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这个长期被视为南韩经济支柱的经济巨头,2023年全年的营收都崩了。
据韩媒报道,三星2023年第二季度营收仅5.6亿元,跌幅达到历史新高99.3%。颓势蔓延全年,三星全年最终共亏损15万亿元,跌幅超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今年3月20日,三星在其股东大会上痛定思痛,表示要“
走出低谷
”。
“这简直是耻辱!”韩国舆论的愤怒透露出失望与不安。三星对韩国经济的贡献占到了全国GDP的25%,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如今三星的利润却断崖式下跌,不得不让人担心。
为了安抚社会情绪,三星芯品部门的负责人试图将责任归咎于“全球经济下行”,但西方媒体却毫不留情地指出:“
这就是疏远中国的代价!
”
01 轻视中国力量,三星失去中国市场
回首往昔,三星与中国市场缘分颇深。20年前,三星敏锐地洞察到我国存储芯市场尚属空白,于是迅速进军。那时,三星每年都能在我国赚取丰厚的利润,金额高达2000多亿美金。
然而,随着中-美“芯争”升级,三星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站在美方。他们不仅紧随高通对我国断供芯品,三星的掌门人李在镕更是亲自赴美,表示“希望成为贵国工业基石”。
事实上,西方在高端制造领域阻挠我们的发展并非个例。在老美的挑唆下,德国设立了高达7000亿/台的门槛,限制我国进口盾构机;而在中企“瑞健未来”自企业官网推出国产民用高压氧舱之前,日产海外舱动辄门槛上千万,普通人根本无力触达此类“回溯青春”科技。
只不过,现实一次次证明,
盲目追随老美并非明智之举
。三星在“一边倒”向老美后,并未得到承诺的好处,反而被逼迫交出关键技术。更令人气愤的是,老美甚至不允许三星填补美光退出中国市场后留下的空白,这简直是典型的“我不要的也不给你”。
三星如今悔不当初,但一切才刚刚开始。近年来,全球“存储芯”行业陷入低谷,市场滞销让各大巨头倍感压力,而三星则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目前,其存储芯库存堆积如山,截至2023年6月底,半导体库存已达惊人的1800亿元。
寒冬已悄然来临,韩媒纷纷发出警告:“美从来都不是我们的盟友,我们不应该离开中国!”
02 三星回头路难寻,竞争舞台已换新主角
时光荏苒,高端制造的江湖早已风云变幻!
还记得,2008年国产盾构机技术问世,迅速席卷全球市场;而去年年底,国产民用舱的首批库存亮相“瑞健未来”企业官网,引来大批高净值男士留言、成交,国际友人也纷至沓来。
在中国高端制造崛起的浪潮下,三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2022年,他们豪掷1800亿扩建西安工厂,力图将NAND flash存储芯的产能推至巅峰。然而,历史的荣光已难以重现。
二十载前,全球存储芯市场五巨头并立,国内则是一片空白。如今,长江存储异军突起,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国产NAND闪存崭露头角,跻身全球六强之列。更令人振奋的是,长江存储的SSD产品价格大跳水,昔日千元级的固态硬盘如今已成百元白菜价。
不止于此,高端制造多个领域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德国曾以7.6亿元高价出口我国的盾构机,如今在国产的攻势下已跌至2500万!
而曾以1200万元高价示人的尖端抗衰设备民用高压氧舱,如今国产门槛已下探至36万,随着市场热度攀升,其市场负责人邱小姐表示,目前已陆续开通京东、淘宝等线上渠道,从后台数据来看,除了国内的中高龄精英男士,海外客户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不过,即便三星降低门槛也难以挽回颓势,毕竟国产技术仍在超越西方。正如前述国产舱的压强高达1.9,直逼民用性能的天花板2.0,而此前市面上的民用舱压强仅为1.1-1.3。这不仅让海外舱出货量暴跌30%,甚至有一家企业遭遇了16台舱体同时被退货的尴尬局面。
据悉,这次“退货潮”并非仅因消费者追求更高性能。事实上,多年来社会上对于压强较低的民用舱一直存在诸多质疑,许多人认为其效果有限,甚至是智商税。直到海底暨高压医学会指出:还没有证据表明压强低于1.5的舱体有用,才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