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Uni
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成长道路上,Uni(有你),有我。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专业的文章和靠谱的课程,还能找到资深的督导和颇益的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秦皇岛晚报  ·  【中国好手艺117】铁艺灯笼 ·  6 小时前  
秦皇岛晚报  ·  【中国好手艺117】铁艺灯笼 ·  6 小时前  
光明日报  ·  中国好手艺:铁艺灯笼 ·  8 小时前  
张丽俊  ·  精进日志723 | 2.21 ·  2 天前  
可爱多手工艺术  ·  旧牛仔裤零碎布头旧衣服都剪成了拼图,这么多妙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Uni

Uni带你读文献|4年半的时间里,他都无动于衷……心理咨询师如何应对不愿开口的来访

简单心理Uni  · 公众号  ·  · 2025-01-01 10:00

正文

本文字数4600+|阅读预计需要12min

Uni带你读文献

大家好,欢迎来到周三的「Uni带你读文献」栏目!我们将搜集心理行业大咖文献、经典个案及咨询技术相关的内容与你分享,带你深入了解心理咨询的工作思路及实操方法,以及最前沿的行业趋势,快来和Uni一起学习吧~

今天带来的是心理学家Sari Goldstein Ferber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上的文献《沉默的成长历程:关于寻求亲密关系对象的个案研究》(Some developmental facets of silence: A case study of struggle to have a proximity figure)案例介绍了一名23岁男孩在心理咨询中的九年沉默时光,提供了心理咨询师应对沉默来访的策略。一起来看看吧~

我遇到了一位沉默的男孩 Danny(化名)。23岁时,他被转介到我的咨询室,这段咨询历程长达9年。将近一半的时间,他都沉默不语,面部冷漠,眼中毫无情绪波动,身体僵硬,一动不动。

我尝试边观察边和他交流:

“我看到你保持不动”

“我注意到你没有看我”

“你似乎很紧张,能否和我聊聊?”

Danny 只是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偶尔以微小的动作回应。

这些话语仿佛是他没接住的球。

图/pexels

Danny的案例:沉默来访的突破性时刻

Danny出生在以色列的一个农村公社,童年时住在儿童之家,由护理人员照顾,父母很少探访。从他提供的照片中可以看出,他在那段时期拥有片刻的童年快乐。

13岁时,Danny随家人移居海外。他开始沉迷电视节目,旷课,彻底回避与人的互动,无法建立任何朋友关系。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他感到恐惧并本能抗拒。

即使后来回到以色列,他在高中时期仍然难以融入同龄人的社交圈。他常常觉得自己被人嘲笑,生活中找不到任何可以倾诉的对象。

这些经历奠定了Danny后续心理咨询的复杂背景,也揭示了他内心深处未曾愈合的情感创伤。

第一次咨询时,Danny开门见山地表示,他来咨询是因为强烈渴望拥有一个女朋友。他从未有过亲密关系,希望身边能有一位亲近的女性陪伴。

然而,说出这些话后,他陷入沉默,这样完全的沉默状态持续近两年时间。

图/ pexels


1.沉默作为原生家庭关系的映射


在他大多数沉默时刻,我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这种沉默像是在期待我伸出援手,帮他脱离困境。我不禁猜测,这种压力是否源自他与母亲的关系?这种感觉让我联想到他与母亲互动时曾感受到的紧张和压迫感。 然而,在咨询的后期,Danny告诉我,这种压力其实来自于整个家庭。

尽管当时我无法明确自己的反移情感受,但我选择继续探索他的沉默。在他的沉默中,我常常感受到一种被抛弃的孤独感。我对他说:

图/ pexels

“或许你也曾感到类似的孤独,但在这里,我们可以一起理解它。”

“从你讲述的经历来看,你过去一直在孤立中,而开始咨询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勇敢的事情,意味着你正在努力打破这种孤立。”

Danny始终以沉默回应。在这些沉默时刻,我轻声对他说:“或许你心里有很多话想说,但你不知道如何开口。这真的很难,不是吗?”

Danny简短回答:“是的。”

我继续说道:“或许将来有一天,你会发现,开口表达会带来一份平静。这一天会到来的。”

在这个阶段,我慢慢开始意识到,沉默并非简单的空白,而是一种多维度的现象,同语言交流一样复杂且充满意义。

正如Olinick (1982) 所指出,有时来访会通过沉默试图重新建立一种新的联结,这种联结弥补了早期未满足需求所引发的挫败感。

在这样的时刻,语言显得多余,来访需要用心理空间吸收意义和情感,并整合内心的体验。

图/ pexels

2.有意义的突破源于对沉默的深度理解


随着咨询进入第四年,我逐渐意识到,Danny的沉默并非单纯的无声状态,而是一种微妙的调节方式,用来调节与亲密他人之间的关系距离。 从这个角度出发,咨询终于出现了有意义的突破。

在一次沉默中,我问他:“你现在在哪里?”

他如常回答:“我不知道。”

这一次,我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追问:“刚才这几分钟你在做什么?”

他答道:“我在观察桌布上玻璃片反射出的光线闪烁。”

那是一块铺在我们之间的小桌子上的印度风桌布,镶嵌着玻璃碎片,反射的光线熠熠生辉。我对他说:“你似乎回到了基布兹的儿童之家,那时你躺在婴儿床里,母亲没有来看你,保姆也很忙,没有人走近你。”

听到这些,Danny哭了。他哭了好几分钟,然后擦干眼泪说:“你还记得你说过,当我能够在咨询中哭泣时,这就意味着进步吗?”

我回答:“是的,这确实是很大的进步。那时你唯一的陪伴,就是你与光之间的游戏。”

图/ pexels

这次突破让我意识到,Danny的关注点始终集中在“光”上。在咨询中,他曾向我分享自己买的音响和相机。我将这件事与他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他开始尝试拍摄照片,甚至考虑成为一名摄影师。他的所有照片都是黑白的,似乎折射出他的抑郁与情感孤独。

Danny问我:“那些没有人陪玩的婴儿,他们真的会和光玩耍吗?” 他的提问让我更加确信,他的沉默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需要。

通过尝试将他的沉默中的凝视类比为婴儿的凝视,我们在咨询中多次经历了从模糊情感到清晰理解的转变。这些“突破性时刻”不仅让我们彼此放松,也帮助 Danny在情感上得到了舒缓与支持。

Stern(1985)提出,“突破性时刻”是来访与咨询师之间主观体验的关键转折点。在Danny的案例中,这些时刻成为重建安全依恋模式的重要契机。

渐渐的,我意识到, Danny表面上说自己来咨询是为了找女朋友,实际上,他更渴望的是在一个理解他、提供情感支持的关系中,找到更安全、被接纳的情感归属感。

图/ pexels

回顾Danny案例,理解来访沉默背后的含义

Danny在表达咨询期望时,提到自己希望有一个女朋友。这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依恋的渴望,也展现了他对咨询目标的理解,即寻找一个能够依靠的情感连接。在咨询的不同阶段里出现的沉默,对于理解Danny恢复历程至关重要。

1. 沉默作为一种需求的传递


依恋缺失: Danny的成长经历中缺乏稳定的情感照料,他的母亲仅在他婴儿时期偶尔探望,导致他在最需要依恋支持的阶段体验到了深刻的情感缺失。 这种缺失感和情感空白如同一条隐线,贯穿他的生命历程,并最终以沉默的方式显现在咨询中。

无声控诉: Danny的沉默,实际上是对其内心缺失的无声控诉。沉默中,他传递了对理解和情感连接的深切渴望,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外界的防御与隔绝。

真空隔绝: 通过沉默,Danny营造了一种与外界隔绝的“真空”。 在这个真空中,他避免了被进一步伤害的风险,但也在试图通过移情关系向咨询师传递自己最深层次的需求——对依恋对象的渴望和情感支持的缺乏。

图/ pexels

2.沉默作为对需求缺失的协调


调谐(attunement)指的是在人际关系中,一方能够敏锐地察觉另一方的情绪、需求和状态,并用适当的方式回应,从而建立一种深度的情感连接。 它类似于两个乐器之间的共鸣——当一个乐器发出声音时,另一个乐器会自然产生和谐的共振。

在心理咨询中,调谐指咨询师通过观察来访者的语言、行为甚至沉默,准确捕捉其内心未表达出的情感,并通过共情的回应让来访者感到被理解和接纳。这样的互动有助于来访者修复早期可能未被满足的依恋需求。

Danny的沉默为咨询师创造了感知和回应的空间,这正是调谐的关键时刻。在他的案例中,咨询师通过敏锐观察他的行为和情绪状态,找到了调谐的切入点。

捕捉行为线索 当 Danny 在沉默中注视光线时,咨询师通过这种非语言行为捕捉到他可能在重现早年孤独的情感体验(如婴儿时期注视光线玩耍)。

• 共情性回应: 咨询师将这一行为与 Danny 的童年经历联系起来,用“你似乎回到了基布兹的儿童之家”这样的话语回应他的内心需求。这种回应为 Danny 带来了情感上的认同和理解,满足了他对调谐的渴望。

图/ pexels

咨询师如何应对来访的沉默

新手咨询师可能会将来访者的沉默误解为自身能力不足的表现,或者担心这是咨询关系受到威胁的信号。 虽然后一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但在沉默出现时,不妨先暂停对其背后原因的过度分析,而是专注于为来访者传递以下重要信息:

他们此刻处于一个安全的空间,他们的情绪和状态是被接纳的。例如,可以允许来访者在沉默中停留一段时间,同时轻声说一些安抚性的话语,例如:

“我理解你需要一些时间和安静来消化这些内容。我会一直在这里,等你准备好时,我们可以继续这个话题,或者,我们也可以就这样安静地坐一会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