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杜课
杜骏飞老师的课外辅导,一千零一次人文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视觉志  ·  顶流凉了,青春黄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杜课

视频课|杜骏飞:生涯规划(附讲座记录)

杜课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1-04-06 18:01

正文

生涯规划(附讲座记录)

杜骏飞




讲座视频选播



转载自: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研究生会公众号“媒大媒小”。


3月26日,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团委主办、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研究生会与学生会联合承办的“‘传·授’教师分享会”暨“薪传者名师讲堂(第二期)”在传媒学院大楼105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杜骏飞教授以 “学以为人” 为题,为同学们作生涯规划指导。



在讲座破题时,杜骏飞教授说: “《论语·宪问》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读第二声, 读书人的行动逻辑是成长和教育自己,而不是在别人身上下功夫、甚至迎合环境。 “学以为人”(“Learning to Be Human”)是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杜老师希望同学们超越知识、技能学习,尽可能早地获得内心的成长,从人性和社会的弱点中挣脱出来,并力求成为最好的“自己”。



以此为出发点,首先,杜老师分析了 人性的四个弱点—— “接受自己所厌恶的;逃避自己所期待的;赞美自己所恐惧的;扮演自己所不是的” 。杜老师指出:接受自己所厌恶的,原因是错把策略视作准则;逃避自己所期待的,原因是陌生语境里的自我怀疑及高信任成本;赞美自己所恐惧的,原因是生存与安全需要压倒了自我尊重;扮演自己所不是的,原因是习惯于为人悦人而忘记为己悦己。


其次,为克服这些普遍而深刻的弱点,他建议大家终生都要注重六种修炼:


1. 读真正历史的修炼;

2. 睁眼看世界的修炼;

3. 培养真正能力(即核心竞争力)的修炼;

4. 关怀他人一如关怀自己的修炼;

5. 良知的修炼;

6. 不惧威权与人群的修炼。


第三,杜老师着重向同学们讲解了人生成长中的四组关系:


1. 学和思的关系。 在这方面,他谈了如何培养两种关键能力:一是“深读”能力,人可以见识很多的书,但深入学习的经典不必太多,且应该是常读常新的;第二种关键能力是创新,指在阅读时总能够阐发作者或者一般读者所没有的发现,能够贡献一些新的思想。

2. 群与己的关系。 关于“乐群”,他建议同学们到陌生的地方旅行,认知不同的人,且努力和优秀的人物在一起;关于“为己”,他谈了人如何发现自我、教养自我、坚持自我。

3. 知和行的关系。 杜骏飞老师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长期主义,以及行动力——立刻就去做,且坚持不懈。

4. 道和术的关系。 在道的层面上,老师着重谈了观念、批判性思维、逻辑、复杂性思考、心流的养成。在术的层面上,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除了一般性业务,还应该重视写作、对话和公共演讲。



第四,杜骏飞老师认为, 有两种品质对人生最为重要,一是自由,即内心独立而包容他人;二是坚毅,它由“激情+坚持”构成,只有坚毅的人经历过种种挫折,依然能够乐观地向前。


第五,人的成长,有一些一般性的规律,杜骏飞老师总结为三个定律: “课外决定论” ,学习和工作是否真爱,决定于它们是否被业余推动; “通识决定论” ,由通识而技能的成长,才是唯一正确的成长; “同侪决定论” ,一个人,其所为之事成其人,其所交之人成其一生。


第六,在谈到职业选择时,杜老师为大家分享了 “全脑优势分区图” ,并为大家探索自己的优势和找寻自身职业方向提供了建议: 探索自己的优势,除了理性思考、尊重内心,还需要以“体验-比较”来达成鉴别,为此应从大学时就兴趣广泛,对社会、行业、工作多有体察,争取去不同单位进行实习、向认识的朋友了解业内体验、利用网络资源虚拟练习等 他并且提出,找寻自身适切的职业方向,可以通过 “交叉表单” 来进行:一是列举向往的工作;二是列举擅长的工作;三是列举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职业。通过三张表单的交叉分析,人才能探索清楚自己的人生可能。



第七,杜老师还为大家解析了顶尖人才的六个成长秘诀,包括:


1. 延迟满足;

2. 激情和好奇心;

3. 刻意练习;

4. 韧性;

5. 效能;

6. 社会联结。


第八,在讲座最后,杜骏飞老师为大家留下 三个课后思考问题 ,为讲座留下开放式的启迪:


1. 今天的自己与当初曾经以为的理想自我有什么差距?

2. 在未来你会处在最低值到理想值区间中的哪一部分?

3. 如果想要学以成人——造就最好的自己,你还需要哪些关键努力?


在随后的答疑环节,同学们就大学学习、人格成长、人生选择等问题踊跃提问,杜老师一一解答,与同学们达成了深入交流。 其中,比较有共鸣的五个提问包括:


1. 如何提升新传专业同学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2.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学术?读博士需要具备什么品质?

3. 如何确定自己的兴趣?未来有新爱好的可能怎么应对?

4. 如何看待唯心和唯物的关系?在道路选择上应该作何倾向?

5. 如何应对人和人之间的差别?



讲座的气氛十分热烈,在讲座的回访过程中,参与同学均表示很有收获。


陈同学说:“杜老师从他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学术阅历出发,为我们讲述了大学生应该 如何坚守自己、与人相处、追求理想 。讲座过程中杜老师就像一位和蔼亲切又风趣幽默的长辈,给予了大家最真诚有益的建议,让我沐浴了一场‘学以成人’的思想春风。”


叶同学表示:“杜老师从哲学的高度为大家的人生规划进行了解答,令我受益匪浅,受益终身,希望以后学院可以组织更多类似的讲座,为大家提供自我提升的机会”。


蒋同学说:“杜老师的讲座着实让人受益匪浅,我明白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和难度,当心中有所想法的时候,或许最重要的就是马上去做。 老师的处事与态度,是我最向往的模样。坐在不是春天的春天里,我看到了模糊的自己。



附录:讲座课件选读




近日,微信修改了文章推送规则。为实时阅读“杜课”新文章,欢迎 为文章点【赞】,点亮【在看】,并将“杜课”设为【星标】。


同时,欢 d u k e x z s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