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先生MrFinance
金融先生是由哈佛、清华及交大校友打造旨在解决大学生金融求职问题的全球实习领先品牌。进入并建立顶级金融企业的寒暑假商科实训项目,遍布纽约、伦敦、迪拜、新加坡、香港及上海等地。教职场需要的金融,用学生喜欢的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法询金融固收组  ·  资金与现券都僵在这了 ·  14 小时前  
法询金融固收组  ·  刚刚,万科大股东深铁借款28亿支持偿债! ·  昨天  
国际金融报  ·  券商部署DeepSeek,各有什么打法? ·  昨天  
中金点睛  ·  中金:基于自由现金流的选股策略探讨 ·  2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华为2025届校园招聘全球启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先生MrFinance

十年前我尚且知道要考学校,现在却不知如何是好。

金融先生MrFinance  · 公众号  · 金融  · 2016-12-20 11:58

正文



“可能这不是一篇让你心情愉悦的文章”


1、

结束一天工作,我约上几个朋友坐在烧烤摊前大口地吃肉。身旁的师兄放下啃得精光的鸡翅,冷不防冒出一句:“你以后准备干嘛?”

我扭过头看向他,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这个问题我已经听过无数遍,但很遗憾,我至今没能找到答案。

我自认不是个努力的人,读书时总是浑浑噩噩的,从小就没少被班主任批评过。


于是每次考试考砸、作业写错、甚至在小卖部偶遇到老师,都免不了接受一顿面谈:“你每天这么漫不经心的,以后能干嘛?”

对于这句话,我从来没放在心上过。学生时代的我们能干嘛?无非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好学校,这样母校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而我身边的朋友,大多有着明确的目标。有的会在桌面刻上某个名牌大学的名字,有的早早定好出国的计划,也有的认为能上本科就是最大的满足。

还记得百日宣誓的时候,班主任叫我们每个人提前将自己的目标写在小信封里,等到宣誓那天在讲台前大声朗读出来。

那时全班人在课上洋洋洒洒的写着,不出十分钟全班的信封都收齐了。班主任看着讲台下一众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

而我也跟着人群喊着:“考上大学就解脱了!”,便只奔着这个目标前进了。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我们所认为的“解脱”,竟会让我们更为难过。


2、

踏入大学的一刹那,我似乎得到了解脱。但没有了刻板的教科书和提纲,我却渐渐陷入了漫无边际的迷茫中。


曾把各大海峡倒背如流的我,突然发现这些知识没了用武之地。而每天上课不外乎是做present、看别人做present,但做完也并没得到什么。几年下来大家最熟悉的不是书本,而是哪个老师不点名。


似乎大家都在一瞬间失去了追逐的目标,我们之前一直渴望的“自由”,如今反倒显得无所适从。

我开始不断问自己:我究竟在干嘛?我想干嘛?


于是像很多人一样,我决定去找工作。我在内心告诉自己:忙起来就好了,总会找到自己未来该做的事情的。


而后,我开始写文章。这是一份相当体面的工作,稿费也不低,刚开始那个月,我每天能想出好几个选题,两三天便能写出一篇文章。


看着自己逐渐鼓囊的钱袋,我告诉自己:做个作者挺好的,我终于找到能为之奋斗的事情了。


但这种日子没能维持多久。因为我遇到了最严重的问题:我似乎写不出东西了。


3、

发现这个问题,是在一次选题会中。以往我总能一人讲上好几十分钟,于是主持会议的Jame总会特地留许多时间给我发言。但那天坐在会议室里,我一个选题也没有,一个故事也讲不出来。


Jame似乎以为我在开玩笑,打趣我道:“别闹了,你不是劳模的代表吗?”,但我只是摆摆手,敷衍道:“让下一个发言吧,我先想想。”,我茫然地看着大家的眼睛,心里安慰自己道:没事的,出去走走就有灵感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之后的几次会议,我要么呆坐在会议室里,要么强迫自己想出一些枯燥无味的话题,大家听完后只能委婉地说:“嗯...似乎并不是很有趣。”


我开始害怕参加会议,害怕发言会轮到我头上,害怕面对自己手足无措的样子,更不想承认自己江郎才尽的事实。


我再一次陷入到茫然中。但这一次的茫然似乎更加致命,我并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只能任由它将我侵蚀。


坐在下班回家的车上,看着两边不断倒退的霓虹高楼,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放弃的想法。我曾梦想过一手一脚在这座城市中打拼出自己的天地,在这群高楼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此刻的我别谈什么宏图大志,就连能否继续写下去都是未知之数。


突然想起曾问过宿舍里每天打游戏的朋友:“你以后想干什么?”


4、

他紧盯着屏幕,手里的鼠标按得哒哒响,头也不回的说:“没想好,顺其自然吧。”,我不由得取笑他:每天这么游手好闲,当然是没想好了。

但如今我却跟他没什么两样,都是生活中迷途的羔羊。


但我虽然手足无措,却似乎还能以“我还是个学生”的理由来聊以自慰。而跟我一起啃烧烤的师兄,则没了这个借口。


前几天他高中校庆,回到母校去参观的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十年前我尚且知道要考学校,现在却不知该干嘛。”


我明白他所想之事。毕业后的他没回家乡,而是留在一家小酒店做管理,但工资却仅仅够养活自己。跟几个同事合租在一家两居室的房子,为了省钱还只能睡沙发。


他也给过自己一个目标,那就是买套房,在这个城市扎下根。但现实是,他连存款都没有。

之后他毅然决定辞职,到了一家私企做销售。但是公司小,他只能包办了人事管理、工程,甚至有时要跑腿去送货。但虽然干的活多且累,却还没普通白领赚得多,感觉碌碌无为的他背起行囊,跟几个朋友跑到深圳寻找机会。


但在深圳的日子,他的处境似乎更糟糕了。首先自己技术不精,其次,销售也不怎么样,毕竟上份工作做的太杂了,很多用人单位只是做了简单的面试,就没有然后了。


在回来广州的那天,他坐在售票大厅外的石凳上,看见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拿着一张地图迷茫的张望着周围陌生的环境。


他说在那一刻他不由得想到,自己其实比这个年轻人更加迷茫。起码,那个人手里还有张地图。


“我能怎么办呢?”,回来后的他没了初识时的锐气,只是喝着闷酒。“合租房的沙发能住一辈子吗?”


那天吃完烧烤出来,师兄突然一屁股坐在马路旁,点起一根香烟,说:“我最近想了想,打算考研了。”


我有点吃惊,问道:“都工作这么久了,又要回去读书?”

他弹掉衣服上的烟灰,语重心长的说:“我想多份学历多份机会,到时候总比现在强吧。”

“所以你读完研打算回来做什么?”,我转过头问他。

失修的路灯在不断闪烁,深夜的街道像死一般沉寂。他没有回答,只是慢慢的站起身来,走向了更加漆黑的街道中。


5、

其实从一进入校园开始,我们便有点不知所措。先是随波逐流,疯狂加入各类组织,后来赶着去实习,一头扎进庞大的海洋里,抓到哪个地方招人便觉得是救生衣。


或是听闻身边有人要读研,感觉自己也应该尝试下,便又茫然的开始尝试。 总是告诉自己:“要努力,要坚持”,却找不到用力的点究竟在哪里。

但即使是离开了校园,似乎也逃不出迷茫的怪圈。


最近一次下班回宿舍时,我坐上了一台专车。司机看见我的地址是学校,便问我:“你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我点点头表示承认。


隔了半响,司机突然冒出一句:“你们读大学的学费是不是很贵呀?”,我苦笑着答道:“反正我自己是给不起。”


不知是不是我的答案刺激了他,他突然长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家里三个小孩,要是以后都上了大学,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说不让他们念吧,又没文化。让他们念吧,我实在供不起。现在开这个车也赚不了多少钱,我都不敢回去告诉他们。”

似乎是感觉自己说得太多,司机将收音机的音量调大,没再说什么。而我坐在车里,却反复思考着他的话。我所面对的迷茫大约是我自己的,但他的迷茫却联系着一整个家庭,而这种赤裸裸的无助却又不得不被他一个人独自承担着。

在动笔写这篇文章时,一位编辑说:“迷茫是不分年龄的。”,我十分赞成这句话,但现在我意识到一个更可怕的现实: 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们的迷茫并不会消失,只是越来越露骨,所牵涉的人和事也越来越多,更难以被击碎。

最后


6、

我曾想过在最后这里,留下一段让人振奋或暖心的文字。比如像是其他编辑提出过的:“也许迷茫并不是一件坏事?”,或“有些迷茫会逼着我们进步”等等。


但在再三修改之后,我还是把这些文字全部删掉了,因为这些并不是我内心里真正的想法。


我们再也没有穿着校服时的苦恼了,那时的苦恼大多是清晰的,无非是学习、父母老师的压力、同学间的矛盾,我们曾无时无刻祈祷着能躲避开他们。


但等到不再需要躲避他们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世上的一切都躲不过了。


这也许才是今晚我内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


文章来源:经授权转自我要WhatYouNeed

编辑:MF大菠萝

封面图:MF吴彦祖



金融先生

www.mrfinance.com.cn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