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去过医院吧,光听到医院这个词,好像都能闻见那股让人不安的消毒水的味道,好像要看到忙碌的白大褂的身影。医院挺让人紧张的。
如果你得了稍微严重点的疾病,医院的环境只会让你更压抑。所以很多人就算知道自己得了很严重的疾病,都宁可在家待着,不愿意去住院,
他们把那叫做「等死」。
生老病死,不分国界。我们的主人公麦吉,她曾经也在肿瘤医院里有一段惨痛的遭遇:
在医院某个严肃的房间,经过再三的请求,医生终于告诉她实情:
因为癌症晚期,她只剩3个月可活。随后,医生以还要接见别的病人为由,将麦吉和她老公请到了医院冰冷的走廊。
在昏暗逼仄的角落里,夫妻陷入了久久的沉默。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个红光满面的护士,她完全不知道这对夫妻身上发生了什么,与麦吉发生了一次中国课本上烂俗得不行的对话:
——「
How are you?
」
——「
I’m Fine
。」
除了「还好」,还能说什么?在这座医院里,像他们这样的病人太多了,能有多少人停下来真正关心他们的情绪?
▲
麦吉·凯斯维克·詹克斯和丈夫查尔斯·詹克斯年轻时的合影
麦吉是园林设计师、作家,查尔斯专攻建筑批评、景观建筑设计
这次对话,让麦吉意识到,医院仅仅提供癌症的治疗是不够的,癌症患者理应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整日陷入在创伤、恐惧、孤独等情绪中——甚至有些病人承受不了压力抑郁乃至轻生。
这不难理解,谁在得知自己只有3个月寿命之后,都会彷徨无助。你不能奢求公共医院太有人情味,因为他们首要处理的,是疾病,而不是病人的心情。
麦吉有感而发,当下决定在她短暂的时日,与她的丈夫共同建立「癌症关爱机构」,帮助患者走出阴霾
——而这便是麦吉癌症关怀中心的由来。
在他们的设想中,所有的麦吉中心都应该提供3种服务:
·一种是提供使用的癌症治疗相关信息,可具体到化疗脱发后怎样选择假发;
·一种是情感支持,比如通过写作、瑜伽、太极等课程放松身心;
·还有一种是社交支持,即把病友们和他们的家人组织到一起,互帮互助。
为了让这些服务更有效,每座癌症关怀中心的大门都要很开阔,所有房间的布局要一目了然,这可以让人们快速熟悉起来,减少陌生感。
在房间的规划上,每座关爱中心至少要有一个办公室、一个可以躺下做运动的大会议室、两个可以单独聊天的小屋子,以及一个厨房。
而且,每个关怀中心都会有一个能容纳12人左右的大餐桌,摆在进门后最醒目的位置。
大家在餐桌上说笑,或者哭泣,这在后来已经成为这些关怀中心最为常见的场景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功能特殊的场所,到底要设计成什么样子呢?全世界的建筑大师、园林设计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
英国
苏格兰港口城市敦提
屋前那片没有围墙的迷宫,让人豁然开朗,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生活的隐喻:「
这里永远没有死路
,你必须相信你会步入征途,尽管有时候,你觉得你自己的方向完全错了。」所以你没必要压抑沮丧。
▼
英
国爱丁堡
1996年,第一家麦吉癌症关怀中心在爱丁堡的西区医院投入使用,它原本是一座长方形斜顶的马厩,改建后,它的规格基本奠定了此后的关怀中心的服务类别和房间制式。其中,醒目的大餐桌很快发挥了巨大的功效。
第一批来到爱丁堡中心的癌症患者卡罗琳,虽然她与父母姐妹关系很好,但却不敢与他们谈论病情,因为她觉得自己的状况太糟糕了——这种心情,相信是所有患病者都会有所体验的。
但面对同样身患重病的病友们,卡罗琳就放得开得多了,她经常在中心的餐桌上和病友们交流,痛哭之后,她感觉好多了——生活还得继续。
▼
英国格拉斯哥
北京中央电视大楼(即「大裤衩」)的作者、荷兰建筑大师库哈斯,将英国格拉斯哥的癌症关怀中心设计成环形,每间房子都可以很敞亮地看到中央的花园。
值得注意的是,
关怀中心的环形由数个「
L
」型的空间构成,「
L
」的曲折自然划分了不同功能的区域,但这些区域又是完全联通的。
这样的设计让整座建筑的氛围更加轻松没负担,在视觉上,所有的空间都敞开了,但又确保了角落的私密空间,这让住在里面的病人们更容易产生家的感觉,也更容易敞开心扉。
▼
英国曼彻斯特
曾为北京首都机场设计T3航站楼的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曾经也是位癌症患者,在他的故乡曼彻斯特,他将自己的切身感受、愿景画进建筑图纸。
大自然是这座建筑的主题:
天然的镂空木材支架将屋顶撑起,木头本身就带着温暖的感觉,比钢筋水泥更让人放松。阳光可从玻璃房顶直射下来,为了更充分享受阳光,建筑中间隆起的部分特意安排了一个二层的夹层。
建筑的南面还特意设计了一个玻璃房温室,供人种植赏玩绿植。
▼
英国伦敦
和麦吉其他地区的关怀中心不同,美国著名建筑师斯蒂文
·霍尔在
伦敦圣巴索罗缪医院设计
的关怀中心,不是看似平房的水平的结构,而是一座垂直的小楼。
整座建筑的外墙类似于套娃的结构,里外有3层,最里面是竹材料,中间是水泥结构,最外边则是哑光玻璃。
哑光玻璃一行行将建筑包裹,像是五线谱,玻璃上还有不同的色块,就像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这些音符的灵感来源是中世纪五线谱的先驱
——纽姆音符
,彩色的纽姆音符刚好符合附近圣巴索罗缪医院地区的中世纪建筑的调性,除了为建筑内部带来
「物换星移」的光线,它们还共同演绎着「生命的呼吸」这一主题。
仅仅是敞开的大门、倾泻的阳光、生动的绿植、联通的空间,都能时刻提醒着你,疾病并不是可怕而丑陋的,生活本身的愉悦,足以让我们怀着强烈的希望继续努力活下去。
好的建筑理念与设计,除了在功能上满足需求,更能通过各种细节,帮助我们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如今,麦吉癌症关爱中心已分布在英国的各大肿瘤医院附近,并且在日本京都和中国香港都设有分部。在去年1年的时间里,这
19
个关爱中心接待了
20
多万人的来访,为
4.5
万多名癌症患者提供了帮助。
▲
英国伦敦(伦敦有多家关怀中心)
▲
英国亚伯丁
▲
日本东京
▲
英国因弗内斯
▲
中国香港
提出这个关怀中心想法的麦吉,却在第一所关怀中心正式运营之前离开人世。她参与了大量的筹备工作,成功与病魔抗争了
18
个月,远远超过医生所宣判的三个月后的死期。
去世的前一天,麦吉坐在她花园的椅子上,面对着太阳轻声满足地念叨着:
——「我们可真幸运啊!」
封面图片
|
麦吉癌症关怀中心
编辑|迪厅赵昊 主编|寿佳茵
总编|喻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