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曾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临床常见的阴道炎症,由假丝酵母菌引发,造成女性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等不适。
基于目前国内外对 VVC 的认识,在 2004 年发布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草案)》及 2012 年发布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诊治规范修订稿》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制订了《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国诊治指南(2024 版)》,阐述了 VVC 的诊疗原则及具体方案。
推荐意见 1:
VVC 是女性常见的阴道炎症,其病原体通常为白假丝酵母菌,假丝酵母菌呈酵母相时不诊断 VVC。(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1B)
推荐意见 2:
推荐在诊断 VVC 的同时进行临床分类,区分单纯性和复杂性 VVC。(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1A)
推荐意见 3:
辅助检查主要为显微镜检查,包括革兰染色涂片法、10% 氢氧化钾湿片法或生理盐水湿片法,推荐革兰染色涂片法。(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1B)
推荐意见 4:
真菌培养仅用于有症状而多次显微镜检查为阴性、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或复发性 VVC 患者,可同时行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1B)
推荐意见 5:
单纯性 VVC 以单疗程用药为主,常用药物有克霉唑、咪康唑、制霉菌素、氟康唑等。(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1B)
推荐意见 6:
重度 VVC 以延长疗程为主,常用药物为克霉唑、咪康唑和氟康唑等,并外阴局部加用抗真菌药物或糖皮质激素以改善症状。(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1B)
推荐意见 7:
复发性 VVC 的治疗原则包括强化治疗和巩固治疗,在强化治疗达到真菌学治愈后,给予巩固治疗至半年。根据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真菌药物,常用药物氟康唑、克霉唑、咪康唑、制霉菌素等。(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1B)
推荐意见 8:
妊娠期 VVC 禁用口服抗真菌药物,选用阴道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等。(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1C)
推荐意见 9:
非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 VVC 和耐药假丝酵母菌引起的 VVC,推荐用非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或根据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真菌药物。(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1B)
推荐意见 10:
VVC 再发者治疗后,在月经前后或每周巩固用药 1~2 个疗程进行短期预防。(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1C)
推荐意见 11:
VVC 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时应同时治疗,不宜同时治疗者首先治疗症状明显和危害严重的感染。(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1C)
推荐意见 12:
抗真菌治疗联合微生态制剂,推荐用于规范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 VVC 患者。(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1C)
推荐意见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