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国务院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依法确立国企的市场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我们认为此次《方案》关键词在于放权,这是国企迈向市场化的关键一步,国企改革主题再迎重磅催化剂。我们认为随着国企逐步推向市场化,未来需要关注竞争性领域的国企改革进展。
国企改革再迎重磅催化,关注竞争性领域
4月28日,国务院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依法确立国企的市场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我们认为此次《方案》关键词在于放权,这是国企迈向市场化的关键一步,国企改革主题再迎重磅催化剂。我们自4月9日起先后发布国企改革系列报告重点推荐国企改革主题。从投资逻辑来看,我们认为随着国企逐步推向市场化,未来需要关注竞争性领域的国企改革进展,如:机械设备、家电、食品饮料、汽车等。
出资人代表机构履行清单管理,核心关键词在于放权
《方案》提出,作为国有企业背后的出资方(如中央或地方的国资委、央企集团等)将实行清单管理,清单以外的事项由企业自主决策,而清单以内事项则要大幅减少审批,而最终核心是要实现国企的市场化管理。在授权放权内容方面: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主要包括战略规划、主业管理、选人用人等。在企业内部改革方面:实现管理人员、员工、收入弹性变化。在时间表方面,《方案》提出到2022年,出资人代表机构与国家出资企业的权责边界界定清晰。因此,我们认为2019年或成为国企大力推进市场化的起点,而国企的权力下放至企业,有利于增强国企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国有资本三种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方案》提出国有资本三种管理模式:(1)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对战略性核心业务控股为主,重点关注所出资企业执行公司战略和资本回报状况;(2)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财务性持股为主,建立财务管控模式,重点关注国有资本流动和增值状况;(3)其他商业类企业和公益类企业以对核心业务控股为主,重点关注所承担国家战略使命和保障任务的落实状况。《方案》提出在所出资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引进战略投资者。我们认为通过提高资本流动性,实现国有资本的有进有退,从而使国有资本可以逐步流向更需要支持的行业和领域。
国企真正迈向市场化,竞争性领域或率先受益
过去竞争性领域的国企的经营效率普遍低于规模相当的民企,主要原因在于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等问题导致的管理效率相对低下。此次《方案》明确提出确立国企的市场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意味着真正将国企推向市场,倒逼国企主动迎接市场化的竞争,从而提升经营效率。我们认为这正好呼应了2019两会工作报告也提出的国资改革要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因此,我们认为此次《方案》或使得竞争性领域国企率先受益,如:机械设备、家电、食品饮料、汽车等竞争性行业国企未来经营效率或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投资逻辑:国企改革再迎重磅催化,关注竞争性领域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此次《方案》关键词在于放权,这是国企迈向市场化的关键一步。我们自4月9日起先后发布国企改革系列报告提出:今年两会定调“加快”国资改革、2018年提出的双百行动计划落地,以及今年电力、军工等领域的资产重组事件的信号,预示着2019年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建议投资者关注。从投资逻辑来看,当前国企改革再迎《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的重磅催化剂,主题投资有望进一步升温,我们认为随着国企逐步推向市场化,未来需要关注竞争性领域的国企改革进展,如:机械设备、家电、食品饮料、汽车等。
风险提示:国企改革推进进度不达预期;国内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中美贸易磋商再次出现不确定性;美国经济超预期、美元走强等因素带来的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