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TheBund
《外滩画报》官方微信,由外滩画报全媒体编辑部倾力打造,每日为读者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文化、生活、时尚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物道  ·  【 冬至 】 ·  昨天  
物道  ·  冬天有光,前路不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TheBund

你也能秒懂歌剧!我们跟女高音歌唱家黄英聊了聊

外滩TheBund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5-10 12:20

正文

提起歌剧,很多人望而却步。人们印象中代表高雅和小众的歌剧,几乎可以说是最难懂的艺术形式。带着一丝好奇和求知欲,我们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黄英聊了聊。


见到黄英时,是在第八届最佳设计酒店大奖的颁奖盛典上。她与我想象中的女高音歌唱家形象差不多,优雅温柔,声音也很有力,仿佛自带追光灯一样。可是她用她的幽默,颠覆着我对歌唱家的刻板印象。

生活在路上 , 身体就是乐器


早在1995年,黄英就在一部根据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改编的同名电影中,扮演蝴蝶夫人。当时有来自全球各地的 200 多位歌唱家竞争主角,黄英脱颖而出。为电影赢得声誉的同时,她的精彩出演,也让她迈出了成为国际歌唱家的第一步。

《蝴蝶夫人》剧照


此后,黄英在中国歌剧《牡丹亭》饰演杜丽娘一角,“丝绸般的音色”震撼了世界,世界记住了这个来自中国的艺术形象,也记住了黄英。她被誉为“中国的夜莺”,与许多世界知名的歌剧院都有合作,也登上过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那是世界最大的歌剧圣坛。这二十几年,作为一个国际歌唱家,她说她的生活总是“在路上”。

我猜有人会对歌唱家这个职业有所误解,真正的歌唱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歌剧院和音乐厅,而不是生活在演播厅和电视演出里。别看他们可以“边工作边旅行”,其实不然,全球巡演可不是一件美差事。


黄英1996年的CD

黄英也喜欢旅行,但“抛开工作旅行是很奢侈的”。一年中,她大概有三分之二时间一直都在全世界跑,“拿了两个大箱子”,装下她路途中所有的乐谱、服装、化妆品、生活用品等等。一边要保持良好的状态登台演出,一边又想挤时间自由逛逛。可想而知,其实身心都并不轻松。

歌剧演员排练一部歌剧的时间线很长,“歌剧制作至少要一个月。排一部歌剧需要在世界各地选演员,甄选、试音之后集中到一个国家排练。”

“我就曾经在布鲁塞尔(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歌剧院很有名)待了两个月,为了演一个角色。”如果工作是音乐会,时间会稍微短一点,一般是七天。但其实是更辛苦,“因为七天的时间里,得花更短的时间在路上”。

也难怪,黄英在谈话间,也会“抱怨”歌剧演员的辛苦。的确,歌剧作为一种“把戏剧用音乐和歌唱表现出来的艺术”,对演员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理解、吃透戏剧和歌词,还要不断练习唱法和发音。

她说,“有时候我们的身体就是一把乐器。”

对于歌唱演员来说,轻微的感冒都能造成很大的困扰。从嗓子到胸腔炎症完全康复,至少得二周,这很容易影响到演出,损失很大。她笑称,“如果小提琴家发烧了,还可以拉,但是可能力度会不一样,钢琴家也是如此,也可以工作。但歌唱家感冒,就不行了。”

尽管保证了演出时的最佳状态,但过大的工作强度她还是会吃不消。“唱完一场演出我都会生病,因为压力很大。”

工作中挑战私底下需要“安全感”


采访黄英,其实比想象的轻松。她很乐意敞开心扉地跟你聊天,话语间也透露着她对歌剧、对生活的大彻大悟。

作为经验丰富的歌唱家,她不断地在演绎新的作品。当我问到,爱换角色是否是她的性格使然,她坦言,“这是我的职责,我的工作”。“不能一辈子只唱一个作品,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于她来说,她需要不停地去创造新的角色,把歌剧艺术更好地呈献给观众,“每一部歌剧都是挑战”,她欣然迎接。

秉着对自己、对观众负责的态度,黄英在谱子和发音上下的功夫常人难以想象:“那么大的谱子,我得字对字查出来。自己在咖啡厅听录音,还要再拿到声乐教练那上课。在美国都是这样。但在国内很少找到合适的声乐教练,只能自己练。”“所有都要背。”“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能背出来的,大半年都准备过。即使是以前演过的,再复习起来也要花很多时间”。

所以她这样总结她的工作:“歌剧演员是脑力体力和智慧相结合的一个工作,身体状况要好、休息要好、还有情绪要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看到这里,你可不要提早下结论,“歌唱家都很龟毛”。

的确,因为工作性质,休息在旅途中是第一位的,一些细节要求是确保演出品质的保证。比如住宿,“明亮宽敞、没有视线的阻挡”是她选择的标准。“楼层可以高一点,因为视线比较宽敞,可以在角落一点,因为可以练声。”

而嗓子更是至关重要的法宝,除了饮食控制,睡眠也要充足。“对歌唱演员来说,睡眠是特别重要。多睡一两个小时,嗓子就不一样了。”此外,演出的前一天黄英都不会出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保存体力,调整状态。身体这件“乐器”,比真正的乐器更加敏感和脆弱。

不过黄英坦言,私人去旅行的时候,舒心和安全会更讲究。“对女孩子,第一不在乎是不是五星级”,“安全感”很重要,所以会很看重住宿的地点。如果地段好,就意味着很安全。

在欧洲旅行时,她偏爱一些装饰美好、有个性的小酒店,即使不是高星级,但服务和设备也都很好。她也喜欢有水景的房子,在巴黎就住在塞纳河畔的法式小酒店。“家具虽然老,但是有味道。而且管理、安排都非常得体让你很舒服。”工作归工作,但生活归生活,找到合适的最重要。

 丢不掉“中国胃”也保持“中国心”

熟悉黄英的人都知道,除了演绎《牡丹亭》、《白蛇传》等中国歌剧,她也经常在其他的演出返场时选择中国歌曲。采访中她也说,这是她的“爱国心”,她有着“架起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的使命感,“中国人应该唱中国作品”。

殊不知,尽管她在纽约生活了18年,还是念念不忘中国的味道,还是有个“中国胃”。在国外工作或旅行的时候,“一天也至少有一顿要吃中餐、吃米饭”。中国食物简直已经成为她保持健康和良好状态的必需品。

她笑着说,她要强调,“虽然我唱外国作品大家都认可,认为我唱外国作品更得心应手。确实如此,20年了,我热爱的是歌剧艺术,然而我是中国人。”

“中国人就应该和中国优秀的作曲家共同合作,把中国优秀的作品源源不断地介绍给世界的观众。”


因为她的专业水平和知名度,她作为专家被“千人计划”邀请回上海。她也抱着对家乡的热爱留在上海,现在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以培养年轻的歌唱家。


她教歌剧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听歌剧没那么复杂,就是爱情啊,死亡啊,血啊,复仇啊,就这几个字。要死要活的,最后么死掉了,然后为爱啊,上帝啊,‘oh dear!’再见拜拜!就这样很简单的。”


“所以我教学生让他们熟记这几个字:爱情、死亡、血液、复仇,一天到晚要拼的。在罗密欧朱丽叶里面都是这样的,新的剧到最后也都是爱情主题。没有爱情就不是歌剧了,总归是要love,love是最重要的主题。”

作为老师,她还强调学音乐的学生“要多看书”。特别推荐了历史书籍,“我个人是比较感兴趣历史的,所以不光是中国历史、欧洲的历史、世界历史所都要学。学无止境,不断完善你自己也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

成为世界知名的歌唱家,“天时地利人和”固然重要,但最不可或缺的,还是黄英她对歌剧的热爱。“就像一个信仰一样。所以我觉得,我在做这样一个信仰,内心还是很强大的。”

视频:黄英《我住长江头》


诚然,信仰是坚持做一件事源源不断的动力。即使是外表看起来艰涩高深的歌剧,也并非不可攻克的大山。黄英最后自信地跟我们说,“只要你跟我学,歌剧就不难。”



文 编辑 _ 梨科夫斯基 |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新媒体旗下分类媒体「靠谱」

转载需授权并注明出处,微信号:kaopumusicreview



- THE END-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外滩TheBund(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