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被永久封禁,这是新号:跨界思维,国际视野,协同探索,分享新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白话时事  ·  乌克兰有稀土吗?特朗普被骗了吗? ·  2 天前  
主编温静  ·  主编温静丨今天发生了什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思客WeThinker

既然陪审团会失控,不如我们试试观审团?| 微思客*法律白话文

微思客WeThinker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6-26 18:28

正文

陈彦熹 | 台湾法律白话文团队作者


相信大家對於「失控的陪審團」這部電影並不陌生,這部電影是在講一群陪審團被其中一個陪審員操控的故事。
但究竟陪審團是怎麼運作的呢?台灣有沒有陪審團?
以下就由小編來為大家解惑吧!



台湾虽然没有陪审团制度,但其实早在三十年前的民国76年(1987年)开始,当时政府就已经想要发展观审团的想法。 观审制度?和陪审团有什么不同呢? 在讨论他们的差异之前,我们先来解释陪审团的制度吧。 一件案件在审理时,可以分为事实问题跟法律问题。 而陪审团是在法院中,透过聆听整个案件的事实,来判断庭上的被告究竟有没有犯罪。 (要注意!这里是指犯罪「事实」的有无喔,也就是有罪无罪的判断,至于法律问题的层次则由法官来进行审理啦!) 简单来说,就是陪审员裁决事实问题,法官则裁决法律问题。



举个例子吧假设今天某甲偷了一个面包,陪审团对于「是否有偷面包」的事实作出「有」或「无」的认定,陪审团说有偷就是有偷,没有就没有!法官则对于陪审团认定出的事实作出关于窃盗罪(法律部分)的裁量。



主要的国家有英国,美国,香港,加拿大,澳洲等国。其中,以美国为最典型的例子进行讨论,将陪审团分为大陪审团(大陪审团)及小陪审团(小陪审团)。大陪审团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负责提出起诉的,陪审员们有权决定是否有足够的证据对该嫌疑人进行审讯,一旦陪审团觉得有足够的证据将该嫌疑人定罪,就会提出起诉;第二种则是负责进行调查的大陪审团,决定到底该不该调查整个案件而小陪审团则是最常见的,在审判中认定犯罪「事实」的有无。



此外,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陪审团」制度在美国中是一种「义务」。没错!和在台湾男性需服兵役,学童得接受义务教育是一样的义务。依照美国关于陪审团法典的相关规定,任何被要求提供陪审服务的人,如果没有提供陪审服务,地区法庭将会要求他出庭解释不能提供服务的原因。没尽到陪审义务的人可能会遭罚款,监禁,甚至是被要求提供社区服务等杂役喔!而在担任陪审团的同时,若是漫不经心不注意出庭时间任意缺席等情况,可能会被以「藐视法庭」为由起诉,所以如果在看这篇文章的美国公民读者,千万要小心尽公民的义务啊!


最后,我们要来解说观审制的部分,司法院目前致力于推动观审制,观审制和刚刚解说的陪审制最大的差异在于,观审员仅在观审时给予法官意见,供法官参考 (但得特别注意:采不采纳观审员的意见作为参考是法官的权限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