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资本
21世纪传媒 · 公众号矩阵成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刘亦菲回应“成年三部曲”:我没丢我自己的脸 ·  昨天  
江苏新闻广播  ·  知名女演员家中去世,年仅25岁! ·  2 天前  
江苏新闻广播  ·  知名女演员家中去世,年仅25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1资本

【预警】1660条预告勾勒出一份“首亏”企业地图

21资本  · 公众号  ·  · 2020-04-26 11:29

正文

导读: 整体来看,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正逐渐消退。危机中也孕育着机遇。


来   源丨 21资本

作   者丨 张赛男

图/视觉中国


截至4月24日,A股3826家上市公司一季度经营数据已披露过半,共1660家公司公布了业绩预告。在一季度宏观经济总体下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作为行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经历了哪些挑战?


南财智库、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责任投资行动研究团队,通过对其中462家出现首亏的一季度数据分析,还原了这些上市公司以及行业在疫情冲击下的生存现状。


研究表明,今年亏损企业数量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多,绝大多数公司都将“疫情影响”列入其中。 从行业来看,以制造业企业数量为众,亏损“更多”则集中在传媒、交运、房地产、商贸等行业,多家公司亏损额达上亿元。


疫情影响的持续性尚待观望。从目前的研究数据来看, 目前来看,工业生产明显恢复,消费也在3月份出现复苏迹象,随着各行业复工复产步入正轨,微观层面二季度数据也有望回暖。

“首亏”企业分布图:

京沪粤影响不一, 鄂企抗压效应

从区域分布指标来看,目前A股企业一季度经营数据,呈现出耐人寻味的分布逻辑。


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已公布业绩的160家企业中,首亏56家;广东公布的387家企业中,首亏115家;江苏已公布184家企业中,首亏51家;上海已公布77家企业中,首亏18家;浙江以公布184家企业中,首亏43家;湖北已公布45家企业中,首亏15家;安徽已公布44家企业中,首亏14家;辽宁已公布34家企业中,首亏11家。


首亏企业占比显示,北京该比例为35%,广东为30%,湖北为33%,辽宁和安徽均是32%。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上市企业集中,首亏企业数量占比不超过30%,最低的上海该数据为23%。


至少从当前数据上看,湖北作为疫情重灾区,因疫情而导致上市企业首亏的情况并不特别突出,表现出湖北企业一定的抗压性。


目前,湖北共有108家上市公司,截至4月24日,已公布一季报的45家公司中,共有15家公司出现首亏,12家预减,3家略减,7家续亏,2家略增,1家续盈,1家扭亏,4家预增。


而在15家首亏企业中,亏损额超过千亿的只有4家公司,分别是鄂武商A、中百集团、南国置业、京汉股份。


其中鄂武商A和中百集团均是零售业企业,由于门店在湖北省内,受闭店影响而致一季度亏损额分别达到2.2亿元-2.3元、1.62亿元-1.83亿元。南国置业、京汉股份均是房地产企业,一季度分别亏损1.3亿元-1.7元、8000万元-1亿元。


上述可见,湖北上市公司中,因疫情而导致较大亏损的公司均与终端消费有关:零售业和房地产业。


其他首亏企业中,以高端制造业为主,比如金运激光、华工科技、台基股份、光迅科技、石化机械等出现首亏,但亏损额并不大。这或与湖北本身的产业基础相关,湖北本身是中部高端制造业基地,拥有较为扎实的产业链条。

大消费板块影响测压:

交运、有色金属、传媒、零售、旅游等阵痛

从亏损企业数量来看,2019年一季度,全A股共有155家企业首亏,190家续亏;但在2020年一季度,仅仅在公布数据的1660家公司中,就有462家企业首亏,253家续亏。


从该数据来看,亏损数量远高于去年同期。


不过,本次研究聚焦于今年一季度出现首亏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业绩变化更能够反映出疫情的“突发”影响。


其中,亏损金额最大的是中集集团,预计一季度亏损6亿元-8亿元。


该公司的主要业务领域是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物流服务、空港设备等。公司称,集团各业务板块均受到疫情不同程度影响,销售未达预期,导致营业收入下滑,业绩出现亏损。


其次是万达电影,一季度预计亏损5.5亿元-6.5亿元。


2020年1月23日至今,公司下属影院受疫情影响全部停业,同时万达影视计划春节档上映的影片未能如期上映。公司电影放映收入大幅下降,而固定成本费用支出却较为刚性,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大幅度下滑。


苏宁易购的一季度亏损4亿元-6亿元,亏损金额亦排在前列。一季度,公司各地家电3C,百货门店停营业或者缩短营业时间,销售受到较大影响,同时上门安装类的产品销售也受到较大影响。


3月复工复产以来,线下客流虽逐步恢复,但仍有所下滑。 虽然有家乐福贡献了稳定增长的经营利润,但难抵其他闭店损失。


亏损额靠前的还有ST金贵,亏损4.8亿元-6.5亿元;广深铁路,亏损4.5亿元-5.5亿元;首旅酒店,亏损5.05亿元-5.42亿元;天齐锂业,亏损4.5亿元-5.1亿元;江淮汽车,亏损3.56亿元;长虹美菱,亏损2.5亿元-2.9亿元;鄂武商A,亏损2.2亿元-2.3亿元;新华联,亏损2.5亿元-3.5亿元。


研究表明,以上个案,基本勾勒出疫情影响最为深远的几大行业:交运、有色金属、传媒、零售、旅游、汽车、家电、房地产,并指向一个关键词:大消费。


不过,整体来看,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正逐渐消退。 宏观数据显示,消费方面,3月社零下降15.8%,较1-2月收窄4.7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必选消费保持稳健,粮油食品、饮料、中西药品类等保持正增长,3月同比增速分别为19.2%、6.3%与8%。


以苏宁易购为代表的零售业,危机中也孕育着机遇。其在一季报表示,疫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和习惯在线购买和到家服务,品牌商及零售商都在积极推进互联网化、数字化的进程。公司将坚定的聚焦全品类布局,依托家乐福突破快消类目发展;强化全场景O2O互联,打通线上线下用户和流量,积极发展社群营销和到家业务;强化平台化的生态赋能,全面推进线上线下的开放。

制造业逐步复苏:

复工速度已经开启 部分企业调战略


如果将目光放到462家首亏企业,从数据来看,传统制造业是受疫情波及最广的行业。


462家公司中,属于机械设备行业有52家,化工行业有42家,计算机有41家,医药生物行业有31家,传媒行业有29家,电子行业有28家,电气设备行业27家,通信行业有20家。


从数据不难发现,亏损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占据较大的比例。 诚然,其中也存在制造业上市企业基数较大的因素。


以机械设备行业为例,其中净利润亏损超过1亿元的有中集集团、神州高铁、华菱星马、众合科技、天沃科技。


中集集团、神州高铁和众合科技均与交运行业有关,疫情影响了项目交付和销售;华菱星马是重型卡车生产商,疫情影响终端产品销售;天沃科技主要生产石油化工、化工领域压力容器,因疫情期人员流动及物流受限,公司复工延迟。


化工行业中,亏损主要是因停工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订单减少、物流受阻、原材料供应不足、人员未到岗、销量下滑有关。计算机行业,亦与停工相关。


制造业是经济的压舱石,在短期内受到一定冲击在所难免。但一旦复工复产,疫情的影响就会逐渐消失,就能把失去的夺回来。


从3月工业数据来看,已经较1-2月有所反弹,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较1-2月收窄12.4个百分点。


其中医药制造业与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有明显反弹,3月同比增长10.4%和9.9%。高技术制造业增速亮眼,3月增加值同比增长8.9%。


进入二季度,则复工进入加速度。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达99%,人员复岗率达到94%。


以中集集团为例,该公司CEO兼总裁麦伯良在近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已做好准备,确保整个集团可以安然度过疫情,且策略上会将重点放到国内市场上;海外疫情影响有限,集装箱业务、中集车辆、中集安瑞科目前经营都比较正常,手持订单多,且后续订单预计不会大幅减少;公司判断国内需求会增加,冷藏运输方面会有较大提升,包括医药冷藏和食品冷藏,公司已做好准备。


从研究数据来看,该应对方案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全国重启加速度:

零售率先松动 消费增长有望启动

从上述分析来看,在二季度需要聚焦的是疫情遗留的两大问题:一是如何恢复消费;二是如何重启湖北。


研究表明,消费逐渐复苏是一个确定性事件, 只是,某些细分行业如旅游、酒店、航空等复苏的复苏还需要时间。


首先,以零售业为例,疫情的影响正逐渐消退。


业内人士建议,可以关注三个方向:


  • 一是头部超市企业一季度有望表现优秀,尤其是供应链优秀的企业,其生鲜产品以及链接消费者的能力使得企业在此次影响下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 二是线上渠道,在疫情影响下线上需求持续旺盛,拥有优秀线上渠道的企业有望领先其他企业率先走出疫情影响;

  • 三是被推迟的消费,被推迟的消费将逐渐恢复,如主要以婚庆为主的珠宝行业。


而在受影响较深的细分领域:一是以汽车、家电为代表的可选消费;二是线下餐饮、文旅等出行相关服务消费,该如何重建消费信心?


补贴收入和消费产品以及减税,目前来看或将成为中央主要的政策手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