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5月13日下午举行的“第一届安徽脑血管病高峰论坛暨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第二次会议上,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金平教授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后再闭塞原因探讨及处理策略”。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以静脉溶栓为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近年来血管内放射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溶栓治疗以及桥接治疗逐渐发展并被大家熟知。二者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机械碎栓术、血管成形术、支架取栓、Solumbra技术。早期血管再通后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意义不言而喻。文献报道指出:血管内治疗后,每一小时的再灌注延迟都会导致残疾程度加重以及功能独立比例的下降(SaverJL et al.JAMA. 2016,316(12):1279-1288)。但是另有研究提出:早期临床症状好转后再恶化占病例的13%,提示可能血管早期闭塞(STROKE.2001;661-668)。
早期再闭塞发生时间不尽相同:rtPA治疗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6例发生早期血管再闭塞。其中,4例发生在注射药物时;3例发生在注射药物后30min内;3例发生在灌注药物结束后;6例发生在注射后60-120min(NEUROLOGY2002;59:862-867)。
早期再闭塞原因与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原位血栓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原位血栓形成所致血管闭塞约占所有大血管闭塞患者的30.3%(Cerebrovasc Dis 2014;37:350-355);
破裂的斑块栓塞 再闭塞机制可能是rtPA溶栓后近端的血块碎栓,随血流至血管远端,引起血管闭塞;
机械操作 再闭塞的发生起始于血小板聚集化阶段,溶栓激活了凝血机制,该反应在溶栓后2小时到达高峰,其次,血管再通后,内皮细胞损伤及血栓脂质核心暴露,进一步促使了血小板聚集;
术前抗血小板不充分 早期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的3天血管再通率更高,90天神经功能明显好于常规组(PLos ONE8(8):e71132)。
针对早期再闭塞的处理,目前有以下几点策略:
药物的使用,①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阻止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释放血栓容积抑制因子从而抑制白色血栓发生,②纤溶药物针对红色血栓的产生;
球囊的运用,选择合适的球囊达到对血栓几何形态的变化,急诊球囊运用的首要目标是增加血流量,而不必过于追求解剖、影像的完美表现;
支架的应用,支架直接置入首选自膨支架,并且即刻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文 / 安徽省立医院 朱迎春
图 / 安徽省立医院南区院办 李军军
》天坛周记 | 合并颅外颈动脉闭塞的左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支架治疗一例
》跨越9年的治疗:双侧颈动脉线样狭窄,右侧CEA,左侧CAS
》值得细细回味的取栓一例
》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介入医生带你顺藤摸瓜,拨云见日!
》通知 | CSA&TISC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精彩病例征集
》邀 |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
》征战 | Trevo急诊取栓病例大赛,等你来!
》神经介入学习有感:向往已久,不虚此行
》喵主编寄语 | 颅内动脉慢性闭塞病变(IA-CTO):通还是不通?
欢迎广大医生积极投稿,分享经典病例。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