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冠没道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雨果网  ·  重要!TEMU新增关键词搜索功能 ·  14 小时前  
跨境电商Eason  ·  eBay是如何将一个单一的商品变成一个受欢迎 ... ·  3 天前  
跨境电商Eason  ·  eBay是如何将一个单一的商品变成一个受欢迎 ... ·  3 天前  
雨果网  ·  速度下架!大批店铺挂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冠没道理

Day16 Guan读-人格心理学

小冠没道理  · 简书  ·  · 2018-09-20 11:27

正文

#乱说心理,通通没道理# by 小冠

行为主义-2

1. 「性别角色行为」就是通常认为的男性应该如何如何,像个男人样,女性应该如何如何,得有女人味——行为主义认为,都是后天习得的。

幼儿时期开始,孩子就被随时随地、不经意地鼓励做出跟性别相符的行为,同伴也会取笑、排斥假小子或敏感爱哭的男生。社会赞赏或惩罚男孩/女孩作出何种行为,这影响比我们想象的早得多。

——大概能帮我们理解,要改变一个人对性别行为的成见,有多艰难。

2. 学术界和日常生活都用「男性化」「女性化」用来定义「独立/果断/控制…」和「依恋/合作/敏感/人际关系…」两类不同特质,天然带着标签化的成见。

然而,没有一个规定说哪些特质叫男性化或女性化;更中立说法或许是,有ABCD…等特质,ABC常在男性身上看到,CD常在女性身上看到,简单起见,才把AB称为男性化特质,D称为女性化特质,但很可能ABCD在男女身上都会有。

另外一种描述方式是,ABC更适合处理这个情境下处理问题,CD更容易在那个情境下适应。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可能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够坚决果断的人难以担任领导职位,而不论男女。

3. 不同社会、时代所赞赏的行为特质也不同,现在来说,适应更好的是「双性化」特质(如果一定要用性别来标签的话)。

发展心理学上讲,个体发展到一些阶段,不论男女也都会表现出「双性化」特质,比如:职场女性坚强、果断、独立,而男性到中老年可能变得更注重家庭、情感、照顾他人、温和而敏感。

4. 央视某教育节目里的「娘炮」现象以及「娘炮」这个词本身(很反感这个词),反映出媒体导向与社会良俗所认可的性别行为之间的冲突。

但我想引起争议的不在于「男性女性化」是否被接纳,而在于所谓主流媒体在此事上,无不透露着猎奇、消费、博眼球与不真诚,这种「理所当然」的不真诚哗众取宠才是让人别扭的关键。若传递的价值观是「活成每个人自己的样子」,大概无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都不至于引起一边倒的骂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