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倪金节 财经作家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不容乐观的中年企业危机
“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社会,在达到某个临界点时,都需要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重新组织并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自2018年《刷新》中文版问世以来,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的刷新思维,已被众多中国企业家和社会公众所熟知,口耳相传。
在经历了前两年的热潮、现今逐步冷却之后,中国企业家群体、特别是目前处于转型再复兴阶段的企业,有必要重新评估《刷新》的价值。在“若有所悟”之后就束之高阁,继续用那张熟悉的“旧船票”,登上那艘日渐老态的老船,重复着曾经日复一日同样的老故事,显然没法“Hit Fresh”。
2014年的微软,可谓内忧外患、深陷焦灼。内部而言,组织活力大不如从前,官僚主义盛行,公司治理出现较大问题;外部而言,移动互联网浪潮汹涌,苹果谷歌步步碾压,微软面临能否站稳脚跟的问题。套用时下形容中年男人的词汇“油腻”,中年企业又何尝不是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模样?
所谓中年企业,本文将其定义为创立超过二三十年左右时间,经历过至少一次的产业兴衰浪潮,并在景气周期阶段,一度位居行业前列。但是,如今这些公司现状不容乐观,内忧外患。
2014年的微软,可谓是典型的中年企业了。曾经的老牌巨头,大有日薄西山之势,就像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明星公司一样,从此辉煌不再。本文将这一时期的微软所处的发展阶段,姑且命名为“微软2014时刻”。
以企业发展史和企业成长周期角度观之,微软在2014年前夕所遇到的状态,其实是几乎所有企业都会遭遇的发展阶段。2007年之前的苹果,PC时代和移动时代切换时期(2010-2013)的BAT,消费者业务转型之前(2011左右)的华为……其实或多或少的都面临着“微软2014时刻”的困局,甚至是“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
中年企业遭遇“微软2014时刻”
今天,微软市值已经由2014年纳德拉甫任CEO时的3000亿美元攀升至1.9万亿美元(截至2021年4月底),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财务指标亦是亮眼,在人工智能、混合现实以及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也是处于浪潮引领之巅,面对如此傲人的业绩,何不从纳德拉的刷新思维,来观一观中国这一代中年企业?
牛年春节后,借助两个小长假以及调研出差机会,我和团队同事一起深入到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前沿一线,拜访调研中年企业中的代表,也与多家公司的高层交流对谈。这一路走来,边看边思考,深刻地感受到当年曾经红火一时的明星企业,如今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和困境:
一方面,“看家”业务停滞不前,下行趋势明显,新业务也看不到清晰的成长空间,同行之间厮杀激烈。
另一方面,产业背景和时代风口的利好消息不断,消费升级、智能时代等“风”正在吹起,增量蛋糕(实际可能只是存量蛋糕博弈)看起来又是那么的明朗、诱人,“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令这些企业对未来充满十足的信心。
甚至,是否正在遭遇“微软2014时刻”状态的中年企业,与他们现在处于行业的什么位置无关。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一种宿命。因为任何组织、个人,随着光阴的流逝,熵增是一个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过程:曾经的创新激情、创业意志必然由官僚主义裹挟,曾经团队协作也必然走向内部政治、山头林立,既得利益群体快速膨胀。前文套用“油腻”来形容这些面临困局的中年企业,或许并不为过。
通读《刷新》,以及稍览企业史即可发现,面对“微软2014时刻”,最好的破解之道,也许可以总结为六个字:“找对人、刷文化”。当然,前提肯定是“做对事”。如果一家公司的战略方向没做到大致正确,那即使组织充满了活力,“找对人、刷文化”也是无济于事。
第一条,找对人,其实也是最关键一条,就是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纳德拉”,方能实现“困局之后的复兴局”,否则很难求解成功。这个“纳德拉”,不排除创始人自己也同样可以担当重任,比如乔布斯,以智能手机再造苹果;再比如要实现由老牌的“看家”业务转型到新兴业务(比如从2B到2C),没有创始人主导的制度和文化变革,成功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当然,观之这代中年企业,多数创始人如今在50岁-70岁之间,创始人个人主导痕迹很重,或许由职业经理人主导复兴,可能性不大,最终多数预计还是需要依靠创始人主导复兴。在“找对人”这条复兴之道当中,美的集团做出了比较好的示范,“徽商”方洪波大有成为下一个纳德拉的趋势。
走出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第二条,刷文化,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纳德拉写道,首席执行官CEO中的“C”意味着担当文化的监护人。任正非早在1996年就曾以“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会生生不息”作为标题撰文,道尽组织基业长青的秘诀。所以,比寻找到破局的CEO,更为艰难的是实现文化的革新。这也是纳德拉2014年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其重要性和价值,绝不亚于找对正确的战略方向。
文化概念十分宽泛,本文将一家企业的文化定义为:以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决定一家组织最终展现出来的气质模样的“内涵”组合。一家企业的“内涵”怎么样,也直接决定了一家企业的组织行为风格。
比如,“鞋狗”耐克的团队之所以成为鞋狗,以华夫鞋、气垫鞋超越阿迪、碾压锐步,这背后与耐克教派式的企业文化不无关系。大胆说真话、信任有授权、思考定策略的耐克“恶棍会议”,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避免出现大企业的官僚病。
还有,刘翔的故事也说明耐克文化的威力。2015年刘翔宣布退役时,唯一点名感谢的赞助商,唯有耐克一家(巅峰时代言厂家高达14家)。从2002年签约方在蛰伏期的刘翔,后面历经2004奥运夺冠、2008和2012退赛以及直至2015年长时间低谷,“鞋狗”耐克始终陪伴刘翔、不离不弃。正如那句2008年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语:“爱伤痛,爱运动,即使它伤了你的心”……很难想象,一家遍布中年企业病症的企业,在外部决策条件(如刘翔商业价值下滑)持续恶化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不为所动,始终坚守自己最初的选择。
从耐克不断向上突破成长的轨迹来看,我们深感文化不断革新才是大道,其余皆为缝缝补补,“裱糊匠”也不可能成为中兴之才。
《孙子兵法》言及战争取胜与否的“五事”:道、天、地、将、法。以企业管理角度来说,“道”所指其实也就是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等企业文化,以“道”为魂,一家企业才能不断革新自己,从一个成长走向下一个成长,永不言自己成功的那一天。而从微笑曲线来看,“技术专利侧”和“品牌服务侧”的价值溢价高低,决定因素也是由相应企业的文化内涵所左右。
企业文化看似家家都有,但是真正能提炼出独具风格的企业鲜有,而把企业文化贯彻到灵魂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企业面临困局,希望向上突破,常规思路包括:要么营销侧发力,更换代言人、更新营销传播通道,要么开辟新的业务领域,要么加大研发力度……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是如果没有文化刷新这一条,料想从熵增到熵减的“化学变化”,就会难以产生。
恰如当年魏延向诸葛亮献策“子午谷奇谋”(姑且不论是否能够成功),敢于一搏是胆量和勇气问题,成功穿越是决心和路径问题。诸葛亮没有选择这条路,所以纵使六出祁山(恰如很多企业各种动作不断),最终北伐也只能含恨而终。
以“同理心”为“道”
2014年的纳德拉,作为25年的微软老兵,深感微软落后了,“让每个家庭、每张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电脑”,最初的梦想早已实现。PC增速放缓,移动业务、搜索业务以及游戏业务落后几拍。彼时,重新扪心自问,“微软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哲学命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如果纳德拉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经理人,那么他可能做的第一件事情就不会是企业文化变革。
纳德拉选择了最难走的一条路,这背后与其切身的人生体验有关。大儿子重度大脑性瘫痪,二女儿患有学习障碍,这样的人生打击对于任何家庭而言都是晴天霹雳。
在养育孩子、经历人生起伏的过程中,纳德拉培养起了足够多的同理心。正如他在《刷新》中说,“妻子安努帮我认识到,重点不是我受到什么打击,而是要深入理解扎因的遭遇,对他的痛苦和处境报以同理心,同时肩负起我们作为父母的责任。”
以“同理心”为“道”,纳德拉演化出了全新的微软使命愿景:“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并以此出发复兴文化,全面刷新微软。从2014年至今的复兴,其根源于对这短短一句话的践行到底,而不是只当作贴在墙上的一句宣传口号。
纳德拉在刷新文化的同时,以“新文化”为依据,为微软锚定业务战略方向:超越云端,在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三大领域集中进行变革,突破创新者窘境。
通过对身边在大公司工作的朋友调研观察,以及自己长时间在两家公司工作的经历来感受,在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执行方面,“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华为,当属业界标杆。这也是华为之所以成为华为的关键所在。
BAT以及近年崛起的一众新势力,企业文化塑魂方面,较之创立于2000年之前的这代中年明星企业,整体上要好很多——“技术改变世界”、“科技向善”、“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这些企业从创始人到战略部门,确实是集各方之力、用心提炼,创始人和管理团队也多会抱着“塑传立魂”的最终目标来执行使命愿景与核心价值观。
今天,当中年企业变“油腻”,更加需要扪心自问同样的存在主义问题——“我们公司为什么存在?我们能提供什么独特的价值?”——市场上如果没有我们的产品,会不会就黯然失色了?是不是多我们不多、少我们不少?只有回答清楚了这个问题,才有可能放手一搏,点击刷新自己的“文化”,并践行到底,迎来新生和复兴。
结语
文化是最高级的企业战略
破解困局、实现复兴者,遍览近30年全球企业史,最终如愿以偿者不多,论据可参考1990至2020全球Top20公司榜单对比。成功复兴者,微软算一个(2014纳德拉革新)、苹果算一个(2007智能手机问世)、华为算一个(2012之后消费者业务崛起)、腾讯算一个(2012年之后以微信站稳移动时代)、美的算大半个(美的或是成功完成接班难题的企业代表)……
当然,这些企业,此刻也都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刷新之征途,永无句号。
如果说战略调整、营销变革、人力资源变革、财务变革等是促进企业复兴转型的必由之路,是裸露在冰山之上的30%,那么“找对人、刷文化”则是最终决定中年企业能否迎来二次辉煌的根基,是冰山之下的70%。对这六个字重视不够,或者重视之后执行不到位,再多的变革动作,到最后基本都会沦为“瞎折腾”。这也是中年企业复兴何以鲜见,何以如此之难的根源所在。
前路艰难,荆棘丛生。无论如何,要相信刷新文化,才是一条内省的求知之路,更是重新发现组织灵魂之路。
文化革新是最高级的企业战略变革。舍此求其他,皆为术。
END
和250万企业家、管理者一起
看透商界大势与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