皇岛—唐山、连云港、徐州、湛江、大同
第四个层级,“推进建设”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一共
40
个:
烟台、潍坊、齐齐哈尔、吉林、营口、邯郸、包头、通辽、榆林、宝鸡、泉州、喀什、库尔勒、赣州、上饶、蚌埠、芜湖、洛阳、商丘、无锡、温州、金华—义乌、宜昌、襄阳、岳阳、怀化、泸州—宜宾、攀枝花、酒泉—嘉峪关、格尔木、大理、曲靖、遵义、桂林、柳州、汕头、三亚。
第五个层级,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及口岸枢纽,一共
22
个:
丹东、珲春、绥芬河、黑河、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策克、巴克图、吉木乃、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吐尔尕特、红其拉甫、樟木、亚东、瑞丽、磨憨、河口、龙邦、凭祥、东兴。
这是一份偏重于内地的交通规划,没有把香港、澳门、台北、高雄等城市纳入“交通枢纽”。这个文件颁布的时候,雄安新区还没有诞生,所以也没有提及。
一些敏感的读者或许已经意识到了:类似
苏州、佛山、东莞这样的经济大市,以及廊坊、保定这类新兴的重要地级市,并未被列入
105
个“交通枢纽”,这怎么解释?
其实很简单:苏州距离上海太近,佛山距离广州太近,东莞距离深圳太近,廊坊保定距离北京太近,均被视为北上广深都市圈的一部分,所以不被定位为独霸一方的“交通枢纽”。
而徐州、温州、汕头、湛江这些城市,由于跟中心城市保持距离,反而被定位为交通枢纽。
还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口岸小城,由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边境贸易的升温,交通地位反而上升。比如甘其毛都、策克、巴克图等。
获得了最高交通定位的
7
个内地城市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它们都被定位为“重点打造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如果加上香港,这样的城市一共是
8
个。
稍低一等的城市是
8
个,它们算是普通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包括昆明、乌鲁木齐、哈尔滨、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厦门。至于台北、高雄和澳门,可以归入这个层级。
杭州、南京、沈阳、合肥、宁波、福州、青岛被列入了第三层级,低于大连、厦门等城市,
估计很多人会不服气。我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国家的各类规划里,杭州地位一直不高。比如在“长三角城市群规划”里,杭州从人口总量上就被定位为区内第三层级的城市,低于上海两级、低于南京一级。
规划总归是规划,最终还要看竞争的结果。深圳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它的发展总是突破各类规划,最终被新的规划“追认”。比如目前深圳仍然不是国家中心城市,而郑州都已经是了。深圳的新定位,将在“正在编制的
2035
年规划”里体现。估计杭州、南京也是这样。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在这份重要文件里,主要城市被提及的次数:
17
次:北京
16
次:上海、重庆
14
次:昆明
13
次:广州
12
次:西安、成都
11
次:厦门
10
次:武汉、青岛
9
次:天津、郑州、福州
8
次:深圳、宁波、济南、二连浩特、银川、兰州
7
次:南京、大连、贵阳
6
次:南昌、沈阳、南宁、哈尔滨、杭州、湛江、连云港、赣州、西宁
5
次:乌鲁木齐、唐山、拉萨、商丘、九江、烟台、汕头、襄阳
4
次:海口、三亚、洛阳、太原、合肥、秦皇岛
0
次:苏州、东莞、佛山、保定、廊坊
由于提到的城市太多,只提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