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M93交通之声
浙江应急广播FM93交通之声,路况信息、旅游查询、违章查询、各地天气,点击“出行利器”;汽车维权、主播互动、一键应急,点击“节目互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93交通之声  ·  最新发现!病毒变种,在微信群! ·  2 天前  
钱江晚报  ·  刚刚确认!恭喜梁朝伟 ·  4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知名女星官宣恋情! ·  4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爆雷!一夜之间,人去楼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FM93交通之声

这种地板非常流行,但甲醛释放量100%超标!你家用了吗?

FM93交通之声  · 公众号  · 浙江  · 2017-02-14 18:08

正文

来源:央视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由于地暖具有舒适安全、节约空间和高效节能等特点,目前已成为非常流行的自采暖方式之一。地热地板产业也因此发展迅猛,目前地板市场上有近30%的地板标称地热地板或能够在地暖环境下使用。

然而有关检测却表明,事实上这些地热地板不一定像商家宣传的那么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央视的调查↓↓


视频:
《每周质量报告》地热地板风险调查

监测实验:模拟3种不同使用环境进行测试

为了评估地热地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日前,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对地热地板产品开展了一次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其监测的对象为标称为地热专用的实木复合地板、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专家介绍,地热地板是指铺设在地面供暖系统上的木质地板,又称地采暖地板。目前市场上用于地热的地板主要有:实木复合地板、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实木地板等三种。其中实木地板因为变形量较大,市场上只有少量较为稳定的木材种类用作地热地板;而实木复合地板、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这两种复合地板由于变形量小、热传导性优,被广泛应用于地热地板。

△抽检的地热地板样品

上海市质检院此次地热地板风险监测抽样的24批次的复合地板中,实木复合地板、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各占12个批次,实验设定了3种不同的条件:

温度23℃,湿度45%。23℃的情况下释放的甲醛必须要符合国家标准,这是一个强制执行标准。

温度50℃,湿度45%。地热地板下是地热源,地热源从热水器出来的温度大约是50℃左右。

温度35℃,湿度45%。地热从50℃的地热源出来以后,通过水泥层会有一些热量损失,到达地板后温度大约是35℃左右。

实验结果: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存在风险

待检测的地板样本在完成预处理之后,被送进密闭的采样室进行采样。在采集过程中,工程师采够120升的气体,然后计算这120升体积含有的甲醛含量。

△检测人员正对气体进行采样

实验人员通过对24个样品的在不同温度下的甲醛释放量的分别测定,发现这24个样品在常温,也就是标准规定的23摄氏度时的甲醛释放量完全合格。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在常温下甲醛释放量都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参考值的地板样品,甲醛的释放量却出现了分化。

实验表明:在35℃时,有5批次样品的甲醛释放量超出标准规定的参考值每平方米≤0.12mg,在50℃时,有 19 批次样品的甲醛释放量超出参考值。

△检测人员测试甲醛含量

通过汇总实验数据,实验人员发现:

在35℃时,甲醛释放量超出参考值的5批次产品全部为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超出率为该类样品总数的41.7%;

在50℃时,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有12批次甲醛释放量超出,超出率为100%,实木复合地板有7批次超出,超出率为58.3%。


这表明目前地热地板产品特别是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存在质量安全风险。 

行业现状:高温相关标准缺乏 工艺配比是难题

随着温度上升,地热地板甲醛释放量超出参考值的产品数也在增加。是什么原因导致地热地板存在这样的风险?

据了解,地热地板甲醛释放量与其生产原料和工艺密切相关,出于性能和成本考虑,我国有 80%以上的地板基材大量使用脲醛树脂作为胶粘剂。脲醛树脂由甲醛和尿素制备而成,当树脂反应不充分、不完全时,一部分甲醛未参与反应,存在于胶液中。同时,在地板使用过程中,固化胶层老化会降解释放出甲醛。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针对地热地板的相关标准。GB 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国家标准中,只是对23℃时地板的甲醛释放量有明确的规定,但对于地热地板在高温环境下的甲醛释放限量值,目前并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科学值。

另外,如何科学找到不同温度下,地热地板甲醛释放超标与不超标的临界点,以及这个临界点下,脲醛树脂的使用配比,是当下整个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并非一个标准的颁布和一种检测方法能改变的现状。

由于新产业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消费者在使用这些产品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新问题,而标准总是在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推出,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新产业新产品的培育期变成危害期呢?这应该是监管部门生产企业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

希望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的点个大拇指!

推荐文章
FM93交通之声  ·  最新发现!病毒变种,在微信群!
2 天前
钱江晚报  ·  刚刚确认!恭喜梁朝伟
4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知名女星官宣恋情!
4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爆雷!一夜之间,人去楼空
4 天前
移动互联网资讯  ·  iOS 10新漏洞曝光:一条短信可让iPhone死机
7 年前
第十一诊室  ·  今天,我三岁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