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心理
壹心理官微 | 关注心理公开课,每周听心理大咖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志红  ·  夫妻之间,有这3种感觉,说明找对人了 ·  19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壹心理

2024年度十大心理热词出炉!看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

壹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12-31 10:56

正文

 今天,是2024年的最后一天。

这一年,你过得还好吗?

也许有人过得忙忙碌碌,一刻也不敢停下来休息,一年下来身心俱疲;

也许有人选择躺平,终于有时间做了很多想做的事,收获了很多不一样的体验;

也许有人觉得这一年过得普普通通,但自己乐在其中;

也许有人觉得这是最难熬的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又似乎什么都没留下……

但无论生活艰辛、普通还是精彩,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读者朋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越来越懂得爱自己——

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感受;逐渐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懂得远离消耗自己的人和事;学习感受当下和活在当下……

这是独属于壹心理和几百万读者们,炙热又勇敢的一年。

所以今天,壹心理特意盘点了2024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的10个“心理热词”,和大家一起回顾和告别2024。

如果大家觉得还有没被提及的心理热词,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补充。


2024年,NPD成为了引发众多争议的现象级热词。

随着对NPD的了解越来越多,大家发现NPD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我爸爸就是可怕的NPD,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所有人都要听他的”;

“遇到过NPD男友,被吸干了精神能量,分手后才发现”……

有过和NPD相处经验的人,普遍认为这比PUA更可怕。

在豆瓣NPD小组里,受害者们更是称自己为“血包”,供NPD“吸血”用。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识别NPD?遇到了该怎么保护自己?有可能改变对方吗?被NPD摧毁的人生还能重建吗?

点击下方链接,全面了解NPD⬇

🔗比被PUA还可怕!遇到这种新型“吸血鬼”,赶紧跑!

值得注意的是,判断一个人是否为NPD需要专业的精神障碍诊断。在网络热议下,该词也存在被过度滥用的情况。

但NPD被广泛了解,也提醒了我们在和每一个人相处时:

少些贬低和伤害,多些尊重和关怀。

最起码,不要伤害身边最爱自己的人。

祝我们都能拥有,更坦诚、更幸福的关系。


在MBTI流行之前,“I人”和“E人”被称作性格“内向”和“外向”。

内向者从小就更容易因为性格而受到负面评价,比如:“这孩子哪都好,就是有点内向”“你这种性格,到社会上是要吃亏的”……

久而久之,连内向者自己都觉得这是性格缺陷,认为只有变得外向开朗,才能受人欢迎、取得成功。

但事实上:性格内向并不会阻碍一个人,我们对自己的错误认知才会。

在人格心理学家看来,内外向只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性格特质。

换句话说:内外向只是我们表现出来的特点,而不是优缺点。

外向不一定和积极的结果相关联,内向也并不一定就是逃避、讨厌社交。

如果深入了解内向和外向的性格特质,或许你会收获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

点击下方链接回顾原文,了解自己⬇

🔗这种人格特质其实是一种天赋,却常被人当作是弱点(不是高敏感)

社会行为认知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内特尔曾提到:了解不同人格的目的,是认识自己,理解他人,让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歌唱”。

期待有一天,每种人格都能被尊重和接纳,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做自己”。


今年以来,网上很流行“确诊文学”,即“今日正式被确诊为xxx”。

很多网友对此特别有共鸣,纷纷觉得自己被确诊为“淡人”:

对什么都一副淡淡的态度,没有任何情绪,更提不起任何欲望和兴趣。

一开始,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种淡淡的态度,是一种情绪稳定、内心平静、与世无争的表现。

但其实,如果你长期都处于这种状态,就要警惕起来。

因为看淡一切只是表象,长期能量匮乏产生“习得性无助”,无法投入和享受生活才是根源。

这一种“淡”,其实是身心都被外界撕扯、消耗的后遗症,甚至指向了抑郁状态。

如果你发现自己长期处于低能量状态中,可以尝试这样自救。

点击下方链接回顾原文,提升能量⬇

🔗建议长期低能量的人:试试这4件成本极低,但可以提高能量的小事

无论你是“淡人”还是“浓人”,都愿你在新的一年,能够撇开所有的顾虑和标签,以最舒服的姿态过好这一生。


当“秩序敏感”这个概念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很多人也因此找到了自己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减少了很多内耗和自责。

成年人的“秩序敏感”,主要有2种表现:

1、讨厌规则被破坏。比如有人插队、在公共场合公放视频、玩游戏不遵守规则等。

2、难以接受“变化”。比如抗拒一切突发事件,抵触打乱自己行为的人或事,对“不确定性”产生厌恶等。

这些行为的本质,是一个人想获得确定的“安全感”。

但这几年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无论我们有多努力,都未必能跟上外界的变化。

不确定,才是生活的常态。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匆忙中不断经历,抓住能掌控的,接受无可避免的,尽力去稳固自己的人生框架。

那么,成年人该如何降低自己的秩序敏感度,重建自己的生活秩序呢?

点击下面链接回顾原文,破解秩序敏感⬇

🔗建议情绪不稳定的人戒掉这1件事,越早开始越好

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在无常中找到和世界、和他人、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你发现了吗?

“积极废人”由一对显著的矛盾词组成:“积极”与“废人”。

我们总是积极地立flag、喊口号、贴标签、树立各种远大的豪情壮志。

但焦虑不会随着“心态积极”而自动消失,每天一睁眼就要面对一堆烂摊子的生活,也会令人相当绝望。

最终只能通过做一个“积极废人”,来寻求心理安慰。

所以“积极废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又该如何摆脱“积极废人”的状态?

点击下面链接回顾原文,找回内心力量⬇

🔗“懒得动”是身体在给你警告!试试这3件成本极低,但可以恢复动力的小事

接纳此刻的“废”,探索背后的源头,寻找变好的动力。

当一名“积极废人”终于明白自己“废”在哪里时,或许,改变就会随之发生。

总之,愿每一个“积极废人”,有朝一日都能成为一个真正“积极的人”。


从前,年轻人对老年人的生活不屑一顾,看不上老人“抠搜”“惜命”的风格。

如今,为什么这些年轻人开始过着和老人一样的生活,甚至感觉更幸福了?

点击下面链接可回顾原文⬇

🔗“5年攒40万”:像老人一样生活后,我的人生越来越顺了

从“质疑老人”,到“理解老人”,再到“成为老人”,年轻人正在学习如何更好地像个有智慧、平和的老人一样去生活。

今年“精神老年人”的流行,也表明了年轻人即使处在摇摇晃晃的人生中,也在努力探索更多新的、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们都需要稳定的内核,来支撑不确定的未来。


二手生活,很接近哲学家马丁·布伯在《我与你》一书中提到的“它世界”这个概念。

在充满物象的“它世界”里,我们和外界的关系,是主人和工具的关系,只有利用与被利用。

我们不关心自己和“工具”的关系有多深、有多厚、有多真诚,只关心“工具”能不能让我们过得好一点、富一点、安全一点。

这种联结自己和外界的方式,带来了“二手生活”。

而真正能够拿出自主性,活出尊严与幸福,成为生活主人的方式,是过“一手生活”。

今年壹心理也和大家探讨了如何摆脱千篇一律的“二手生活”,过上属于自己的“一手人生”。

点击下面链接可回顾原文⬇

🔗一种正在拖垮当代年轻人的习惯,却常被误以为是正确的

如果此时你正被困在二手生活里,请提醒自己:

不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活别人的人生。


有位心理咨询师提到自己在咨询中发现的一个现象:

最痛苦的并不是“拥有最少”的人,而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TA们身边好像时刻存在着一双“他人之眼”,监督自己去满足他人的期望,这都是因为把自己客体化了,觉得自己“被凝视”“被欣赏”“被评判”。

而拥有主体性的人,会觉得自己就是主体,整个世界都建立在“我”的尊严和幸福感之上。

“我”就是自己的判官。

那么,如何构建自己的“主体性”,真正学会“为自己而活”呢?

点击下面链接回顾原文,建立主体性⬇

🔗松弛感强的人,身上都有这1种宝贵特质,建议焦虑的人都学一下

无论我们目前处于什么阶段,都可以通过修复主体性来夺回属于自己的人生。

衷心地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找到自我、成为自我、走向自我。

在往后的时光里,温和且坚定地为自己好好活一次。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受,似乎一件事情必须和“意义”挂钩,才是值得去做的,而日常的点滴生活,只能称为“苟且”。

但随着目标一个个实现,我们依旧会困惑——要怎么走下一步,才能让自己目前的生活有意义?

最终被“意义饥渴症”毁了自己的快乐,这一点在越是优秀的人身上表现越明显。

这一年,面对网络热议的“意义饥渴症”,壹心理也在探讨: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容易有“意义饥渴症”?我们又该如何减少内心深处的“意义饥渴”,轻装上阵?

点击下面链接可回顾原文⬇

🔗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的人,可能不是抑郁,而是忽视了这个危机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Irvin Yalom说过:“不管是什么带来了无意义感,治疗的答案就是参与生活。”

只要我们用力地体验生活,开心地度过这些瞬间,那么每个瞬间都是值得的。


这个时代,一切都在追求“再快一点”。

生活在成名要趁早的时代,社会弥漫着急于求成的焦虑,我们或多或少都被裹挟着往前走,一步都不能输。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自觉地拿起一条无形的鞭子,拼命鞭打自己不断向前跑,哪怕累到生病,身心俱疲,深陷焦虑、抑郁的泥沼,也不敢停下来。

但我们终究会领悟到:大器,本就该晚成。

“大后期人格”无疑是这个充满焦虑的时代下,最抚慰人心的一剂良药。

点击下面链接可回顾原文⬇

🔗“大后期人格”火了:拥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人,会越过越好命

当你感到身边的人都在往前走,而自己的人生好像被卡住时,

也许,你可能就是潜力极强的大后期人格。

这时,请记得对自己说:“不要急,慢慢来。”

只要坚定地走下去,终有一天,你会迎来自己绽放的花期。


2024年,很多人都在探讨如何爱自己。

关于这一点,没人能给出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答案。

有一句拉丁文谚语是:“Amor Fati”

1882年,尼采把它作为新年愿望写给自己:

“love of fate, or love someone's fate”即爱自己的命运。

不管过去一年命运给予我们怎样的脚本,但也许我们都可以找到一种方式去爱它。

感谢2024年大家对壹心理的关注和支持。

在通向自我的道路上,我们永远与你同在。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一颗多肉、噜噜

编辑:笛子、Jessica

设计:阿希


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爱自己。

如果你也渴望在新的一年里,学会真正爱自己,更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不妨加入【壹心理疗愈互助群——情绪加油站】。

在这里,你可以与群友温暖互助,与一群热爱生活的人一起成长,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会支持体系;可以免费学习《470个心理学疗愈小妙招》,补充心理能量,关爱、疗愈自我;还可以免费观看心理咨询师干货直播课,获得专业心理指导,及时给自己“充充电”,走向更加灿烂的2025年!

立即点击海报,免费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