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随意的,无所谓主题,也无所谓无主题。正因为如此,生活本身是丰富的,但却同时也是散乱和零星的。即便在生活中会出许多事故或发生灾难,但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地位,对事故灾难的解读也是不一样的。但写戏却不同,一部电视剧的剧本,必须有清晰和明确的主题思想,否则,我们不知道怎样去引导观众,展开故事,形成冲突,推向高潮,抵达彼岸。甚至,在写剧本的过程中,我们随时有可能处于失落状态,随波逐流,无所事事,没有动力,不能取舍,最终,不知所云。
可能你会说,陈老师,你讲这些都没有意义,因为没有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写文章,做戏剧,一定要有一个主题思想。对,的确大家都知道这一点。但是,大多数人比较容易找到一个宏大主题,而在具体的写作中,宏大主题是最不吸引人,也最不能指导我们写作的。
比如我们写一部抗战剧,很自然,我们会想到宏大的主题:爱国主义!我们还会想到中华民族历经苦难终于团结一致,战胜了日本法西斯。我们还有可能想到保家卫国,不忘国耻;比如我们写第一代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我们自然会想到艰苦奋斗,为国奉献,工人阶级顶天立地;比如我们写复员军人自主创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些好不好,当然好!但是这些不吸引人,比较空洞,比较抽象,更像一个宣传片,而不是一个电视剧。人们看电视剧,肯定会受到教育,但观众绝不是冲着被教育而看电视剧的。甚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几十年过去之后,人们更缺乏过去的那种抽象的爱国主义,抽象的激情燃烧。事实上,即便在过去,真正感动人的,也往往要有血有肉的微观故事。因为,观众(我们自己也是观众)都是微观的。我们需要的是更接地气的主题,更微观的视角,更普世的价值观(就是人人都能切身体验到好与坏的价值观)。宏观的主题,充其量是一个大背景,是一个借口,是一个幌子。真正我们要拿到剧本中来的,必须是具体的微观的主题,就是所谓的“小主题”。那么,那是什么呢?
比如:我们写一个抗战故事,其实讲了一个兄弟情的主题;比如:我们写了一个复员军人回乡创业,其实讲的是家乡就是家,就是亲情和童年的记忆;比如:我们写的是一个外科医生的故事,其实我们并没有讲救死扶伤,而讲的是好人一定有好报。就是说,我们写剧本,一定要有两个,甚至多个层次。我们讲的是一个层次,而表达的,可能是另外一个层次。特别要提醒的是,我们真的想表达的那个,一定要是能够打动大多数人的“小道理”(而不是新闻联播里讲的那些大道理)。
再举一个例子,你肯定看过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在那部战争题材的电影里,许多东西我们都看到了,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士兵的恐惧,对和平的向往,对法西斯的批判,但是我们看完之后,发现它真正表达出来的主题,却不是那么宏大,相反,是一个很小的主题:爱士兵,爱母亲,才能让这个国家的民众爱国。因为我们看到在残酷的战争中,同一天里,一个母亲同时接到了三个儿子的阵亡通知,最后剩下的唯一的儿子瑞恩已经深陷敌后,生死未卜。这件事惊动了美军最高指挥部,将军们决定,要派遣一个十几人的小分队深入敌后去拯救这家最后剩下的那个儿子。用十几条命,去拯救一条命——这就是主题!
结论:宏大主题只能当背景和噱头,一部电视剧需要一个微观而普世的小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