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故事的人
人人都有故事——“有故事的人”是华人世界知名阅读品牌凤凰读书(ifengbook)旗下故事专号。我们乐于发掘普通人的故事、普通人的人生与记忆。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幻世界SFW  ·  蛇年说蛇:人类文化中“神魔难辨”的蛇形象 ·  3 天前  
Java知音  ·  池化技术:让真实业务效率飙升的利器 ·  3 天前  
Java知音  ·  池化技术:让真实业务效率飙升的利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故事的人

别处的花朵和雨云,也会落在你身上 | 1000个故事的故事(二)

有故事的人  · 公众号  ·  · 2017-10-05 22:40

正文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马尔克斯


2016年初,离旧历新年不到一周,气象台一如既往发布最严寒冬的消息。对于一个当时只剩三人的小组,办公室夏意满满的暖气,依然盖不住冷清以及来年工作的寒意。在最小的那间办公室,六目相对,来年我们是否还有其它可能和突破?能否做一些更有意思、更有意义的事?


“我们做一个征集非虚构故事的平台吧!就叫...比如说‘有故事的人’!不一定非得是名家名作,因为每个人都有叙述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己有别于其他人的经历和经验。”


画在白纸上的这个想法,起因是在凤凰读书发了一篇 《奢婚,打工潮,空巢老人,乡村留守者…… | 如今中国乡土发生了什么?》 ,这篇文章选取包括梁鸿的《出梁庄记》在内的几部著名非虚构作品里的片段,来呈现中国乡土状况的一角。发布后,文章下方及微信后台,都收到很多留言,其中几位直接现身说法,寥寥几句,立马还原现场。


这世界上,每个人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个体,但每个个体都有他值得被关注的世界,都有他生而为人,所体验、记住的人世悲欢,这应当且值得被记录、被记住。


作为个体的我们又常困囿在自己的世界,忘了这世上还有很多有趣、有意义的故事,比如在太平洋上钓鱿鱼,在殡仪馆当“化妆师”……同时,也许永远和一些有故事的人——考古学家、联合国上校等等不会有交集。但世界之大,总有人体验着你未曾体验过甚至想象不到的人生。


于是,当即我们定下就做一个非虚构的写作平台,名字顺理成章是——

“有故事的人”


也毫无悬念的定下了slogn——

“人人都有故事”


定下了第一则征稿启事——

“回到老地方——关于母亲或初恋的故事”


后来的故事,就有些冗长而细碎,我们出了一本书《有故事的人》,定制了logo。来了几位可亲的同事,又走了几个,候鸟般可爱的实习生,来了又飞走,感谢他们每一位为此的付出。后台留言有失望,有称赞,有鼓励,有讽刺,粉丝也来来去去,像极了现实人生。


来自这颗星球各地的邮件,也让我们那个“爱故事”([email protected] )的投稿邮箱几经内存升级。


就这样,一年零九个月,天又转凉了。


有故事的人粉丝人数从0到219640,从第1则故事,到今天第1000则故事。我们珍视这里的每一个数字。因为,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一位值得被珍视的人,一段值得被记住的人生。 马尔克斯在其自传《活着为了讲述》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愿每一个有故事的人,在这里,都能记录、看见、记住更多的日子。


一生即便有坎坷、眼泪,依然饱满丰盈,不负此行


文 |  糖糖

2017年10月1日



> > 世上太多平行线,你站在这一根上,注定会错过很多人和人生。现在你们看到的是#有故事的人#所发表的999个故事中,由编辑选出的 “十大非常经验” 故事,让你的眼睛转变方向,相遇未曾想象过的人生。




1


《我在殡仪馆的日子里(连载一)》

点击题目阅读全文

于2016年3月25日发表



几个同事任何特殊的防护都没有,直接用手从接尸车尾部抽出担架,上面躺着遗体。接着又将遗体从担架上转到大厅中一台小铁架上。一个同事按下按钮,墙上一个小洞里的闸门被缓缓提起,露出黑乎乎的洞口,那就是火化炉膛。然后又按下一个按钮,小铁架缓缓地驶进黑洞里。就在这时,死者的亲人撕心裂肺地哭起来,要扑上去,似乎要把亲人拉回来。旁边的人赶紧死死地拉住,场面一阵混乱。那种深切的悲伤,极具感染性,我和许多人一样,忍不住为这个漠不相识的人流下了眼泪。




后续:

我在殡仪馆的日子里(连载二)

慎入——我在殡仪馆的日子(连载三)「有故事的人」

慎入——我在殡仪馆的日子(连载四)「有故事的人」


2

《“妈咪”和她的故事:小姐的队伍也不好带了》

点击题目阅读全文

于2016年4月16日发表



最早零几年满大街查暂住证的时候,警察会把外地的小姐送去东坝收容站,然后去昌平筛沙子。最后,会把你遣送回家,”白雯打开一包烟,歪着头,“那会儿都怕遣送,遣送嘛,父母来接,警察就会说(因为卖淫),觉得没脸见爹娘。”





3


中国退役老兵回忆:舌尖上的联合国任务区

点击题目阅读全文

于2016年5月8日发表



在他国部队就餐,常被主人问:好吃吗?喜欢印度饭吗?刚在别人家里吃饱喝足,望着主人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必须回答:“好吃!”“喜欢!”连“还行”都说不出口。


常被教导“要说真话,起码不要说假话”,但真做起来很难。


老外们对中国餐饮的感受则截然不同。一听要请吃中国饭,基本上都会立马两眼放光,无限神往,也常有人主动要求请吃中国饭。黎巴嫩时,部长葡萄牙中校就特喜欢中国饭,他妈妈说他应该生在中国。


相关:

前中国赴中东非洲维和中校谈《战狼2》:“中国是大国,你不用害怕”| 专访



4

猴豫记·上

点击题目阅读全文

于2016年7月4日发表



它缩成一团,伏在地上,脖颈被我死死扣住:背部土黄色的体毛正急剧起伏,那张棕红色的小脸紧贴在地上。我看不见它的表情,正如它也看不见我的。


从进化论角度来讲,我处于进化树的最顶端,猕猴们要比我低好几个级别。然而现实的身体反应速度来看,我和猴子们的地位刚好相反。我拎着大网,觉得实在荒唐:这个倒霉的预实验让猴子们和我都陷入了一种极度缺乏尊严的境地。



后续:

我忍不住琢磨,猴子是否也有灵魂——猴豫记·中「故事」

那年夏末,关于猴子的生物实验彻底失败——猴豫记·下



5


毒品、赌博、色情业、一夫多妻——记忆中的缅北往事

点击题目阅读全文

于2016年8月12日发表



来到双凤城的街上,只见街面两边的铺面大都是用汉文字写的标牌,也有的用缅文做的招牌,但所有招牌做工简单,不工艺。饮食店,傣族人开的撒撇店,还有干洗店、超市、服装店、理发店、麻将馆、电游室等五花八门。


街上行走的男男女女,大多是说来自中国不同省份不同方言的汉话。来自中国内地的人皮肤相对要白,而缅族人、果敢人和靠近果敢的云南边民皮肤略显粗糙及黑黄。后来在这里时间一长,也见过不少皮肤白晰的缅族姑娘和果敢姑娘。



相关故事:

博彩、偷渡、禁毒、串寨—— 记忆中的缅北往事 (下篇)

毒枭,监狱,张狂的士兵和普通百姓——记忆中的缅北往事2

赤身惨死在缅北街头——陈红的故事 | 有故事的人



6


在南太平洋钓鱿鱼,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点击题目阅读全文

于2016年9月18日发表



话说2013年4月间的某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在东胜神洲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闲逛,一边伸长了脖子等待着从天而降的馅饼,一边想念着远在湖北老家的孩子。经过劳动力市场时,突然心血来潮拐了进去。里面众多的招聘信息大都让我不屑一顾,只有一则招聘鱿钓工的信息吸引了我的眼球。咨询了一下负责人,她说钓北太平洋是半年期的,保底工资两万五,多钓多得;钓南太平洋是两年期的,保底工资十一万,多钓多得。


上帝不肯用大馅饼砸我,可能是我的福泽不够深厚。退而求其次,像这样的碎渣细末,我没理由置之不理。




7


中国偷渡客在海外,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点击题目阅读全文

于2016年9月23日发表


2000年发生在英国多佛尔港事件,今天年轻人看来实在匪夷所思。死去的58个中国偷渡客怎能想象今天的情形:各国大门对中国敞开,中国游客爆买顶级奢侈品,挤破高档百货商店,中国人买遍全球房子,即将成为地球地主。仅仅过去不到二十年…..中国人爱说风水,三十年风水轮流转,偷渡客和难民的风水也能成为谶语吗?


上世纪90年代,我在广州领取留学签证时,第一次体会何为“偷渡客”和“难民”。







8

7天心理攻陷计划:我误入传销窝点的那段日子

点击题目阅读全文

于2017年2月15日发表


16年年初,我误入“1040阳光工程”传销窝点,在传销窝点待了一周有余,庆幸的是在我筹钱欲加入时被亲人及时发觉并设法救出。后在亲人的指点下,自我反省并查阅资料求证,有所顿悟,终识破了其圈钱害人的骗局,该传销组织分布广泛、会员众多、发展时间久、操作经验丰富、手段推陈出新、影响极其恶劣。事过一年,现通过我的亲身说法以帮助更多人鉴别传销,传销违法,远离传销,珍爱人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