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销售与市场  ·  传统小店“失守” ·  昨天  
黑马营销  ·  今年春节营销,这个品牌玩法进阶了 ·  2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2月16日 | 京城事儿全知道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试题研究 | 王宇鹏:从史料实证角度解析全国新课标卷开放性试题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4-06-24 00:00

正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

2024高考历史新课表卷43题

前言

01

在高中历史学科的几种常见试题类型中,最能体现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层次的试题当属开放性试题,此类试题一般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通过结合材料进行论证和分析,这不仅限于记忆和复述史实,更侧重于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评价和推理的能力。同时,极具灵活性与思辨性的开放性试题也时刻提醒着教师,在其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超越单纯的知识记忆,兼顾起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笔者就通过对2024年历史全国新课标卷,43题开放性试题的深度解析,从知识运用与历史思维运用两个层面,来谈谈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题方法。

知识运用

02

先从知识运用的层面看, 4 3 题的题干材料是由1932年的16个重要的新闻标题组成,问题则是要求考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有关时事,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短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从16个各自独立的新闻标题背后找到它们所共通的历史逻辑主线。 这16个不同的新闻标题,涉及三个主体,第一个是红军,第二个是蒋所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第三个则是侵华日军,通过题目中1932年这个时间信息可以推知,此时正处在国共十年对峙与抗日战争错杂并行的特殊历史时期,16个新闻标题高度概括了三个主体在这一时期的历史活动。 所以,我们在主题的拟定上可以有两种策略 一是, 在三个历史主体中选取一个主要的对象进行评述。 二是,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论述, 即1932年的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挑战。

历史思维

03

上述两种答题策略都比较偏重于知识的迁移运用,网上已有大量的解析,在此笔者不再过多赘述。现在让我们跳出常规思路,站在历史思维的层面上重新阅读分析43题。


历史思维要求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接收材料的内容信息,还要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出发,主动通过分析材料的出处、类型、语境、作者的主观意图等要素来判断其价值,在明确材料优缺点的基础上挖掘信息,并进行论述。


通过阅读材料我们会发现,本题的材料出处非常特殊,题干材料来自于1932年的16个新闻标题,若以信息载体为标准,材料属于文献材料中的报刊新闻类的史料,而这16个新闻标题又来自于陈益民、江沛主编的《老新闻》,也就是说43题的材料其实是一个拥有双出处的材料,这就意味着材料是经过若干次传抄、筛选、转载以后才保留下的内容,明白了这几点,我们便能从史料来源的角度对此题进行作答。


首先,可以先肯定报刊新闻作为史料的特殊价值,报刊新闻是当时事件的即时记录,直接反映了历史时期的现状,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能够生动展现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政治动态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来源,16个新闻标题直观反映出1932年发生在中国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这些新闻标题涵盖了1932年中国面临的多重危机,包括日本侵略的加剧、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建立以及中日军事冲突,直接反映了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