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军武大本营
军武大本营,以敏锐视角剖析当代社会。我们拒绝以“震惊”“吓尿”等轻佻字眼忽悠众人,输出高价值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孥孥的大树  ·  大跌,牛市没了? ·  昨天  
孥孥的大树  ·  大跌,牛市没了? ·  昨天  
香港商报  ·  升市背后藏隐忧,港股“T+1”势在必行? ·  昨天  
香港商报  ·  升市背后藏隐忧,港股“T+1”势在必行? ·  昨天  
投资眼老A  ·  tmd...出事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军武大本营

从算盘到“量子计算机”:请站稳扶好,中国的科研生产力要开挂了。

军武大本营  · 公众号  ·  · 2020-12-05 12:37

正文

2020年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妙的年份。


这一年,山姆大叔被新冠肺炎折腾得死去活来。上千万人确诊,二十万人死亡,美股连续四次熔断,破了近百年来的记录。游行示威不断、枪击和暴乱层出不穷,年底的总统大选更是让整个社会彻底撕裂。


强悍的美军也没好到哪里去,上半年航母舰队集体感染的事情还没结束。“好人理查德”号战舰又着了火,一度变成了“熟人理查德”号,好么,现在又成了 “废人理查德” 了。


▲ 好人理查德 变成 熟人理查德


今天,科技界也出事儿了。


由美国谷歌公司一手缔造的“量子霸权”被颠覆了,而美国人掌握这项“霸权”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一年又两个月,堪称是 “最短命的霸权 ”。


颠覆这项霸权的人,是来自中科院的潘建伟院士科研团队。




2020年12月4日星期五,中科院潘建伟院士团队宣布:“九章”号,一个由76颗光子构建的中国量子计算机原型机,在今天正式诞生。


为什么今天我们都被它刷屏?因为“九章”实在是太太太太太NB了。


“九章”的运算速度,达到了让现在世界上所有,注意,是所有超级计算机永远难以企及的高度:在处理特定问题的时候,九章的速度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日本“富岳”超级计算机的 100万亿 倍,是世界第一台量子计算机谷歌“悬铃木”的 100亿 倍。


▲ 量子计算机吊打小朋友


在求解 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问题 的时候,“九章”只需要 200秒 ,几乎不到一根烟的时间。而最先进的“富岳”超算则需要 6亿年


这件事,值得局长暂时搁置一下手边所有的事情,专门抽时间写一篇文章来聊聊。


先说结论,

我个人认为,量子计算机技术的意义有两点:

量子计算机技术 = 全球科技竞赛中的 “合法外挂”

量子计算机技术 = 玄幻小说里预知一切的超能力


▲ 比诸葛孔明还可怕的算力


也许,我们终其一生可能都不太会摸到真正的“量子计算机”,但“量子计算机”必将让中国在未来的科技竞赛中获得极其巨大的优势。


而这些科研中的优势,最终会转化成现实中的各种应用,然后走入千家万户。


我们造“量子计算机”

要干什么


我们造“量子计算机”要干什么?


我们造“量子计算机”,就是要干“革命”!

就是要干一场计算力的“工业革命”。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一切经典计算机,你手边的电脑也好,国家实验室里的超级计算机也好,在完全发育起来的量子计算机面前都将成为被一击秒杀的手下败将。


可以说:在破解现实问题的科研攻关道路上,经典模式的超级计算机的速度只不过是一辆竞赛自行车, 而量子计算机,即便最保守来看,也是一架超音速战斗机


量子计算机的非凡能力来自于它的底层原理。


经典计算机的逻辑是二进制的0和1,为了方便理解, 我们就简单粗暴不严谨地用“只有√和×两种答案”的判断题来举例说明。


对经典计算机来说,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转化成为几十、几百、几千、无数个判断题。只要它把这些判断题都做出来,就能得到问题的最终答案。


在经典计算机里,负责执行运算任务的“基层工作者”是一个个晶体管,在以前那个电子工程还不发达的年代,用的还是电子管。



但不论什么管子,一个管子同一时间内只能做一道题。 如果你想加快做题速度,就需要更多的管子。


于是,就有了著名的 “摩尔定律” ——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换言之,处理器的性能每隔两年翻一倍。


毕竟,“晶体管”做题就是这样的:一次只能做一道题。 有多少晶体管,就能同时做多少题。


但随着技术发展,我们发现这条路似乎走不下去了:人类已经做到了能够同时部署数十亿个晶体管,每个晶体管的大小已经被降到了仅有5-7nm的大小,再往下就是完全不可控制的极微观尺度了。


经典计算机,好像已经走到底了。


说时迟,那时快,量子计算机出现了。


量子计算机里执行运算的“基层工作者”不是各种“管子”而是“量子”。比起一次只做一道题的“管子们”,“量子们”的性质有点特殊。


量子有一种特殊的体质——“叠加态”—— 在量子的眼里,一道判断题的答案既可以是√的,也可以是×的。


所以,晶体管的做题模式是“一次只做一道题”,量子的做题模式是 “有几个量子,就同时做2的N次方道题”


1个量子,2道题;

2个量子,4道题;

3个量子,8道题;

4个量子,16道题;

5个量子,32道题;

......

10个量子,1,024道题;

20个量子,1,048,576道题。


量子做题的能力,是指数级递增的。


这次,潘建伟教授团队在“九章”号上部署了76颗“光量子”。所以,“九章”号一次性可以做出 2^76 = 756垓 道判断题。


1 垓 =  一 万 亿 个 一 亿


这就是我们造"量子计算机"之目的:为了获得举世无双、史无前例的超级计算能力。


因为有了这个能力,所以2019年的谷歌才敢嚣张地说自己掌握了“量子霸权”。 也只有获得了这样的计算能力,中国人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的更快,走的更远


(以上解释只为简单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别,并不严谨)


未来量子计算机

能干什么?


现在的量子计算机只能解决“特定问题”。如果翻译成普通话,意思就是: 很多题都不会做。


这里说的特定的问题,学术上叫作“玻色取样”。


网上关于这个问题的定义是这样的:


用以展示量子计算优越性 (quantum conputational supremacy) [6] 的候选问题有很多, 不过玻色采样 (Boson sampling) 很可能是知名度最高的问题之一. 这一问题的美妙之处在于, 它联系了线性光学和积和式 (permanent), 因为光子 (photon) 在不同的模数 (mode) 上的概率分布, 可以对应到某个积和式上; 而积和式在计算复杂性理论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原因之一是它提供了第一个非平凡的 -complete 问题. 有趣的是, 基于线性光学的技术给出了新的规约手段, 因而一并导出了一些特定类型的矩阵, 即 , , , 对应的积和式求值也是 -complete 的 [1].


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看懂,反正我是看不懂。虽然每个字我都认识,但连起来我就不认识了。


简单来说,“玻色取样”要做的事情就是“模拟现实”—— 能解决“玻色取样”问题,就有希望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


病人吃药之后身体上会有什么反应?

明天北京几点几分刮什么风、下多大的雨?

新型飞机遇到气流的时候会不会颠簸、颠簸有多厉害?

新型原子弹爆炸之后能有多大的冲击波、能造成多少辐射?

......


显然,这些问题,在科研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以前,是真的需要引爆原子弹

来做核试验的


但就算是如今最强的超级计算机,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经典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还是“太弱了”,以至于很多问题的计算都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


如果要短时间内得出模拟结果,就要牺牲一些精确度,这可能是科学家们最痛苦的取舍。


但在未来,科学家们只需要花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间就能够用量子计算机完成极度仿真的模拟。


所以,我们在新闻看到:


潘建伟院士团队打造的“九章”量子计算机,验证了量子计算机的“优越性”。



毕竟,学术界认为:5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就能说自己比经典超级计算机优越了,而我们的“九章” 有76个量子比特


不过,现在的这台“九章”还没办法解决上面说的各种现实问题,能够广泛应用在现实中的东西,叫作 “通用量子计算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