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
为什么要在西安建立一所以交通命名的大学呢?
吴梦秋:
西安交通大学中的“西安”可以定位为我们的学校坐落在西安,“交通”这两个字不是说我们是搞交通的,其实我们跟交通专业没有相关性,我们的交通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意,就是交通内外。因为交通大学从开办之初,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学校,它的课本、师资都是中外结合的,所以说它是“天地交而万物通”。
小东:
在家长或者考生对学校并不十分了解的前提下该如何关注?
吴梦秋:
可以从这几方面来看:
学校的办学优势
我们学校是一个以理工管为主的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大家可以在学校网站上了解到详细的专业信息及优势专业介绍。
考研、继续深造率
以2017-2018年为例,我们推美研究生或者免试上研究生的比例大概是27~28%,也就是说1/4的学校不用考试就直接上研究生去了,还有大概24%-25%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考研,考上研究生,还有15%左右,是要到国外去继续深造的。简单的算一下,我们本科生有2/3以上是去读研了,每年招生4000多人,剩下不到1500人有4000个单位来要,每个单位不是只招一个人,可以想象一下交大的毕业生有多么受社会的欢迎。
小东:
前面吴老师提到了一个数字化的关键词,2+4+X,我们应该怎么去具体解读它呢?
吴梦秋:
刚才我也说了,进交大的人基本上不是为了读四年本科就出去工作的,目标是去深造的,所以说2+4就是六年,这个六年其实是本硕打通,也就是第一年大学本科,第一年和第二年我们主要是以通识教育为主,后面的四年就是本科的三、四年级和硕士的前两年主要是打实打牢专业知识,这样的话就是既有通识教育,同时又有专业知识,后面的X其实是指可以继续上博士,也就是说2+4保证硕士毕业,再加X就是说你可以就业也可以去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这种研究性大学人才培养的模式有什么好处?它是本科、硕士和博士一体化的,相当于把人才培养以贯通的方式来培的,不像原来的本科四年、硕士三年或者两年割裂去进行,这样的话,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你可以去修读研究生的课程;同时,比如像外校到交大来上研究生的学生,因为他对交大的学习方式和文化还不是很了解,那么他在研一的时候可以反过去修大三大四的专业课知识,这样的话就相当于上下贯通,既保证了本校想读研究生的同学能够提前介入到研究生的课程,同时也能够使从外校考到西安交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交大的专业课、专业培养以及校园文化,这就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的机制。所以说2+4+X应该说是一个可上可下、上下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那么教师的层面,刚才我们提到的很多,一个是教师能够被大家了解的信息,比如说背景、头衔,还有一方面就是我们的师生比。但是对于老师来讲,可能有很多人也会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个误区是要加引号的,很多人会说老师不就是传授知识吗?但是在西安交通大学,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根据我个人的了解,其实不仅限于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还有很多是关于个人的成长方面的交流和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