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理想国imaginist
知名文化品牌。想象文化与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12.19【202】艺术课堂:生书 熟戏 ... ·  2 天前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扶青回顾 | ... ·  4 天前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1.4/5【观众厅】中央芭蕾舞团 ... ·  5 天前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1.4/5【观众厅】中央芭蕾舞团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理想国imaginist

舒国治:人生的选择,与写作之淬炼 | 武汉·南昌沙龙

理想国imaginist  · 公众号  ·  · 2017-11-08 16:56

正文



人生的选择,与写作之淬炼


1.

@武汉

嘉宾:舒国治

时间:11月11日下午14:30

地点:物外书店(光谷关山大道K11艺术购物中心)



2.

@南昌

嘉宾:舒国治

主持人:张国功

时间:11月15日(周三)19:30——21:30

地点:青苑书店(金域名都店)二楼


活动免费,无需报名



【活动介绍】


1983至1990,舒国治驾驶着一辆二手车,在美国飘荡了七年,居无定所,随遇而安。返台之时,戒严解除,友人正摩拳擦掌,希望可一展平生报负,他却整日流连在台北的大街小巷,无所事事,闲时写几篇文章,一直到十年之后,方才出版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散文集《理想的下午》。


毫无疑问,舒国治是一个异类,一个奇葩(不带贬义)。常人为生活所累,为工作奔波,他却一再说我们的问题不是钱,而是生活本身: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不生活。所以,他绝不为了钱而改变生活。无论在美国还是台湾,他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四处晃游中找寻自己的角落,咏之叹之,落笔成文,独到的文风和观察令友人如梁文道、金士杰等啧啧称奇。


舒国治的晃游生活或许不可复制,但我们每个人都可在生活的浪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隅之地。这次,让我们听听舒国治讲述他如何在生活中找寻游赏,也找寻写作。



【嘉宾介绍】


舒国治,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是六十年代在西洋电影与摇滚乐熏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七十年代初,原习电影,后注心思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一九八三至一九九〇,七年浪迹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而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论者咸认与他的清简度日有关。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无尽窥探与咏颂。 


著有《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等。



【相关图书】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


1.

《台北小吃札记》



若一个年轻人,不想再忍受办公室同僚之难以公事,决心每天烘三百个葱花面包;


再如主妇每日中午将精心调制的五十个便当拿到公园卖,半小时卖完回家,


这皆是我所谓“理想的行业”,更别说对社会之贡献了。


本书为作者在《商业周刊》所发表专栏作品的集结,包括六十七篇有关宝岛隐秘食肆的小散文,凝聚了“台湾文艺界最独具慧眼食客”舒国治数十年来在台湾各地觅食的心得体会。该书自2007年面世来已经成了台湾旅行和了解台湾美食的必备宝典。在任何与台湾饮食有关的论坛、网站、APP上,舒国治和《台北小吃札记》都已经成为标杆式的经典内容——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食客按图索骥、不谙现代营销的古朴店家则将舒国治的文章剪报张贴在店铺门口作为宣传。


假如你有志探索宝岛美食,带上这一本书就足够了。


2.

《穷中谈吃》


吃,是亘古的活动;文明愈是新颖,愈是未必有利于吃。


故愈不文明便利的地方,往往吃得较好。讲求划一,讲求高效率收成,则吃必然遭到简化。


本书为作者近五年论吃文章之集结。最早有到1992年(《吃面摊》)与1999年(《饺子》)者。内容概为五十年来在台湾吃饭吃面之种种所见所思。


作者特别注焦于此五十年间常民的平日所吃,故而像烧饼油条、阳春面、便当、自助餐、葱油饼等食物,还有《四菜一汤》《赞泡菜》《赞萝卜》《菜码之美》《赞炒饭》等篇目,皆于本书中探讨详尽。


又恰好这诸多议题都围绕在一“穷”字上。


3.

《理想的下午》



关乎旅行,也关乎晃荡,更关乎生活。


风靡无数文艺游子的行囊必备之书。

迄今为止,最有态度的旅行文学佳作。


信步由之,放眼而望,清风明月时时得于道途,却无须拥有也。


本书以一种超俗的眼光,与闲散的人生情怀,讲旅行、讲山水,看待周遭、寻觅佳境。自十年前在台湾出版后,风靡了无数文艺游子,几乎人手一册。简体版较之繁体版,篇幅扩大增加,喜好旅行文学者,不可错过。


4.

《流浪集》



流浪,要用尽你能用尽的所有姿势。


这本书为舒国治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所谓流浪的艺术,就是用尽你所能用尽的所有姿势,不假外力,也不为外物所困,流浪就是纯粹的流浪,享受旅途中的孤寂与满足,不受旅伴、行李、吃饭、读书甚至睡觉种种之羁绊与干扰。


“当你什么工作皆不想做,或人生每一桩事皆有极大的不情愿,在这时刻,你毋宁去流浪。去千山万水地熬时度日,耗空你的身心,粗砺你的知觉,直到你能自发地甘愿地回抵原先的枯燥岗位做你身前之事。即使你不出门流浪,在此种不情愿下,势必亦在不同工作中流浪。


人一生中难道不需要离开自己日夕相处的家园、城市、亲友或国家而到遥远的异国一段岁月吗?人总会待在一个地方待得几乎受不了吧。”

——舒国治


5.

《门外汉的京都》


最任性自在的京都闲走札记,

被公认是写京都书里最有见地的一本。


他说的竹篱茅舍,

他说的流水长墙,

诸多游赏,

台北以外,舒国治唯一专书记录的城市行走指南。


一次又一次地在京都的巷弄流连,舒国治自嘲是京都的门外汉,不愿登堂入室,只在门外徘徊,却能看到常人忽略的风物景。在本书中,他记下雨天的京都,也一一描摹京都的黎明、水、氧气、旅馆,以及他认为京都最大的资产——山门与长墙,感叹京都就是一个大公园,而你并不急着找出口,甚至假想“倘若老来,在京都”。


他也试着回答为什么是京都:为了“作湖山一日主人,历唐宋百年过客”,为了竹篱茅舍,为了村家稻田,为小桥流水,也为大桥流水,为了山门长墙,为了氧气,甚至为了睡觉。但这些可以名状的东西,是否就是最后的答案,他自己也怀疑。


我们最喜欢的人或物,往往说不出来理由,不是吗?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转载:联系后台 | 购书: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