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乎
创乎-专注为创业者解决创业痛点的平台、一个只对创业者提供的社交网站,让人们相互验证创业点子,创业者可以在社区中提出自己创业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有资深的创始人、投资人、创业者为大家解答、给创业者足够的验证、让创业之路不再困惑,让创业更成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晚点Auto  ·  晚点对话何小鹏:我的造车血泪史 ·  昨天  
晚点Auto  ·  晚点对话何小鹏:我的造车血泪史 ·  昨天  
刘晓博说财经  ·  深圳开年好消息!这个城市为什么能抓住风口 ·  昨天  
刘晓博说财经  ·  深圳开年好消息!这个城市为什么能抓住风口 ·  昨天  
上海科创汇  ·  《上海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5- ... ·  2 天前  
创业家  ·  牛文文:创业黑马和老牛是做什么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乎

创业公司中高管如何塑造个人品牌推进公司品牌?

创乎  · 公众号  · 科技创业  · 2018-09-11 21:51

正文

创业公司中高管如何塑造个人品牌推进公司品牌?


有很多人 在创业型企业工作,经常应酬要结识各行各业的大咖,有意识到要塑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更好的建立人脉。

初创公司在进行品牌推广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个时候不妨利用创始人的个人品牌来借力。

对于公司品牌而言,创始人个人品牌的价值就在于他的人格化作用。

硬邦邦的企业是很难让人产生信任和依赖的,需要有一个人格化的形象让公司品牌更加容易被记忆和感知,也更容易被信任。

举个例子,我一直都不敢把钱放在余额宝以外的任何平台,虽然很多p2p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加息、送礼、搞活动的形式来吸引我的关注,但我始终不敢尝试。但是当我因为工作原因认识了几个p2p平台的创始人之后,我就放心把钱交给他们了。

我的投资逻辑非常简单——我认识他们老板,他应该不会坑我的钱。这种信任,其实没有任何逻辑,哪怕认识老板又怎么样,要跑路谁也拦不住。但是人就是会有这种非理性感请,特别是中国人大多很相信这种所谓的“关系”,就是会因为“我认识你们老板”,自以为“跟你们老板很熟”,就会对某个公司产生一种特别的信任。

但是如果真的要靠创始人或者说个别明星员工,以人和人之间直接接触的形式来提高公司品牌的人格化,那效率就太低了。

如何让创始人用好个人品牌,带起公司品牌推广的节奏,就变得非常的有价值。

传统的品牌是骨感的,比如之前一提到格力就只想到是卖空调的,这很难和消费者建立情感链接。而随着网络发展,信息传递越来越高效透明,于是更多的人基于自身去做品牌,形成传播,和用户建立交互行为。

但个人认为,这应该叫“个人IP”而不是“个人品牌”。因为基于个人去做推广,让更多人了解的是你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你从事的工作。比如现在一提到格力,就会想到一个女强人董明珠,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董明珠的性格以及个人历程,因为这些更容易产生话题,从而和用户建立关联。

所以如果想通过网络塑造“个人IP”,至少需要让别人先了解到“你是谁”,之后再提“你是做什么的”或“你能够做什么”,从而获得更多人的信任,之后再帮助你背后的企业进行业务成长。

如果对经营属于自己的“个人IP”感兴趣的话,可以下载“品将”APP体验一下,在品将可以分享并记录你的每一次付出,获得更多人的了解认同,并且售卖个人服务,用网络去变现自己。

企业家

大部分情况下,企业家(大老板)是因为企业的成功而知名的,比如说像腾讯系的马化腾,张小龙都是那些非常低调的人,不太愿意在人前多作表露。他们会被我们所熟知,完全是因为他们所带领的公司达到了人尽皆知的程度,并不是因为品牌的营销手段。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企业家能够多参与一些行业活动,发表一些吸引人眼球的话题和观点,就会对企业 品牌发展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比如说雷军的“Are you ok?”,董小姐不定时的金句,王兴的长篇巨制(最近刷屏的一篇《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我还没来得及看)。

当然这是一种细水长流、顺其自然的做法,初创企业更加渴望一种能够相对“速效”的方法,比如说曾经“为自己代言”的陈欧。

表演家

陈欧在2013年前后开始大范围做个人形象的广告tvc,参加像职来职往这样的电视节目录制,成功把自己打造成聚美优品这个公司的超级符号。

企业家去参加行业论坛峰会,做演讲,都不稀奇。但是给自己拍广告片,投到分众传媒,甚至在春节期间上电视循环播放,演网剧,这就已经大大超出了普通人对于企业家的定义和理解,所以给很多人都有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当下,确实对聚美优品的品牌知名度和曝光度有帮助,但是长远来看,可能反而是有害的,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一旦先得太过于表演性,就会显得不真诚,让人感觉不专业,不务正业,会反而损害品牌价值感。甚至会有阴谋论认为陈欧

梦想家

埃隆马斯克,被称为硅谷钢铁侠。他有过非常丰富的创业经验,也因此赚到了丰厚的资产,但这并不是他被我们所熟知,所讨论,所追捧的原因。他真正被大家所熟知就是因为他要造火箭,要造电动车,要上火星,这样的想法听上去都非常不切实际,很多人甚至在等着看他的笑话,但是没想到经过了十几年的努力,真的把这些事情做成了。

梦想家型的创始人是一种奇特的生物,他们会去做一些正常人不会做,甚至不会去想的事情,当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件事情做成之后就会成为一个传奇,成为大家口中的英雄。除了像马斯克这样的案例之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开始众筹的众筹项目。

但品牌不是单次交易的结果,而是多次博弈的结果。如果只是想圈一波钱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如果你要把它做成公司品牌,那你许了愿、发了誓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那就会“啪啪啪”打脸。

像罗永浩这么强大的个人品牌,在他开始做手机之后也遭到了巨大的质疑和反对,就是因为他一直都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那些对他抱有期待和信任的人会因此而失望,生气,粉转黑。

行业专家

华与华公司的创始人华杉就是典型的专家,他在《创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中也有写到,一个公司要实现“三个代表”,其中有一项就是要代表这个行业最先进的文化,要让你的用户对你产生知识上的依赖,你要成为用户们的首席知识官。

他把自己相关的一些方法论,通过演讲、写书的形式分享出来,奠定了受众对他的认可。有很多人就是看了他的书,听他的分享之后,才相信华与华的能力,来找他们合作的。

如果要走专家路线,首先一定要对行业有思考,有积累的,不能是泛泛而谈,至少得是行业前25%。内容的相关性也非常的有重要,不能是一个做餐饮的企业家,来教大家怎么样做时间管理或者学英语。其次,要把这些积累和思考展示出来,要有持续输出。华杉从08年做博客,09年开始更新微博,更新频率非常高。要坚持做到真的非常的难,一定得是在这方面有强大的自制力,表达能力和偏执才行。当然展示的能力也非常的重要,如果真的是比较害羞的性格或者说是不善于言辞的人,要走这个路线就会有一点困难。

那么,这个专家的人设该如何被世人所熟知呢?

作为一个创始人,要做的不只发“早安、晚安”式的存在感,而是必须得有话题性事件。除了像魏老爸这种向整个行业提出挑战的行为之外,还有就是“某某某放弃了什么去干什么”体,伏牛堂和西少爷肉夹馍都是这个路线。那还有一类就是某某得到了巨额融资的故事,比如说像是90后的余佳文拿到融资后就火了一把。还有像是以马佳佳为代表的做反常识的事情,也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和讨论。

而这个事件就决定了这个创始人的基本人设,比如说像魏老爸的基本人设就是偏执、固执、较真,以这样的形象去做一个安全评测类的项目就会显得非常值得信赖。

所以,第一个被大家所熟知的事件必须要好好的策划,不仅要有话题,容易被传播,而且它决定了未来的品牌走向,所以必须得慎重——毕竟,你不能每次事件都树立一个新的人设,这也太精神分裂了。

我总结的创业者个人品牌的策略就是分这么三步:

第一步,一定要要制造有话题性的事件

这里面的关键词是话题性。参加一百次平淡无奇的行业活动,还不如花一次时间精心的打磨和策划出一个能够让人愿意讨论的品牌事件。

第二步,做有特点的人,而不是正襟危坐的企业家

一味强调“伟光正”反而会让人觉得“假大空”。其实每个都有优缺点,就看怎样利用和转化。就像很多用户第一次了解魏老爸的时候,第一反应会觉得这个人是不是活的太较真了,甚至很多人是拒绝的(比如说我),但是当他开始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他就会去找魏老爸,因为这是最偏执,同时可能也是最可靠的选择。

第三点,作为个人品牌必须要保持前后的一致性

围绕的主题最好也是跟业务相关,不然的话就会让人记不清楚,也会觉得非常不务正业。

如果是公司的中高层,又是初创型的公司,要想借公司的平台来打造个人品牌有些困难 ,用借势的方法可能比较有用,现在许多网红用的是个人的特色来打造个人品牌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方法。

在打造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目标一定要明确,利用什么样的平台展示什么样的形象,都需要符合这个主题,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创业公司的高管想要塑造个人品牌,首先要做好品牌卡位。

那如何才能做好卡位呢?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得给自己找到一个能链接个人与公司业务的合适的“关键词”。

第二,你得拥有一个标志性事件。

第三,你得理解认知偏差,并且时刻警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