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与秩序  ·  19世纪的中国影像 ·  3 天前  
历史与秩序  ·  19世纪的中国影像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明末放弃辽东退守山海关,当真可行?熊廷弼死得不冤!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10-11 13:43

正文

熊廷弼 放弃辽西退守关内,确实是 完全不懂大明王朝政治的一大失策 ,因此被杀,传首九边。也有些咎由自取的意味,不全是因党争造成的冤案。

辽东经略:熊廷弼

熊廷弼的弃辽主张,此后又为另一位大员 王在晋 所继承,他与 孙承宗 “守辽”还是“弃辽”的争论,至今仍然是明末历史爱好者争论不休的话题。

确实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萨尔浒之战惨败后,辽东就已经成为大明帝国流血不止的伤口,难以痊愈的恶疾,与其将举国精兵强将、大量财政支出白白耗在此地,修建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城堡壁垒,养一支不敢和清军野战、只会用大炮守城的所谓“关宁铁骑“,

关宁防线缔造者:孙承宗

倒还不如及时止损,退守山海关,先平息关内十三省的内乱, 哪怕将辽东辽西的千里疆土白白让给后金(满清),也好过真实历史中大明亡国、华夏沉沦、衣冠丧尽的地狱场景。

然而,持这派“弃辽” 观点的人,永远忽略了一点, 熊廷弼和王在晋的 方案为什么不可行,两辽为什么不可弃,根本原因,还是不止是弃土割地,对从胡虏铁蹄中浴血重生的大明王朝,是严重的政治不正确,而且更是北京作为帝国都城的必然。

正如大宋太祖皇帝赵匡胤之名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不管是要对关宁军为代表的辽东军事集团有足够信任,甚至容忍他们的半藩镇地位;而帝国还不遗余力地以财力支援,就像唐朝中晚期对边疆各方镇,宋朝对麟府折氏那样;

还是直接止损割肉,索性放弃辽东,就和唐朝放弃辽东,宋朝放弃灵夏,明朝放弃安南那样,大前提都是—— 迁都

一个国都就在北京的大帝国,怎么可能容忍区区六百里外的山海关外就是国境线,对面是新崛起的强大异族政权;亦或者山海关外就是一个强大的威福自专的藩镇,自己竟还要举国之力去供养之?

东汉末年时,因为羌人不断叛乱,朝廷大员们也大有放弃凉州之呼声,然而此朝议能被提出的前提,也是因为汉朝国都早已是洛阳,而非长安了。

历史上朝廷中枢之所以会通过袁崇焕等人, 毛文龙的东江镇 祖大寿的辽东镇 辽东军事集团最大最强的两股势力 ,进行各种打压限制、分化利诱,同样基于辽东离京师太近、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的浅显 道理。

而仅仅是“ 列祖列宗陵寝,宗庙所寄 “这个理由,就足以否决一切迁都意向,不论谁敢提议迁都,都会被政敌们一哄而上,撕扯粉碎,下场并不会比熊廷弼强太多, 所以, 此问题完全无解

历史上的明朝,要一直到松锦大战后,打光了帝国最后一支十余万人的机动大军团,放弃辽西,退守山海关才变成最终无奈的选择;

可这个时候再想迁都,中枢已经完全没有武力保障, 不足以压制江南各路军阀了。对此时的崇祯皇帝来说,就只剩等死和晚死的不同。

崇祯皇帝:朱由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