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五年级开始上中医课、称为了传播科学精神。为了传播科学精神、上来第一张图就是“饮食有节”、标题是:明明得了糖尿病。明明只有11岁、得了糖尿病、是因为不节食。呵呵、明明啊明明、明明你明明得的实际上是胰岛素绝对分泌量不足的一型糖尿病、结果他们说你是二型、偏说你是吃出来的。呵呵、只能为这片土地哭泣、还有为那些明明是先天因素的小患者、却要因为这样的课程而道德蒙羞哭泣、你们不但得了自己无法控制的病、还可能被班里耻笑和侮辱。
糖尿病有分型。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那么糖尿病到底是如何分型的?分享两张我个人非常喜欢(不仅简明扼要而且视觉美观)的说明图如下:
说明图①二型糖尿病。正中央的体细胞为该病机制说明:健康人体细胞中胰岛素与体细胞受体(Receptor)结合、打开了令血糖得以进入体细胞的通道(Portal)于是血糖在体细胞内转化为能量。而在2糖患者体内、细胞对胰岛素产生抗性导致通道对血糖关闭、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顺便在这里带一句。常有人问:
听说2型糖尿病都是胖子得的病、那为什么我身边却有些人明明不胖也是糖尿病呢?
这是因为胖瘦糖尿病患者身上有着不同的胰岛素量『相对不足』的倾向。正常人能够分泌的胰岛素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有一定冗余。
但在胖子2糖患者身上、胰岛素分泌量常常没大问题、却因为胰岛素抵抗(不敏感)而导致不足。另一方面在瘦子2糖患者身上、有时存在胰岛素分泌量本身不足的问题。
一言以蔽之:2型糖尿病的本质病因是『胰岛素相对不足』、大多数情况下无法逆转、需要终生接受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治疗。
说明图②一型糖尿病。正中央体细胞为该病机制说明:健康人体细胞中胰岛素与体细胞受体(Receptor)结合、打开了令血糖得以进入体细胞的通道(Portal)于是血糖在体细胞内转化为能量。而在一糖患者体内没有胰岛素可用于打开通道、血糖在血液中累积、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一言以蔽之:本质病因是『胰岛素绝对不足』、目前医学下不得不终生接受胰岛素治疗。
以上对于1型和2型糖尿病的解释说明、目的是再次指出关键要点:一型糖尿病的根本机制与二型不同。后者又称生活习惯病、也就是一种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和运动习惯等等)密切相关的疾病。虽然2型糖尿病背后同样存在遗传等较难介入控制的因素、但是如果平素长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可获相当显著的降低。
而相形之下的1型糖尿病、则更有一种听天由命无能为力的宿命感:因为一种尚未明确的机制、自体免疫自毁自体胰岛细胞导致发病。你能通过自身努力去避免发病的可能性极端地小、甚至可以说目前发展水平的医疗条件下不存在。
从总人口以及病例总数角度来看、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中所占比例压倒性地高、高达95%-96%、而1型糖尿病仅有4%-5%。
接下来、来看在糖尿病领域称之为最权威机构的美国糖尿病学会的数据:
①美国2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人数大约有193000人、约占这一年龄群人口0.24%。作为对比、2015年美国总人口中糖尿病患者大概占到了9.4%、两者之间的流行水平差距高达将近40倍。换言之、糖尿病无论1型还是2型都是20岁以下年龄层很难得的疾病。
②2011年到2012年间美国2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诊断人数为:1型17900人、2型5300人。换言之2型糖尿病仅占23%、而77%的都是1型糖尿病。也正因为如此、
美国糖尿病学会也在网站上提及:1型糖尿病的旧称是『青少年糖尿病』。
把数据和事实罗列至此一切已经非常明白:
青少年人群本来就极难得糖尿病、即便得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比例也压倒性地高、超过了四分之三。
基于此你再回过头去看即将让浙江省五年级中小学生们接受教育的中医课程里说明明因为无节制地吃喝最终得了糖尿病这一点、连在基本科学或者说逻辑层面上都根本无法站得住脚啊?——诚然、教材中提到的那位叫明明的孩子、才11岁就已经长到了1.70米高、体重已经高达90多公斤了、根据身高和体重可以简单算出BMI已经落在了极端不健康的区域、而如此不健康的BMI本身的确是引发糖尿病的一大风险因素。然而你怎么可以忽视20岁以下年轻人群中1型糖尿病占比超过四分之三、属于绝对大头这一事实?尤其当明明只有11岁的时候(年龄越小1型糖尿病的占比还会更高)?当然了、明明也完全可能实际上得了2型糖尿病、这个可能性当然存在。然而当你在教科书里连1型还是2型糖尿病这一关键信息都不披露的时候、明明得的是1型糖尿病的可能性难道不是远远高于2型?而如果明明实际上是1型的话、
无论他身体胖瘦与否甚至吃得健康与否多还是少、该发病的时候就会发病、无可避免、无能为力。
就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无法厘清、以及作为一本给浙江省不计其数的小学生们使用的教材连基本科学和逻辑都不讲、如此教材已经不能用可笑滑稽来形容了、简直就是对孩子们的残害。我个人感觉这种思维方式层面上的残害具有比吃坏了肚子、偶尔吃了农药残余超标的果子还要有害得多。
其实不是不能理解教材编辑为什么会用明明得了糖尿病作为案例。
对、明明就是为了借助明明得了糖尿病这件事情来扎眼球、制造噱头、引发足够的恐惧感。似乎这样健康膳食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呵呵、大错特错、不能再错。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①未来浙江省小学里的攻击与歧视
——因为不区分糖尿病重要的分型、不考虑背后的比例等逻辑、对于班上不幸得了糖尿病的同学们攻击与其实绝对不可能避免:『哈哈你看那傻逼、就是因为胡吃海喝没有节制才会得糖尿病、好蠢!』殊不知如此受到攻击和歧视的糖尿病小朋友大多数都是自己都完全无法掌控命运的无辜受害者。如果因为这本教材将来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简直可以说是令人发指。
②学生从下就被灌输与科学背道而驰的极端化思维
——『少吃点、否则得糖尿病!』这样的话将来可能在课堂里此起彼伏、学生们纷纷以更加极端的案例、更加夸张的剧情来标榜自己对于科学的深厚理解、哪怕实际上概率非常之低。一本科学观基本正确的医学教材、至少应该根据年龄层以及相应的风险来对于胡吃海喝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呵护逻辑的排列。譬如这样说:『小朋友们不要以为自己还小就可以随便吃喝。如果饮食不健康、没有控制的话会很容易导致肥胖。而今天的肥胖到了你们长大成人之后可能会进一步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会很影响生活品质、甚至可能会让你们寿命缩短哦!』——我请问:作为一本教材、这样客观冷静、简明易懂地把实话和人话给说说清楚、特么会死吗?或者至少你不要学习新浪微博上带节奏炒作的标题党那样炮制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题、特么会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