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于2004年创刊,由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51好读  ›  专栏  ›  国际循环

【HRS2017】Reveal-AF研究:静默性房颤在高危患者中常见

国际循环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5-15 18:09

正文


  “我们知道心房颤动(AF)引起的卒中与伤残率、死亡率和成本的增高密切相关,心房血栓的形成并不取决于其他的AF症状是否存在,并且,口服抗凝药可降低与AF相关的卒中风险。”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医学教授James A. Reiffel在美国心律学会2017年科学年会上说。因此,临床医生应该给予静默性(无症状性)AF与有症状性AF同样的重视。


  这项前瞻性、单组、开标、多中心研究通过在高危人群中应用植入式心电监护仪(Reveal LINQ 或 Reveal XT,美敦力)来确定未诊断过的AF的发生率。主要终点是患者在18个月时发生持续≥6分钟的AF。患者入选条件为CHADS2评分≥3分,或2分且至少有一项下列合并症:冠心病,肾功能损害,睡眠呼吸暂停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共有394例患者接受了植入式心电监护仪。AF检出率为6.2%(30天),29.3%(18个月)和40%(30个月),平均检出时间为123天。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监测时间限定在30天内,超过3/4的患者的AF会漏诊。在符合主要终点的患者中,有56.3%的患者服用抗凝药,14.8%的患者在随访期间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研究人员Verma说,这项研究“不仅检测出了AF,而且在半数以上的病例中,参与治疗的临床医师认为,启动抗凝或预防卒中的治疗非常重要。”他指出,对于有可疑症状且危险因素与该研究相似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植入式心电监护仪来筛查AF;但在该装置广泛应用之前,还需更多的研究以及成本-效益评估,还要考虑患者的喜好。从患者角度来看,该项技术深受欢迎,而且植入这种监护仪的并发症非常低。


参考文献

Reiffel JA. C-LBCT02-05. Presented at: Heart Rhythm Society Annual Scientific Sessions; May 10-13, 2017; Chicago.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