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
「全面展现全球历史文化风貌,趣味解读世界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上古神话到当今各国八卦,我们为您一一讲述」
作者:不辣的妈
来源:不辣的妈(id:buladema)
做事业,能干到他那样高度的不多;而教育孩子,能比上他的少之又少。
一个家庭,没有父亲的参与,母亲一个人能不能把孩子养大?
答案是肯定的。
但男人和女人之间还是有很多差异的,母亲一个人不可能既兼任父亲又兼任母亲的教育角色。
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教育,无论母亲多么强大,教育出来的孩子,还是缺了些什么。
如果一个家庭里,父亲既有高度,又顾家,还会教育孩子, 这不但是这个家庭的幸运,更是孩子们的幸运。
近代史上,就有这么一位父亲,堪称父亲们的典范。
他不但自己很牛,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个个很牛。
他也再一次完美的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
好的教育,还是得拼爹。
他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这个爹当的到底有多好,不妨来看看他的孩子们。
梁启超一共有九个孩子,“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说的就是他们家。
“三院士”分别是他的长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五子梁思礼,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其他几位分别是诗词研究专家、军官、图书馆学专家、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等,没有一个人拖后腿。
这样的家庭,自然让人羡慕。
最强老爸梁启超到底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他的很多理念现在依然不过时,值得很多父母学习。
当爹,再忙也有时间陪孩子
“工作太忙,真是没时间陪孩子,觉得愧对孩子。”这是很多现代爸爸嘴里常用的话语。
可是,能用多忙呢,忙的连每天陪孩子吃顿饭都是奢侈?那你再忙,有人家梁启超忙吗?
作为社会活动家,他忙着参加戊戌变法和公车上书,推动君主立宪,支持新文化运动,那个时期每一次新的变革,他几乎都是积极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作为学者,他是创建近代史学理论的的代表人物,他是清华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他在目录学,图书馆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著书立说,积极参加“诗界革命”和“小说革命”,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就是这样一个大忙人,他没有说他没时间管孩子,而是对每一个孩子的事都尽心而为,事无巨细。
孩子生病的时候,他亲自探望、护理,孩子平时穿什么衣服,他都要过问,甚至女孩子衣服的花色,他都会提出建议。
梁启超主要通过家信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他写的家信共有400多封,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进行不同的鼓励和指导。
我们经常用“父爱如山山不语”来形容父亲的爱,梁启超对子女的爱却不是这样,他把对子女的感情,热烈地用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他的爱。
他给每个孩子起了不同的昵称,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父亲心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
他称大女儿思顺为“大宝贝”、“我最爱的孩子”,他给三女儿思懿取了个外号叫“司马懿”,小儿子思礼叫“老白鼻”(老baby)。
在儿女的心中,与父亲的感情是最重要的,他们也愿意成为让父亲骄傲的孩子。
做人,三观必须要正
父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
梁启超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做对社会有益的事,他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如此,不管做什么,只要做的是对社会有用,他都支持。
他一生致力于国家民族的事业,他的《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慷慨激昂,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家国情怀。
他非常重视孩子的品行教育,认为
做人第一,能力在其后。
他说“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越多越好;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却是越多越坏。”
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孩子们都懂得坚守自己的底线,也有自己心中的家国。
他9个子女,曾有7个留学国外,但学成后无一例外都回到自己的祖国效力。
他的两个儿子梁思成和梁思永宁肯颠沛流离也不肯留在北平为日本人效力,逃亡途中,他的大儿媳林徽因曾对孩子说,如果真是到了那一天,他们宁愿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也不会向敌人投降。
做事,有用更要有趣
梁启超的孩子们,都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而是各自选择了不同的专业,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因为喜欢,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中也更能做出成绩,而不是专门为学而学。
这一点,跟他们的父亲梁启超也有莫大的关系。
梁启超认为,在对社会有用的基础上,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兴趣非常重要。
他一方面给孩子建议,另一方面尊重孩子的真实想法,他说“人生没乐趣,要来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