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是由于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或血管阻塞,导致缺血及脑损伤的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严重威胁到我国居民生命健康[1]。我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患人数已达 1,242 万,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每 10 秒就有 1 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 28 秒就有 1 人因脑卒中离世[1]。除致残、致死外,还有一个卒中后风险往往会被家属和患者忽视——营养不良。
2024 年 10 月 29 日是第 19 个「世界卒中日」,主题为「体医结合,战胜卒中」。本次卒中日,丁香园聚焦卒中后营养管理问题展开系列活动,在前期通过问卷形式对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神经重症(NICU)4 个科室共计 100+ 位临床医生进行调研,获取了他们对于卒中后营养不良的认知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83% 的卒中患者接受过营养风险筛查,93% 的营养不良/营养风险者接受了干预,在营养干预的方式上,67% 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补充,在进行营养补充治疗选择的考量上,营养成份是最受关注的因素。虽然接受营养筛查和干预的卒中患者比例并不低,但「SAPIM」每一环节的执行在不同科室存在分布不均,营养支持并未覆盖到每一个卒中患者,加强对卒中患者营养管理的认识刻不容缓。(SAPIM:营养风险筛查 Scre ening——营养状态评估 Assessment——营养支持方案制订 Plan——营养支持方案实施 Intervention——监测和随访 Monitoring)
卒中后营养管理是一场多学科协同战,涉及到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临床营养科、康复科、神经重症(NICU)、护理等多团队的全程护航。因此,丁香园对来自不同科室的 6 位专家就卒中营养管理进行了访谈。今天,我们就让我们集合各学科专家智慧,来看看如何共同打赢卒中后的营养战。
为什么要重视卒中营养管理
卒中患者容易因病出现吞咽障碍、意识障碍、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等,在这些情况影响下,患者可能缺乏进食意愿、吞咽过程中出现呛咳、吞咽困难影响进食量,最终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因此认为卒中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风险人群[2,3]。
卒中后营养不良显著增加卒中相关肺炎、消化道出血等卒中并发症的风险,延长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卒中后致残率和致死率风险[2]。FOOD 研究显示,当校正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卒中后营养不良是 6 个月死亡(OR 1.82,95% CI 1.34~2.47)和不良预后(mRS > 2 分;OR 1.52,95% CI 1.05~2.21)的独立危险因素[2]。
《中国卒中营养标准化专家管理共识》指出,入院 24~48 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可以明显降低感染和死亡的风险[2],《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指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尽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建议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下,应早期(入监护室 24~48 小时内)启动肠内营养治疗[4]。
想了解更多卒中患者营养管理的意义,点击下方视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潘速跃教授为您详细解答!
怎样进行院内卒中营养管理
一般而言,从入院开始,卒中患者就已经被纳入营养管理流程当中,住院 24 小时内卒中患者会接受营养状态和营养风险评价、吞咽障碍的筛查,有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卒中患者,需要进一步营养评价[2]。临床医生可以用营养风险筛查 2002(NRS 2002)、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K)和简易营养评估工具(MNA)等对卒中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态评估[2]。
对于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医生将对患者的热量、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素的需求进行评估并制订营养支持治疗方案[2]。肠内营养是卒中患者首选的营养支持治疗途径,包括胃内喂养和空肠内喂养,肠内营养具有刺激胃肠道蠕动、刺激胃肠激素分泌、改善肠道血液灌注、预防急性胃粘膜病变、保护胃肠黏膜屏障、减少致病菌定植和细菌移位等优势[2]。与单纯的膳食营养补充相比,使用肠内营养制剂更是有直接提供营养、保护胃肠黏膜、方便监测管理等额外优势[5]。
对于不同的患者,医生会个体化定制不同的肠内营养方案,一般的卒中患者、有肠道功能损伤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重症患者等情况都需要不同的肠内营养干预方案。对于胃肠道功能正常患者,首选整蛋白标准配方,有条件时选用含有膳食纤维的整蛋白标准配方;对于消化或吸收功能障碍患者,可选用短肽型或氨基酸型等预消化配方;对于糖尿病或血糖增高患者,可以选择糖尿病剂型的长链营养配方,有助于血糖控制,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用量[2,6];对于高脂血症或血脂增高患者,可选用高蛋白低脂配方[2];对于限制液体入量患者可选用高能量密度配方[2]。
治疗过程中,医生还会全程监控患者的各种指标,尤其是血糖,因为无论是高血糖还是低血糖状态,都与神经重症患者的不良预后和病死率密切相关[4]。此外,还会监测腹胀、腹泻、胃肠道功能和误吸风险等情况[2,4]。在出院前,会再次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营养评估通过多学科团队,制订性化营养支持方案和随访计划。同时,医生会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确保出院后能够持续执行营养干预计划。
神经内科的卒中患者如何进行贯穿院内外的营养支持治疗?需要手术的卒中患者又该如何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点击下方视频,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付剑亮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万杰清教授为您详细解答!
康复期患者及家属如何与医生合作进行卒中营养管理
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能够加速疾病恢复进程,预防并发症,减少残疾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7]。吞咽功能的康复治疗对于卒中患者的营养状态有着重要意义,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间接吞咽训练、摄食训练、咽部反射训练、感觉刺激、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手段等[7]。
康复期间的营养干预也不容忽视。最重要的是要配合医生的营养干预方案,除此之外,膳食干预的同时也可使用营养制剂,尤其是在日常膳食无法达到营养素目标时。膳食干预首先要关注患者可以接受的食物质地和性状,对于咀嚼、吞咽有问题的患者,食物性状应当遵循医生建议,针对吞咽障碍的患者将固体食物改成泥状或糊状,稀液内加入增稠剂可以增加粘稠度,可减少误吸,增加摄入量[8]。
想了解更多卒中患者康复期如何进行营养管理?点击下方视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胡昔权教授为您详细讲解!
卒中患者的膳食模式应当强调平衡膳食,三大供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供能比例要恰当;主食、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来源等要充分摄取,保证食物的多样化[9]。医生建议日常膳食应遵循「211」原则,即假设以餐盘显示食物比例,餐盘的一半是蔬菜且以深色叶菜为主,四分之一是肉类,剩余四分之一是主食。烹饪方式建议以蒸、炖为主,减少煎炸和重口味食物。通过膳食干预和特殊营养制剂,家属和患者能更好地配合卒中康复期间的营养干预。
卒中患者的营养管理具体该如何做,怎样进行日常膳食搭配或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点击下方视频,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吴江教授手把手来教您!
在卒中患者疾病全程的营养管理中,护理人员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护理人员如何与医生及患者配合打好卒中营养站?点击下方视频,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黄超护士长为您详细解答!
营养管理贯穿于卒中患者疾病的全程,从入院 24~48 小时内的营养风险筛查,到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及时发现具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并针对性地进行营养支持方案制订,并做好营养支持方案的实施,以及在出院后继续进行营养状况监测和随访。「SAPIM」每个环节的落实,有赖于对卒中营养的认知提高,以及各科室医护人员和卒中患者的共同努力。
看到这里,您是否对卒中患者的营养管理有了更深的了解?您还有哪些疑问未能得到解答?丁香园携手众多科室专家,共同打造重磅内容——《卒中营养 12 问》答案书,为医生及患者提供兼具专业性和实用性的宣教工具,图文并茂解答关于卒中患者全程营养支持的各种疑问,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阅读,让我们携手战胜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