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场库
专注于分享国内外精选短片,用最直观的方式让你大开眼界。V电影,一本高品质的影像杂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罗罔极  ·  喝了瓶二锅头,我斗胆解读下「封神」 ·  昨天  
Sir电影  ·  春节档结束后,真正吓人的来了 ·  2 天前  
新华网财经  ·  两个“哪吒”,顶峰相见! ·  2 天前  
银幕穿越者  ·  《熊出没》近5亿 已跃居单日票房第三位 ·  3 天前  
南京日报  ·  看电影什么位置最好?(不是正中间) ·  3 天前  
南京日报  ·  看电影什么位置最好?(不是正中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场库

不抄袭也能红5年,之前骂它的都被打脸了

场库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11-04 21:00

正文


文章转自: 十点电影
ID: sdimov




五年前,如果有人告诉我:


不久后的将来,你会真情实感地爱上一部 搞笑综艺


从此,年年雷打不动地守着更新。


那时的我,估计会一脸嫌弃。


爱上搞笑综艺?别搞笑了!


是电影不好看?还是美剧不够追?


可现在,我信了。


打脸piapia的——



犹记《奇葩说》第一季刚刚蹦出来的时候。


每期节目开头,一句高调的slogan:


40岁以上的观众,请在90后的陪同下观看。


结果一看主持人——


马东、高晓松、蔡康永。


三个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中年老男人。


穿着苏格兰短裙,组了个辣眼睛的非偶像团体,煞有介事地,要选出制霸全国的“奇葩冠军”。


这称谓,当时就连“奇葩本葩”听了都想翻白眼。


可谁又能想到——


就是这样一档看似荤腥不忌无节操的节目。


当年以石破天惊的姿态,开启了 国产网综元年


知识与段子齐飞,脑洞和鸡汤同在。


在要么没营养要么没趣味的综艺大环境里,《奇葩说》微妙地平衡着 娱乐性 思辨性 的关系。


成为了为数不多让人笑过之后还能有所回味的国产节目。


时间拨回现在。


到了这一季,马东已经不再随时强调“这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


经过前五季的洗礼,选手们自发提刀上阵。


新老奇葩大混战,50%的淘汰率。


就连BB King,也都重新归零,加入初选。


于是开场,前所未有的生猛。


新奇葩初来乍到,原本以为会对老奇葩和BB King避之不及。


结果个个气势逼人,专挑最硬的骨头啃。


更刺激的是, 还真有人能啃下来!


败绩罕见的黄执中,面对“婚礼要不要给部门新同事发请帖”这种生活流辩题,选择将主题拔高。


“我们能不能有对他人进行差别对待的勇气?”


可是新奇葩雷哥,一直在将辩题拉回现实情境,引起观众共鸣。

“可往往新同事最害怕的,
就是被差别对待。”


此话一出,对手黄执中都竖起大拇指。


一场原本毫无悬念的PK,最后竟然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


整个辩论场上,神反转不断。


清华同门师兄妹1v1,还没客套几句,上来就火花四溅。


正确的废话,还要说吗?


老奇葩杨奇函,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一开口,“忠孝仁义”那套又回来了。


“你觉得一句话没有价值、没有意义,
它就不配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了吗?”


可他这次的对手,是条理清晰的许吉如。


开头三句话,直接驳倒对方的立论。


“正确的废话还要说吗?一道选择题。
为谁选?为自己选。
不说废话,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不会成为对别人的指责和绑架。”


温柔坚定,又不失犀利。


几乎是全场按着杨奇函在地上摩擦的节奏。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大局已定的时候。


万万没想到。

最后30秒,竟然还能有反转!


少了言之无物的辩手,没有狗血抓马的撕X。


第一期第一场比赛,就杀出一个“冠军相”的许吉如。


连初赛都有这样高密度、高质量的对决。

往后的节目, 很难让人不有所期待。


也难怪这一季,评分开始见涨。


豆瓣8.6。

这样的成绩,对于“续集魔咒”都难打破的国产综艺而言。


实属奇迹。


其实曾经,节目也差点翻车。


之前第五季的预告片里,《奇葩说》把自己面对的IP老化、用户流失、口碑下跌等问题,直接放上了台面。


在新节目老对手的夹击下,它就像一个重病患者。


拼着最后一口气,全力抢救。


怎么救?


导师阵容,从铁三角“马晓康”,到李诞和薛兆丰加入;


节目开场,从轻松愉快的奇葩大赏,到激烈残酷的1v1厮杀;


辩题挑选,从导演组自己觉得“好玩儿”就行,到主动迎合观众喜好。

前四季点击率最高的,
无一例外都是爱情题

在种种策略之下,《奇葩说》艰难地“活”了下来。


但,似乎越来越难满足期待。


打开第五季的豆瓣页面,“回归本心”还是“娱乐至死”的争论甚嚣尘上。


分数也从第一季的9.1、第二季8.5、第三季8.6......


一路跌至第五季7.4。


多了套路,失了真诚。


《奇葩说》的“病”,还有救吗?


如果说《奇葩说》是一个产品。


那么向观众展示 人类物种的多样性 ,以及 观察世界的多元视角 ,就是它最大的卖点。


曾几何时,放眼内地综艺,它最担得起一个“敢”字。


选手是 真·另类


最具代表性的肖骁,当时在别的综艺里只能是个讨人嫌的“蛇精男”,但来到《奇葩说》,仿佛找到了“第二故乡”。


那一刻,他灵魂附体!

撒泼耍贱,如鱼得水。



观众也是头一次发现——


把辩论大神和话唠、学者和综艺咖、小鲜肉和大姐头、直男和“娘炮”放在一起......

咦?画风竟然如此和谐?


话题是 真·百无禁忌


大到人类宇宙,小到个人情感。


更少见的,辩题还会涉及法制政策、LGBT、电车难题。


在某些期节目还没404之前,《奇葩说》的话题深度和嘉宾言论,尺度大到让十点君咂舌,这都能放出来?


可是后来又转念一想, 为什么不?


内容也是 真·有梗又有料


《奇葩说》前五季,为QQ空间和深夜朋友圈贡献了数不清的金句。


马薇薇和范湉湉第一季的咆哮声,现在都还在耳边回响。

“你没有爱了,你需要陪伴,
养条狗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