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聊斋志异》大家都非常熟悉。
《倩女幽魂》、《画皮》、《辛十四娘》、《婴宁》·····
《聊斋志异》为我国的人鬼恋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但是,你看过捷克版的《聊斋志异》吗?
《野花》
该片根据捷克民谣改编。
7个故事各有不同,色彩各异,但都反映了“死亡之残酷美学”。
欲望、偏执、妒忌、诅咒、未知……
各种真实人性的「神话故事」一一上演。
该片豆瓣评分8.0,好于98%的恐怖片。
和一般恐怖片不同的是,该片画面上并不恐怖,恐怖的是每个故事背后的深意。
可谓是不知还好,一旦搞明白绝对震撼。
在《野花》这部电影中,女性是唯一的主角。
她们以母亲、女儿或是恋人的身份,演绎了7个关于爱又不止爱的故事。
而这7个故事像七彩调色板,每个颜色都代表了它独特的寓意。
第一个是不断守候的母爱,守护色是紫色。
紫红色的天地间挎着篮子的妇女应声倒地,此时一群乌鸦飞起,预示生命的消逝。
回到家里,三位女儿守护在尸体旁,她们的眼神或茫然,或困惑,或恐惧。
一切已成定局,母亲按时下葬了,只是三个女儿每天都会到母亲墓前寻找母亲。
地下的母亲似乎也感受到了女儿的召唤。
最终,母亲墓前开满了紫色的小花。
捷克人认为,这寓意着亡人的灵魂得到了安息。
墓前的花是母亲是孩子的爱。
第一个童谣到这里戛然而止。
导演赋予了死亡以全新的含义,生命无常,死亡并不陌生也不遥远。
生老病死,是万物规律。
第二个是悲伤的爱情,象征色是水蓝。
河边的木屋里住着天真美丽又爱幻想的少女。
有一天,少女在河边嬉戏时将自己的红手巾掉落河中,被河里的水妖拣到。
从此,水妖朝思暮想着少女,不断的召唤她。
而少女为了爱情,不顾母亲的阻挠来到河边。
水妖趁此机会,将她带入自己的地界。
少女变成了水后,从此,两人相依相恋,结婚生子。
可少女一直记挂着母亲,苦苦哀求下水妖给她一天时间返回地面。
见到女儿后,母亲坚决反对少女回到河里。
她钉上门窗,不顾水妖的愤怒和女儿的哀求,任由水一点一点渗进木屋。
突然,少女看到自己的红手巾顺着门缝飘了进来,然后是血丝,接着,婴儿停止了哭泣。
母亲打开门,尖叫。
最后,我们看到蹲在门口伤心哭泣的水妖和绝望的少女。
水妖和少女的爱情是美好的。
如果抛开理性,我支持他们两人永远在一起。
可此时,母亲的爱是自私的。
她以为自己可以对抗水妖,但到头来还是两败俱伤。
其实,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孩童时期需要正确引导,叛逆时期需要陪伴呵护,只是孩子成年后该放手的时候还是要放手。
可以说,《野花》中的故事虽然简短,但能戳到痛处。
每一个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值得挖掘。
就像是《聊斋志异》,它以爱情故事为主体,但最终是抨击封建社会的落后思想。
在《野花》中,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故事还有贪婪之恶,代表色是橘红。
这个故事剧情最为完整、丰富。
秋天的树林里,国王骑着一匹黑骏马快乐的在自己的领土上奔驰。
在森林深处他看到一个正在沐浴的美丽女子。
女子看到他惊慌的逃跑了。
他一路追逐,一路狂笑。
女子后来钻进一间小屋里,出来迎接国王的则是女子的坏继母。
国王表明立场,要第二天娶女子。
而坏继母却暗中起乱,打算跟自己丑陋的亲生女儿一起谋害美丽的多拉。
让亲生女儿代替多拉入主皇宫。
在去国王宫殿的途中,继母用刀,姐姐用斧头,一起谋害了多拉。
砍下她的双臂双腿,还挖下她的眼珠,将她遗弃在森林深处。
这一切被吹笛男孩的父亲预知。
他给了男孩一辆金纺车和金纺锤,要他拿去城堡卖给坏心母女俩。
不要钱,只要两条腿,两只胳膊和两只眼珠,以拿来救活多拉。
坏女儿抵不住纺车纺锤的诱惑,强迫她母亲用多拉的残肢换取,并打算纺线给国王看。
怎料纺车居然唱起谋杀歌谣来,将坏心母女的恶性完全抖搂出来。
国王听后伤心欲绝,找遍整个森林,终于和复活的多拉团聚了。
母亲和女儿因为贪婪将继女杀死,落叶能够掩埋少女的尸体却无法掩盖她们犯下的罪恶。
她们砍下多拉的四肢,最终自己的也被狼群分食。
整部电影看下来,7个故事独立成篇。
仅用吹笛子的小男孩和7只蜡烛来区分。
每一个故事完结,便会吹灭一只蜡烛。
而每次小男孩出现,都预示着死亡。
全片的场景都是在同一片平原上的不同地点,好似每幕剧的不同场景。
而摄影师出身的导演F.A.Brabec对光影的雕塑可谓鬼斧神工。
画面非常的凄凉唯美。
不少人看完电影后直呼:画面太美了。
而且7个故事7中颜色的运用,更像是童话故事。
《野花》中的世界,多彩而绮丽,宛如万花筒般迷离。
不想去探寻,只是感受,在短短的九十分钟的时间里,感受生命的脚步,世界的吐息。
看那一朵野花,在生命的轮回中绽放、凋谢,生生不息……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厂长给你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