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思录
低风险理财社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600837终止交易 老牌券商海通证券落幕 ·  12 小时前  
财经杂志  ·  十年间A股市值增长倍数十强公司 ·  16 小时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耶鲁The Budget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集思录

2024年收益69%,但我不敢傲娇

集思录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1-03 22:36

正文

第10年的总结了,每年开个新帖,再记个流水账。

写总结写的是个流水账,不过也算是个思路上的记载。每年重新写的时候,都回头看了一下上一年的总结和展望,也能发现自己当年的投资逻辑的出发点以及错误的原由吧。

1、2024年回顾。

2024年的主题词,其实就是黑天鹅了。全年两个黑天鹅,一个2月份的负向黑天鹅、一个9月底10月初的正向黑天鹅。两处都是历史极值。全年全A收了一个13%的阳线,但是从年初一路体验到年底,感觉和结论是两种世界。

1-2月份负向黑天鹅,是中小盘股跌幅的极值。中小宽基的跌幅都创造了历史极值。其来源,回过头看,一方面是23年微盘股堆积了大量的流动性、同时由于在业绩窗口期上,这两年疲软的基本面,导致企业业绩预告雷多于喜,再加上DMA中的爆仓导致的。

2月份暴跌出清后,随着国家队的持续增持,在信披空窗期后,市场出现了大幅的反弹。反弹持续到5月中旬后,由于还是没有基本面的支持,市场再次进入了下跌区间,这波下跌其实是对投机资金的进一步下杀,持续的阴跌,几只没有财务造假的但是经营困难的正股跌出了面退。这波持续4个月的阴跌其实还是对无基本面改善的增持救市的自然修正。

再之后就是9月底的正向黑天鹅了。先是9月中旬后,国家队开始明显增加增持力度(好听点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之后924的三部门新闻发布会。而最核心的就是926的会议,“努力提振资本市场“,8字真言,一个字值100点,8个字把上证直接从2800干到了3600去。这是个涨幅和流动性的正向黑天鹅,A股的成交额创了历史极值,1008开盘的集体涨停(增加的市值也是历史极值)也是注定成为后续教材中重要的时刻。

10月往后,就是一个流动性流入A股、再外溢形成轮动的传统走势。显示权重蓝筹在9月底10月初把指数拉起30%多,之后流动性外溢到各种投机板块上,炒涨跌幅、炒低价、炒各种名字,炒代码。6月份还要面退的企业,在流动性的加持下可以翻几倍。这段时间,把筹码价值和流动性溢价体现的淋漓尽致。

回头看,这些黑天鹅,到底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呢?亦或者是时间的偶然+发生的必然?

从监管上,也能看到24年的变化。这里的监管分为两个方面吧,一个是对交易行为的交易监管、一个是对企业实质的实质监管。在8字真言之前,交易监管和实质监管都还是极其严格的。首先、监管的大基调,是年初推出的国九条,最严的退市规则、最严的带帽规则。之后就是无数的关注函、问询函。然后再6月-7月、企业面退环境最严格的时候,交易所依然卡了部分企业为了避免面退的停牌申请。

而在8字真言之后,交易监管就变了。因为在8字真言的加持下,没有哪个部门愿意去背上市场下跌的骂名,以前的骂名是投资者给的,他们承受得起,真言之后的骂名,是XX给的,他们承受不起。于是乎,可以看到,异动停牌在短期内消失了,欢迎短期资金的言论出现了,包括ST里的保壳的关注函,年底发的都少了。监管为了活跃市场,在交易监管上做出了很多放松,也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但是国九条加持下的实质监管,依然没有放松。立案还在继续、重整受理数量也是最近几年最低的。年内申请摘帽而在当年未获批的数量也是历史最多的。这一块的力度,并没有因为为了活跃而放松,保持着有序推进。

ST方面,依然是个讲故事大于企业改善的投资环境。只要没在2月和5、6月的暴跌中挂掉的企业,只要有个故事可讲,依靠着炒作的推动、在无法证伪的周期就能造出行情来。可能是炒代码炒故事最极致的地方了。因为每年的大牛股,都在年底基本上被事件证伪。但不妨碍在中间的活跃。

然而,还是前面所说的,监管的口径还是从严的。比如国九条、也比如24年底,最高院和监管时隔12年后再次更新了破产重整会议纪要,同时证监会同步发布了上市公司破整征求意见稿,大幅从严了破产重整的各项条件。这两年ST里的大牛股基本都是重整股,然而这两年最著名的财务造假退市的,也都是重整股,23年的博天,在重整成功后立即被发现财务造假退市;24年的卓朗,是原来的ST松江破整后,今年被发现财务造假退市的。

摘帽方面,原来的时间+流动性游戏,在严格问询和窗口指导下,时间已经不复存在;流动性则完全看全A市场环境,6-7月流动性萎靡的时候,啥都不行…监管口径也极其严格,今年是上交所相对放松,把历史遗留的都给放行了。而深交所还卡了好几只年报后申请摘帽的。

保壳方面,依然毫无意义,有保壳行为的也不算很多,有行为也难以走出好走势。今年的ST,反而是控制权转让的,在并购放松的大背景下,走出了很多只很牛的标的。

2、职投第三年
24年是职投的第三年。全年的思路其实是延续23年的思路,把控制回撤放在首位。随着分仓标准的持续降低,整个思路还在出现变化。以前,会想着寻找超预期、寻找有故事的单标的获取单票超额,而现在越来越变成守株待兔等待高容错的β行情。在问询摧毁了摘帽时间表后,日历效应成了赖以生存的法则。本质上就一直在做日历+拍脑袋前移或后移的游戏。好处是在风险效应大的今年,靠着日历躲过了很多大波动,也靠着日历抓了一部分正向收益。坏处就是,日历这东西,如果碰见大牛市,很低的年内平均仓位,意味着一定是大幅跑输的。所以最终能看到,赚钱都是天给的,所坚持的东西,恰好契合了当下的环境,仅此而已。这几年职投下来,看到的策略很多,但是能接受的不太多。人吧,都有路径依赖,经历、看过的、体验过的、摔倒过的、综合而成了你的底层逻辑和底层信仰,然后也只能学习和接受那些和你的底层相契合的东西。

3、25年会是怎么样?
25年初,我们面临的是什么呢?高流动性溢价后的各标的相对高位、最严格的监管条件开始实行、改善并不明显的企业基本面。
ST上更是,相对高的水位下,要迎来最严格的带帽制度、迎来可能是最近10几年数量最多的新ST、最严格的重整条件、摸不清卡点的摘帽条件。这些个条件,都需要一些其他的正向因素来对冲,可能是可预期的3月份的会议,也可能是其他未知的缓冲措施。

想起了年中有段时间,舆论上有个说法,说不让发表对比日本的研究了。但在下半年,走的越来越近了。今天又看到一篇文章,比较“渡边太太”效应和这两年的guo运YYDS的。咱们其实都在走别人走过的路,付出别人付出过的代价。奇迹,只不过压缩了中间的时间、或者对代价进行了时间错配而已。该走的路程还是要走的,有些周期,那是自然规律。

24年,以可用资产基数计,净值1.6929,最大回撤4.221%。感恩这个市场的,坚持积累的复利,除了收益率之外的盈利记录都是今年创造的。25年的展望,借用兽楼处的跨年文章的关键词吧,“跟走着、一直等、有很多转机都在发生”,只是这3个词怎么排序,是个玄学。

关注集思录微信

特别提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