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分享过资深 HR 妈妈对孩子未来职业规划的设想,很受妈妈们喜欢。
这次,我们邀请到了 Eva,一位拥有
16 年国际学校教育经验
的老师,同时也是
14 岁初二男孩
的妈妈。
2022 年,因为丈夫工作调动,她放弃上海国际学校的工作,全家移居新加坡,带娃走上留学道路。
作为国际学校的老师,她是怎么看待上海和新加坡的国际教育的?
一起来看看吧。
我在上海的国际化教育行业工作了很多年,不少人都觉得国际学校的课程很“水”,没什么深度。
但其实不都是这样的。
咱们国内的大部分国际学校目前的「
融
合课程
」做得都很不错,就拿我工作过的国际化学校来说,比较强调“中西融合”。
既保留了适合国内孩子的
基础学术课程
,也开发了以探究为主的综合主题课程,还引进了不少
兴趣拓展课程
。
娃在这里既可以走国内的升学通道
(参加高考)
,也可以申请海外的学校。
。
国际课程在小学的时候
鼓励娃多多尝试感兴趣的东西
,到了初中就开始
关注学术的深度
,高中就是
用擅长的优势拼命努力
的阶段了。
我自己对这个教学体系比较熟悉,个人觉得是比较适合我家这样的娃的。
我家娃艺术、体育、智力各个方面都一般,再加上数学又不是他的强项,要各学科全面开花还是有点吃力的。但是娃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都挺好的,性格也积极乐观。
我们还是想更好地利用娃的这些优势,所以选择了国际化教育的路线。
我儿子在我工作的上海国际化双语教育集团内读了 6 年小学和预初。
22 年的时候正好我先生
因为工作原因要移居到新加坡
,我们觉得在孩子 18 岁之前尽量还是不要分居,对成长没什么帮助。
一方面,新加坡距离近、高质量外教多、双语环境对华人友好,娃适应起来应该不会太难;另一方面,作为国际化教育的老师,我也可以去看看
新加坡教育体系
到底是怎么样的。
然后我们筛选之后敲定了一所比较适合我儿子的新加坡国际学校,在 22 年 8 月份的时候顺利入学了。
万万没想到,刚入学没多久,我们竟然会在语言问题上“翻车”。
第一个打击,就来自娃最熟悉的中文课。
一开始我对新加坡双语教学的期待还是很高的,但等娃入读之后我才发现,孩子入读的新加坡国际学校的中文课程
侧重于“应用”
。
即使是母语班,教的内容都是浅尝辄止,教学资源的系统性也不强,不像国内的语文课那样可以比较好地
培养文学素养和文化审美
。
不少中国孩子,中文课还会被安排英文强化补习,补了大半年英文,才发现中文“武功尽废”。
虽然相比其他国家,新加坡学校的中国孩子不少,
但在绝对人数上,仍然是小众人群。
这就导致有些国际学校对于中文作为母语的教学并没有非常重视,
教学的时长、深度和国内是完全不能比的
。
除了语言问题,娃面临更大的难题是“社交”。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男孩子放学总会在一起打游戏,我发现当地的同学和我儿子玩的游戏不一样,平时用的社交软件也不一样,喜欢的明星更是完全不同了。
所以在这些兴趣爱好上面,几乎没有共同语言。
他们想要进行真正的深度社交其实是有困难的,当然家长也不用太焦虑。
只跟国内小朋友玩也没关系,毕竟有文化认同,交流起来没什么障碍,对他的身心健康有好处。
要相信娃的适应能力,让娃慢慢地再去跟不同国家的孩子一起沟通交流,
时间长了社交圈自然而然会扩大了
。
我家娃用了一年时间才逐渐适应这个全新的社交环境,现在有时候周末会跟朋友一起到海边去钓鱼,一起出去骑自行车,都是孩子们自发的活动。
在交朋友这件事上,家长心态放轻松,给娃充分的过渡时间就好啦。
妈妈们最关心的“歧视”问题其实我们还真的遇到过。
当时我跟娃在公园玩,一个白人孩子直接跑到我们面前对我们喊“Ching Chong”
(针对华人的歧视词汇)
,当时我就直接愣住了,根本不知道怎么反击。
没想到娃 1 秒钟犹豫也没有,转过去用英文跟他说
“你再说一遍?你最好闭嘴,不然的话信不信我打爆你的头”
,然后这白人孩子马上就走了。
无论孩子去哪个国家留学,我觉得霸凌、歧视这样的问题不可避免,我会告诉孩子在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的情况下,适当反击回去,毕竟只孩子自己内心强大了,才能不被这些不友好的声音影响。
除了语言和社交问题,新加坡国际学校还有一些现实和理想的落差的。
在了解过中文课程之后,我果断让娃
放弃校内中文课转学法语
,中文在家学或者去校外的学习机构补习。
事实证明,这个想法还是天真了。
新加坡本土的教育机构大多针对公立学校学生,目标还是在于提升考试成绩,
适合国际学校的补习资源甚至还没有北上广多
。
整整 2 年,我们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中文线下补习机构,这也是我觉得比较遗憾的地方。
我一直都觉得,国内的「融合课程」是更适合中国孩子的国际化课程。语文数学质量高,难度也比新加坡大,
但有一说一,新加坡的科学课程确实还是蛮值得借鉴的。
在新加坡,
从小学开始,科学就是一门主课
,教材知识结构系统化,注重探究的同时还兼顾应试,挺适合娃系统学习科学的。
而且新加坡国际学校很少
用具体的百分制去衡量孩子的表现
,没有 80、90 这样一个具体的分数,在报告单(report)上,学校更希望家长关注
努力程度、进步程度和全人发展
。
如果真的想知道确切的成绩和排名的话,只能通过外部考试去获得。
我不想去给孩子制造一些额外的压力,我觉得如果娃 report 上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程度都是老师认可的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的那我就不担心了。
最后,新加坡国际学校的
鼓励式教育
,也和国内的不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