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四个字好像一声号角,迅速而猛烈的改变了我们身边很多东西。快到很多时候连消费者自己都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怪不得百事可乐CEO Indra Nooyi 会说“这届消费者太难懂”。(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搞不懂这届消费者的,除了快消恐怕还有中国的电视行业。互联网电视一词的出现,彻底的改变了这个以往拥有“三大件”光环的产品。关注我微博的人也知道,最近就是因为电视让我和大熊老师撕了起来。大熊提到,互联网电视因为内容的丰富让行业焕发了新生,使得硬件都没那么重要了。帮助那么多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转型,我自然对硬件和技术有“执念”,几条微博讨论下来,连双方粉丝都跟着一起开上了圆桌会议。
【何谓互联网电视?娱乐场景重回客厅】
首先我们要清楚,当我们谈论互联网电视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有人认为是可以联网的电视、有人认为是互联网企业出品的电视。
或许正是因为公众对于这一概念的认知模糊,才让很多厂商把互联网电视几个字当成了公关的武器。因为是互联网,所以应该更新潮、因为是互联网,所以应该低价、因为是互联网,所以要颠覆传统电视厂商。当树立起一个假想敌之后,接下来一切的市场行为似乎都有了正当理由。互联网电视带头打起价格战,以破坏性低价进入了市场。这是互联网电视概念中有关“互联网公司出品电视”的部分,因去渠道化从而可以提供给消费者更低的价格。
然后呢?互联网电视当然不能以低价作为主要卖点,因此很多厂商捡起了互联网电视概念中的另一要点——能联网的电视。丰富的内容开始成了互联网电视的另一大卖点,各个视频平台、版权方一时炙手可热,所有的厂商都想为自己建立起更丰富的内容库。以往只能出现在电脑和手机上的小屏内容,像是网剧、欧美日韩剧包括动漫和直播等等,如今都能出现在大屏上。可以说互联网电视让娱乐场景重新回到了客厅。
【忽视产品属性,硬件成最大短板】
就像大熊老师说的,内容和价格成了互联网电视销售的主要因素。可关于硬件影响不大这一观点,恐怕我无法苟同。
如果说硬件不存在影响,那互联网电视丰富了电视这一产品的功能性、让娱乐重回客厅、改变了网生一代对电视对弱需求。更低价的产品加上更丰富的使用形式,造就的本应是市场需求的飙增。可如今的互联网电视市场,只能算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原因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在于硬件。很多厂商将资源过多的投入于节目版权的购买中而忽视了对硬件对把控,加上自身基因上对于技术对缺失,最终导致互联网电视的低质低价。
其实从目前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也能看出,消费者需要的是更好的商品而非更便宜的商品,电视这一产品也一直在消费者心目中存有一个常识性价位。如果以突破常识的低价吸引购买,最终又因产品质量而消耗口碑,无疑是一种杀鸡取卵的玩法。
以内容的丰富来扩大客群是个正确的逻辑,可如果在硬件上连最基本的合格线都达不到,那传统电视厂商+互联网运营商分分钟就能将很多互联网电视清退出场。
互联网电视也是电视,消费者无法忽视其产品属性,没有表现力强的屏幕音响、没有保障性高的质保和售后服务,拥有多少内容都是对资源对浪费。如果因为硬件问题影响出货量,在寻找内容合作方时也会增加隐形成本,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厂商集体进化,未来电视值得期待】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厂商越来越多了。不仅传统电视厂商开始注重内容的搭建,互联网电视厂商中也涌现出了很多优质产品。
像老牌厂商夏普、夏普等都和爱奇艺有合作,LG建立了于智能手机的无线连接,海信与优酷推出定制机等等。内容的补足让老牌厂商拥有了更多的竞争力。
目前来看,传统厂商与带有互联网基因的互联网企业相比,还不是很有优势。传统厂商所不具备的是互联网企业较强的营销能力和生态入口。乐视超级电视和小米电视都是很好的例子。一个通过内容平台和手机等产品组成生态矩阵,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入口来达成购买。另一个则善于营销,用新颖的社群玩法和粉丝效应创造爆品。
当然,除了营销外,互联网电视厂商在硬件上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越来越多的厂商突破了技术壁垒,推出了在硬件上超越传统厂商的产品。比如最近发布的爱芒果快乐电视就利用了创维的技术和供应链优势,推出了拥有远超OLED的量子点屏幕技术,在色彩表现上比OLED电视足足提升了一成。包括推出拥有4000R曲面比率的曲面屏幕,实现均匀屏体亮度在整体行业内都有突破性的意义。再加上华为芯、IP定制、UI定制等等细节上的补足,爱芒果TV在硬件上可以说配得上“芒果硬了”这个发布会主题。加上湖南卫视给予的IP特权,爱芒果TV几乎不存在短板。
【结束语】
其实本来就不该有什么互联网电视、传统电视之分,有的只是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对产品不断的优化。不管是老牌厂商还是新兴厂商,我愿意看到的还是厂商对于整体娱乐场景变化下的不断跟进。
继续对未来的客厅娱乐保持期待吧!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长按下图关注。预告:手机系统大变革
点"原文"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