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回顾了2024年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省委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改革创新、创先争优,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美好安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实现新突破。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迸发新动能。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新进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经济总量跨上5万亿元台阶。
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成效显著,“祖冲之三号”实现超导量子计算最强优越性,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走在世界前列,“天都”双星实现绕月编队飞行。
汽车产量继续保持40%以上增长、达35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4.5%、达168.4万辆,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集成电路产量增长47.4%,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81.4%。
零基预算、“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科技金融等改革创新举措获国务院综合督查通报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成为全国样板。
首批10个零碳产业园区启动建设,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261万千瓦、总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
城镇新增就业75.95万人,创历年新高。新增405万皖北群众喝上引调水。
落实中央一揽子增量和存量政策,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全省经济增速逐季攀升、持续向好。
出台落实“两重”“两新”政策配套举措,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项目136个、总投资2747亿元,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设备购置投资增长14.6%,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等销售550.6亿元。
开展“徽动消费促进年”行动,推出皖美消费新场景100个,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1.1%,快递业务量突破60亿件、升至全国第7位。
文旅消费快速回升,接待国内游客和旅游花费均创历史新高。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新开工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48个、比上年增加36个,制造业投资增长13.3%、连续4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兑付资金77.7亿元、惠及企业2.6万家。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
全力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启动建设,聚变能园区全面开工。
扩面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惠及企业1.2万家,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7500亿元,增长20%以上。
人才兴皖工程深入推进,柔性引进院士及团队92人次,遴选支持省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0名、产业创新团队50支,新增高技能人才41.7万人。
健全“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工作机制,“一链一策”推动十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实施“7+N”未来产业培育工程,筹建首批10个省级先导区。
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突破千万台,工业云平台应用率升至全国第3位,中国建造(安徽)互联网平台上线试运行,新增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8943户。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文旅、港航、煤炭等重点领域重组整合取得重要进展。开放型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
实施民营龙头企业倍增行动,完善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1.6%。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全国首个省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
加快发展耐心资本,新备案天使投资基金27只、创业投资基金148只,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获批实施,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增至184家、居全国第7位。
推出新一轮营商环境提升举措,329个高频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申请材料免提交,我省全域纳入240小时过境免签停留区域。
深入推进“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加快发展产贸融合、贸易数字化转型等新模式,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2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增长11%。
组建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全省对外投资增长12.3%。
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推出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12项。
合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获批、全年开行班列909列,新增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12条,口岸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12.7%。
出台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年度重点合作事项扎实推进。持续增强全省各区域发展动能。增强基础设施保障和支撑功能。
牵头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攻关项目7项,共建首批12家创新联合体。
居民服务“一卡通办”事项扩大到78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扩大到176项,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开通运行。
开展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协同攻坚,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62个,制造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省6.7个百分点。
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实施,合淮、合六、合滁合作园区加快建设。
“东数西算”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全省智能算力达1.6万P、增长130%。
加快江淮粮仓建设,全面实施“四良两优”工程。加快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
新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00个,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增长12.6%。
扎实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新增精品示范村211个、省级中心村850个。
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积极稳妥推进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整省试点,完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5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94%的农村人口。
实施重点企业节能降碳诊断和升级改造,实行新上项目差异化用能管理。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面推开排污权交易改革。开展皖北地区空气质量提升攻坚,推进重点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
新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7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80%的国家级和省级园区均完成循环化改造。
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088万千瓦,陕电入皖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