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进城杂谈
一个人的命运,既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努力给各位争取进城的小伙伴们一点个人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正午故事  ·  被“电诈”PUA的高学历者们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福建没有的“福建面”,成了这座城的顶流小店? ·  2 天前  
新周刊  ·  为什么成年后,毛绒玩具更重要了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给企业大佬写演讲稿的我,对“预制金句”过敏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进城杂谈

狂赚10.3亿,“火锅一哥”要上市啦

进城杂谈  · 公众号  ·  · 2018-05-29 20:00

正文

历史的进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海底捞变成了火锅中的典型代表。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吃海底捞的印象颇深,以至于现在还能记得。对于当时的南京来说,川味火锅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人均价位也比较低。海底捞的出现,无疑是一枝独秀。和其他火锅店相比,价位稍高,但是当第一次去体验的时候也便懂得价高的原因。



菜品的质量自不用说,这是最基础的。介于菜品本质之上的是服务,这种延伸价值使得海底捞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第一次去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免费美甲,免费擦鞋,这在以往的火锅店体验中从未听说的,甚至很多人专程为了美甲,擦鞋而去吃海底捞。无微不至的服务还体现在,专人专桌服务,而不是一个服务员负责一大片区域,这样的服务模式极大的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当人们有所需求时能得到最快速的相应。



时光荏苒,海底捞发展至今,依旧在满是川味火锅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究其原因,也是不断升级的服务质量,可谓是无微不至。当你一个人吃海底捞时,会有小玩偶陪着你,甚至过生日也能得到海底捞很多员工的响应并送生日礼物。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海底捞抖音同款,抖音爆款吃法络绎不绝的出现。现在的海底捞依旧是门庭若市……在5月17日,中国内地知名火锅类餐厅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公司已聘请招商国际及高盛为联席保荐人,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业务扩张。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2017年营收106.37亿元,最近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5.9%;2017年净利润11.94亿元,最近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5%。截至2017年末,公司餐厅数量为273家,最新统计数据已增至320家,2018年计划开设180家至220家新餐厅。



1994年开设首间火锅店的海底捞,近年于内地迅速扩张,并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其净开店数由2016年30间增至去年97间,今年以来已再新增47间餐厅。现时店铺数达320间,其中内地296间,另有24间位于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及美国等地。



海底捞的收入构成非常简单:2015年至2017年,餐厅经营带来的收入均超过97%。2017年,海底捞97.6%的收入来自餐厅经营,2.1%来自外卖业务,另有0.3%的收入来自销售调味料及食材。根据沙利文报告,按2017年收入计算,海底捞在中国和全球的中式餐饮市场中均排名第一,也是中国及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中式餐饮品牌;2017年在全球服务的顾客总量达1.06亿人次,在中国内地,每家门店每天平均有近1500人次造访。



海底捞由张勇及舒萍夫妇创办,拟上市的海底捞国际控股现由张勇夫妇持股62.7%,是次集资所得,约60%将用于扩展计划资金,20%用于开发新技术,15%用于偿还银行贷款,5%用于一般企业用途。2017年胡润百富榜榜单,张勇、舒萍夫妇以50亿元的财富排名第825位。随着海底捞的上市,二人财富有望倍增:根据同在港股市场的呷哺呷哺火锅连锁店30倍市盈率估算,海底捞市值可达358亿元;根据张勇、舒萍夫妇的持股比例,市值将达225亿元,将提升至2017年胡润百富榜榜单的第129位。


有分析师认为火锅的成瘾性和易标准化两大属性赋予行业“高盈利+强扩张+抗风险”三大能力。市场正由增量向存量竞争过渡,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的竞争格局,掌握核心议价能力的品牌将突围。我认为只要不断的发展自身优势,品牌的做大做强也会变得顺理成章。海底捞的IPO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以人为本,提高顾客与员工的满意度与忠诚度,专业敬业,建立强大的人力资源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财务体系、物流体系等。打好一定的基础再扩张就显得容易得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