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拒绝大师,大师们对世界的贡献有目共睹。
真正的武学大师是应该有的,只是他们已缈如鸿影、踪迹难寻。
当然,东郭先生式的冒牌大师也不少,他们混迹于社会,瞎吹胡蒙、招摇撞骗,败坏了武术和传统文化的名声。
这样的人一多,便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对此,社会怎能坐视不管呢?
在这个鱼蛇混杂、泥沙俱下的时代里,靠祖荫、靠自封、靠媒体炒作,都不是检验人才真假和成色的可靠渠道。
真正的人才,要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检验。有道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
制定公平的比赛规则,让人才同台竞技、各展其长,优胜者能够脱颖而出,是大大小小的各类人才最大的愿望,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福祉所在。
如果开放搏击竞技市场,让各类身怀异禀者有登台较量表演的机会,不是更能宣泄人们的情绪吗?
竞技产生的大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师,功夫摆在那里,人们自然会服气,宣传起来、崇拜起来也才会有底气。
阶层板结、人才沉底的社会不是能创造奇迹的社会。
回避竞争的既得利益者,一旦否定竞争,再伟大的事业,都有可能陷入后继乏人的境地。
XX东西博大高深,普通人欣赏不来,很多时候这是一句笑话。真正的大师必须在公开的讲台上,市场上去赢得信任。
中国武术的灵魂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道家的虚静无为还是儒家的积极进取,背后都是一种周正的人生态度。
以此为支撑,可格斗、可力胜、亦可智取、可变化。
用李小龙的话来说就是:“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能简单把武术理解为一种技击术,它的内涵比技击深广得多。
换句话说,中华武术不是技击,而是一种道。
但是,如果它不是技击,那它是什么呢?“道”在中国武术中究竟体现为何种形式?如何理解“侠以武犯禁”这句话的内涵……中国武术界必须回答这些问题。
绕和躲都无济于事,徐晓冬并不算强大的拳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在银幕上打败对手并不是真正的胜利,真正的胜利只能来自于竞技场上确定无疑的击败对手。
“道”可以突出健身的功能,但以身体修为实现对道的追求的路径还是武术吗?
面对凶猛的泰拳和实用的西方技击术,人们忍不住疑惑发问。
中国武术可以不强调技击性,可以用玄虚的表达滤去自己的野性,但世界终究是讲实力的。
所谓大师,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则人莫能辱之,亦不能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