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多吃蔬果少碰烟酒可防癌——2017 年最接地气的研究论文
知友:吴思涵(200+ 赞,Ludwig 癌症研究所博士后,生物学话题优秀回答者)
前言
有关癌症防治的话题,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在微信等新媒体上读到过各种「震惊」「重磅」「震撼」为标题的新闻,仿佛癌症已经被攻克似的。
事实上,这些疗法、靶点或者药物,距离真正的临床应用还很遥远。有许多在实验室中非常瞩目的成果,一到了临床甚至临床前,就立刻现出原形:不是毒性太强,就是压根没用。
虽然 2017 年还没到头,但本司机看了那么多癌症相关的研究论文,觉得还真有一篇研究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切实的指导意义。
那就是今年 7 月 4 日发表在 Annals of Oncology《肿瘤学年鉴》的文章:Cancer deaths and cases attributable to lifestyle factors and infections in China, 2013《2013 年中国癌症的发生与死亡归因于生活方式与感染》。
这项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美国癌症协会、埃默里大学、悉尼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等单位共同参与,选取了 2013 年的癌症发生与死亡病例,剖析其风险因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这篇文章的数据呢?
(注:为了方便读者,我在原始论文的图片上加入了中文翻译,但不涂改原始的数据与英文标注。原始数据和图片的版权,归原文作者及出版社所有。)
一、在中国,半数癌症发生与死亡的风险因素是可控的。
在正式解读数据之前,我们首先来理解论文中运用的一个指标 PAF(人群归因分值,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
许多疾病的发生、死亡是由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促成的,而不同风险因素所贡献的程度不同。PAF 的定义是,在特定时期内,如果在某一人群中消除或者预防某(些)确定的危险因素后(同时其它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的暴露保持不变),所获得的人群中疾病发生或死亡风险降低的比例。
比如说,不吸烟后,呼吸道疾病发病或致死的比例降低的多寡,就是吸烟的 PAF 值。(注:这个指标并不是描述个体的,而是在描述群体。但是呢,群体的数值变化也是由个体来贡献的,所以围观群众若不能理解这其中微妙的区别,也没太大所谓就对了……)
这篇文章并没有去研究那些不可控的因素,即那些无可避免的暴露(紫外线、环境毒物等),而专门去看日常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因素到底对癌症的发生和致死有多大的贡献。
结果发现,如上图所示,这些可控的风险因素,贡献了半数癌症的死亡案例。
在原文一份长达 10 页的附表中,则是展示这些风险因素对癌症发生的贡献,得到的结论是,这些风险因素对癌症发生的贡献是 39%。但表格太长了,就不在这里展示。
如果细致一点解读,可以得到下面三点结论(第一个柱子是「全部风险因素」混杂在一起考虑,就不翻译了):
1、在这些因素中,吸烟是男性最重要的致癌与癌症死亡的因素,而女性则是二手烟的主要受害者。
2、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女性的影响远比男性大。
3、新鲜蔬果摄入不足、(过量)饮酒、致病微生物的感染以及体重超重,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致且明确的癌症发生与死亡因素。
而这些风险因素都引致了哪些类型的癌症发生与死亡呢?原始研究论文也给出了答案:宫颈癌、肝癌、口咽喉腔癌、食管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基本上,这些风险因素都与常见的癌症息息相关。
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了,这些风险因素都是可控的!
也就是说,只要不吸烟,少喝酒,多吃新鲜蔬果,多做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那么中国的癌症新增病例数会降低 39%,死亡病例会几乎降低一半。
二、公共卫生事业任重道远
可能有人会问了:整天纠结这些数字有什么用?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这种统计数据,正是国家制定有针对性的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科学依据。而对于个人来说,也能帮我们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规避风险因素。
第一个需要拎出来讲的是吸烟。
在男性中,吸烟对肺癌发生的 PAF 值是 57.5%,死亡是 26.4%。这就说明了,如果中国能够将控烟落到实处,那么将减少超过一半的男性肺癌患者,也能减少超过 1/4 的男性肺癌死亡。
同时,二手烟对女性肺癌发生的贡献是 22%,死亡 4.9%。因此,控烟对于我国人口健康的收益是巨大的!
然而现实非常残酷。中国是世界上烟民最多的国家。来自不同机构的调查数据表明,这个数字可达 3 亿,占世界烟民数量的 1/3。从个人角度而言,在这里只能说,命掌握在自己手里,要自己掂量掂量。
然而,二手烟对非吸烟人群的影响,不光只是癌症那么简单。因此,烟民们不妨想想家人朋友,就算要吸烟,也请找个隔离的区域。而从国家政策上来说,由于烟草行业的水太深,老司机除了能在这里掀下桌之外,也做不了什么。
第二项瞩目的数据是,致病微生物的感染对我国癌症的发生与死亡贡献巨大。
常见类型的感染,包括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EB 病毒和 HPV,贡献了超过 15%的癌症发生。但这只是个合并考虑的数字。因为有些癌症并非是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所以拖了后腿。假如将癌种细分,数字触目惊心。
上面这张表给出了各种致病微生物对各类癌症的 PAF 值(为方便阅读,有结构上的调整,但忠实保留了原始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乙肝及丙肝病毒的感染,对肝癌发生的贡献超过 75%,幽门螺旋杆菌对胃癌发生的贡献接近 60%,而几乎 100%的宫颈癌和鼻咽癌发生分别归因于 HPV 和 EB 病毒的感染。
那致病微生物感染对癌症的死亡贡献有多大呢?请看下图:
我们可以看到,几乎 100%的鼻咽癌和宫颈癌死亡,超过 75%的肝癌死亡,以及 40%-50%的胃癌与霍奇金淋巴瘤死亡,都可归因于微生物的感染。
以上这些数据共同说明了,只要国家加大力度推广病毒疫苗接种和其他公共卫生的建设,就能够显著甚至能够杜绝某些类型癌症的发生,并且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
事实上,我国在这方面并没有落下。这一份研究特意选取了风险因素暴露超过 10 年并出现终点事件(即罹患癌症或死于癌症)的样本。但在过去的十年甚至更早以前,针对各类病毒的疫苗接种已经在全国推广。
因此,乙肝和丙肝这一块的数字,只是很多年前没有大规模接种疫苗所造成的延迟效应。近期,针对 HPV 的疫苗已得到批准上市,加之经济的腾飞以及环境卫生的改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因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致的癌症发生与死亡将会大幅度降低。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新鲜蔬果摄入不足对我国癌症的发生与死亡的贡献也不小,甚至比过量饮酒还危险(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有些喝太多酒的来不及得癌症就挂掉了)。
有的人说,戒烟好难,但多吃点新鲜蔬菜水果总不会很难吧。当然要值得提醒的是,这里的蔬果指的是新鲜的,而非腌制的。像泡菜那种高盐、深加工食品,与胃癌的发生是有较强关联性的。
总结:整天烟酒不断光吃肉不吃菜又不注意卫生的死肥宅,可是癌症的高危人群呢。
知友热评
不抽烟不喝酒,但是喜欢腌制食品是不是也……
SThy Zun
一周吃那么一两回没事,不能脱离剂量谈毒性嘛,但天天吃就……
作者 回复 SThy Zun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