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点击上方蓝字“
观点
”,欢迎置顶或设为星标,
即
可快速获取商业财经
深
度资
讯。
编者按:
2024年,面对经济与行业调整的大环境,如何穿过风暴,在周期考验和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与发展,是每一个企业掌舵者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观点新媒体策划并推出“穿过风暴”年度系列报道,寻找一批在变革中砥砺前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同时,我们将继续对话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丰富学识的经济学者与行业领袖,从他们的角度,解读行业与企业的未来发展。
观点网
2024年,随着企业债务重组个案持续增加,宏富产业重组联合创办人黄科杰认为,作为反经济周期而行的重组行业,反而是最有利的时机,建议企业在遇到经济、财务困难的时候,应及早面对问题,解决违约债务的问题。
由2018、2019年开始,已看到很多香港上市内房或其他企业的离岸债券已有违约的情况。“由于当时市况仍未至太差,很多重组都是靠发新债偿还旧债去解决。然而当债务再到期的时候,市场上资金紧张,大家就想回收自己的债务,以致企业陷入流动性危机。”
“眼下和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环境,对我们重组行业反而是好的。”黄科杰解释,随着2024年下半年内地多次出台政策,市场亦感受到政府救市的决心有多强大,加上公司和债权人之间的讨论越来越成熟,相信企业债务重组会开始加快:一些现在推进的重组,或会在2025年完成;另外部分两年前已做重组的企业,将会二次重组,成为公司的机遇。
正是看到了市场的契机,于2024年初,黄科杰与两名合伙人一同成立了宏富产业重组,帮助企业应对财务困难、进行改革及提供支持。
在成立宏富重组以前,黄科杰于美国上市的跨国咨询公司担任香港财务咨询及企业重组部门的常务董事,在企业融资、财务咨询、企业重组、企业复苏、破产管理等具有逾16年经验。
在黄科杰看来,财务和会计的问题并不复杂,这个博弈里面最难的其实是和债权人沟通的艺术。
“我们希望能够做到除了财务分析之外,也可以很透明地和公司方面沟通,帮公司提出比较有诚意的方案,给债权人选择,符合他们的预期。”因此,宏富重组只会帮公司方做重组,并不会代表债权人担任公司的清盘人。
同时,他们希望重组方案是比较长远的,所以重组时会加入到公司任董事会董事成员,让收集到的资讯会更加透明,亦加强公司方的信心。
黄科杰还指,过去与债权人工作的经验加上宏富重组只会帮公司方做事,能够得到双方的信任,可以比较容易达成一个双方都同意的协议。
他认为,企业重组应该越早做越好,尤其是经济下行期间,才能跟债权人谈判得到一个对公司比较利好的条件。如果能够重组成功,解决债务违约问题,可以早日重返资本市场,有再融资、再发债的能力,令公司继续营运,就如融创般,最早成功重组的案例。
“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就是诚意。”黄科杰道。
他相信,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2024年和2025年企业仍会面临经营困难的局面,虽然有减息因素,但是整个环境均影响到全球经济,相信下行周期会比过去要长,估计要持续到2026年,“但只要度过难关,将来就会好了。”
“我们的生意,就是要抓住逆周期的机会。”黄科杰进一步指出。
回望这一年,他也没有想到公司发展得这么快,“2024年取得的成果远超预期。目前,我们的业务比例约有50%在香港和内地,其余大概50%来自东南亚地区和澳洲,东南亚地区包括新加坡、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
客户方面,内地以房地产为主,占三分之一,除了房地产开发商以外,亦包括关联的建筑商、建筑材料等公司,而国外客户包括一些油气田服务、天然气提炼或贸易公司,也有涉及旅游业或酒店业,以及一家澳洲葡萄酒商。
事实上,内地市场竞争激烈,中国企业出海需求日益增强,亦为宏富重组带来了业务的机会。
黄科杰表示,大部分出海的内地企业主要遇到两个问题,中国的法律与许多国际西方国家的法律不同,所以他们出国后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
如国外工人的权益问题,面对工会组织的问题。当他们发现不成功要退出时,也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这些方面,宏富重组会提供协助,以他们的经验,想出一个最好的重组方案。
除了重组之外,宏富重组还可以帮助企业收购一些外国资产。
“因为重组过程经常接触到比较多不良资产,比如在澳洲就有很多矿业、矿产等,而中国过去就有很多企业对煤矿或其他矿业拥有资金、经验和技术,我们也可以帮助他们在国外收购,并指导在当地如何运营。”
黄科杰续指,当他们之后再出售或者想上市等等,亦可提供协助。除此之外,亦会协助企业寻找战略投资人。
他认为,内地企业出海是一个必然进程,“以香港为例,以前是一个渔港,起家就是靠制衣为主,做贸易出入口,现在转型为更高附加值的行业,如金融、专业机构、医疗或科技等。”
黄科杰相信,那么多年的重组经验说明,没有一个业务可以永远做下去,一定需要不断进步和转型,公司才能生存。
对于2025年,黄科杰指,根据宏富重组过往业绩表现,能吸引一些更大的机构和企业前来合作。也希望能看到曾帮助过重组的公司重回正轨,发展得越来越好。
“我们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希望一些遇到经济、财务困难的公司,能早点意识到要找顾问来解决问题。早点面对问题,别等到最后违约被法院强制清盘,才去想办法。”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对宏富产业重组联合创办人黄科杰先生的访问实录:
观点新媒体:能否介绍一下宏富产业重组?
黄科杰:
宏富产业重组有限公司是于2024年初成立的。我以前在美国一家上市公司的顾问公司做重组和清算部门主管。
由2018、2019年开始,已看到很多在香港上市内房或其他企业的离岸债券已经有违约情况。由于当时市况仍未至太差,很多重组都是靠发新债偿还旧债去解决。然而当债务再到期的时候,市场上资金紧张,大家就想回收自己的债务,以致企业陷入流动性危机。
我们看到的情况,其中一种重组模式是靠发债去还债;另一种是很多财务顾问帮公司做清盘。所以他们就如清盘一样分析这家公司,然后想什么样的方案比清盘好,再去跟债券人沟通。
这种形式在过去几年不是很成功,也看到有很多内房企业重组没完成,所以觉得这个市场有很大的机会,我们可以帮企业做重组的生意。
宏富重组的理念:第一,我们只会帮公司方做重组,不会代表债权人担任公司的清盘人,主要原因是我们希望公司可以相信我们,我们是从公司利益出发。当从公司利益出发时,自然会顾及所有持份者的意愿,包括债权人、股东或者其他一些相关持份者的意愿,这样才可以解决问题。
第二,我们希望重组方案是比较长远的,所以我们会加入到公司任董事会董事成员,让收集到的资讯更加透明,管理层也会更加信任。
目前市场上的公司方都只找一两家重组顾问,债权人方亦是,这就会出现博奕:公司方的顾问,债权人不信他们,公司方也不信债权人的顾问,所以他们永远都达不成共识。
重组是财务和会计的问题,但在我们的角度,财务和会计的问题反而是简单的,在这个博弈里面最难的其实是和债权人沟通的艺术。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做到的事情,除了财务分析之外,还可以很透明地和公司方面沟通,可以帮助公司提出一个比较有诚意的方案给债权人,这是我们成立的理念。
观点新媒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候成立公司?像宏富重组这种公司多不多?
黄科杰:
眼下和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环境,对我们重组行业是最好的,因为我们是反经济周期而行,所以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以前我们可能听得比较少,原因是以前很多经济周期都复苏得比较快。就拿香港来说,1998年金融风暴、2003年SARS、2008年金融海啸,这几个周期都过得很快。
当时也有很多时候公司财务状况不是很好、需要重组,但是等到差不多想重组的时候,经济已经好转,问题已经解决。
这一次经济周期比较长,也有很多很难预估的事情发生,像新冠疫情、地缘政治问题以及全球经济都处于比较艰难的状态,所以这个周期会持续比较长,预计会到2026年。但只要度过难关,将来就会好了。
所以,我们觉得企业重组越早做越好,尤其是经济较差的时候跟债权人谈判,可以给出一个对公司比较利好的条件。
如果能够重组成功,解决债务违约问题,可以重返资本市场,有再融资、再发债的能力,令公司继续营运。如融创般,最早成功重组。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就是诚意。
至于为什么在此时成立公司?第一是2025年很多公司的重组开始推动更快。因为之前有很多人不知道市况走向,也不知道政府救市的决心有多强大。2024年下半年有多次政策出台,大家都感受到了政府的决心。
第二是有些公司要做二次重组,需要考虑会不会有削债的可能性,整体解决债务问题,所以二次重组也是机遇。
观点新媒体:有部分内房企业仍在跟债权人讨论中,您觉得还会花多少时间?
黄科杰:
因为部分还没有跟债权人达成主要协议,还在讨论中,估计仍要一些时间。
事实上,本地银行的意向都是支持企业的,如果有一个合理方案,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
情况复杂的话,有些基金是二手市场买入,回报预期与一手市场的债券持有人可能不一致。该批基金投资者为了赚取回报,对重组方案可能会提出不一样的意见。
目前比较积极主动的,都是二手市场买入希望在重组获利的人。
观点新媒体:对于重组来说,大家都说香港最大的优点是沟通内地及全球。站在香港的位置,可以发挥那些比较好的作用?
黄科杰:
内地企业没有经历过重组,所以遇到困难时需要专才提供咨询。而香港重组行业有比较久的时间,有完整的体系,可以分享经验给内地企业,让他们知道无论现在遇到的问题还是未来的发展,都可以预先看到。
因为以前的投资很简单,投多少钱就看有多少回报,有钱赚就做,但是很少人会想,没钱赚怎么做?以前可能就没有这种概念,没钱赚要怎么做?
我们现在就可以从投资的角度帮客户,提供一些咨询服务,告诉他如果没钱赚可以有什么选择、需要的成本是多少,这些都是可以提供给客户的资讯。
因为香港的金融体系比较国际化,不仅可以拿到香港的钱,还有东南亚等很多外资或其他资金,可以将他们组合在一起,而且金融产品也很丰富。
所以,有些在内地未必能做到事情,在境外可以做得到,有这些金融产品可以帮到企业,而我们在重组进程中可以帮助他们接轨。
观点新媒体:目前有不少债务重组方案,会比较倾向那种?
黄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