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的“中式夜游”景点,主打的IP和运营营销方式,会因为当地的自然风貌、文化基因、民俗特色以及城市规划和投入力度而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是,现在早已不再是过去单纯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时代了。
这几年的旅游更偏向深度体验游,游客希望到一个城市和景区,能快速体验和融入到当地特色文化中去,这是全国景区共有的课题。
洛邑古城的方法是把洛阳及周边的优秀非遗项目放在景区里,不仅仅是孤立地加入非遗表演,而是将它们融入商铺,对雕刻、手工等进行日常展出和运营。
“很多非遗项目其实是叫好不叫座的,你能感觉到它很有文化很有价值,但是商业化程度一般,很多已经很难生存下去,将这些非遗项目全部都放在一个园区里,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让他们得以生存。”程俊晖称。
这类“中式夜游”景区还面临着另一个相同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将流量转化为收益。
据曲江文旅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这个拥有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等一众景点运营管理权限的公司,尽管营收达7.7亿元,但净利润却由盈转亏。
面对财务窘境的主题乐园运营方,并不只有曲江文旅。《2023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在纳入本年度评价的80家主题公园当中,有50%闭园时间在60天以上,其中闭园100天以上的有23家。2023年主题公园的接待游客量在净增加10家主题公园的情况下与2022年相比下降了0.33%。
各地文旅近几年经历过低谷,也经历过高峰,大家已经适应了增长,也在居安思危地想接下来几年该如何可持续发展,让网红变成长红。
一方面,各地文旅需要不断继续深挖本地的文化,同时进行包装,有策划、有创意地持续宣传,借助社交平台不断产生新话题、新打卡点。
另一方面,各地文旅也需要积极的跟各大IP、各大业态进行合作和共创。
比如,山西文旅与近期的爆款游戏《黑神话:悟空》合作,由于游戏取景地包括山西省多个景点,山西文旅推出了主题旅游线路和文创产品。此外,成都宽窄巷子与《三国演义》合作,打造三国文化专属展览区和联名限定产品;万达集团和洛阳文旅将合作推动龙门旅游度假区项目,引入剧本杀理念和里坊制布局。
站在游客的角度,“中式夜游”是旅行形式上的一种创新,但在体验上也还有改进之处。
Stan表示,比如很多夜游景点附近,民宿餐饮等夜经济的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晚上有时候想点外卖点不到,交通运力不够充足、娱乐活动也不像一线城市那么丰富;再比如有些景点会在不同节庆日更换造景和主题,但还是会出现同质化严重的情况,打过一次卡以后,游客就不会再去了;更重要的一点是,有些景点的规划混乱,会让游客产生不值票价、互动不好的感受。
抛开这些因素,多位旅游从业者称,这股新中式夜游热,起码还能持续两三年。经过了文旅行业的多次热度洗礼之后,各地的从业者再次找到了与中国特色文化相关的赛道,产业链上下游也有很多跨界联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