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喜马拉雅须弥芥生活史策略调控的遗传学基础。生活史策略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即春化需求(vernalization requirement)和开花结实次数(parity)。对于春化作用,可以分为严格春化(obligate vernalization)、兼性春化(facultative vernalization)和不需要春化(None)三种。对开花结实次数,也可分为多次开花结实(polycarpic)、一次开花结实(monocarpic)和兼性(polycarpic/ monocarpic)三种。在喜马拉雅须弥芥中,FLC、FLM和MAF为三个同源、抑制植物开花的MADS-box类转录因子,它们的表达都会被春化所抑制,并在春化后重置。此外,这三个基因对于春化需求和开花结实次数的贡献程度不同(用图中分别用蓝色、青色和绿色表示,无色表示零贡献)。这三个基因的综合效应决定了春化需求(黑色实线框)和开花结实次数(紫色实线框)的阈值(threshold,由两个实线框中的两条虚线表示)。图中,
C. him
为喜马拉雅须弥芥(
Crucihimalaya himalaica
)。野生型喜马拉雅须弥芥为多次开花多年生。当敲除
ChFLC
基因后,植物变为多次开花多年生或二年生,并严格依赖春化作用。当进一步敲除
ChFLM
基因后,植物变为冬性一年生,并呈现兼性春化特性。当
ChFLC
、
ChFLM
和
ChMAF
三个基因同时缺失时,喜马拉雅须弥芥则转变为一年生植物。图中黄色代表整株或部分植物组织已经枯萎死亡。方便起见,图中只展示了连续两年的生活史。
(B) 十字花科其它植物生活史策略调控的遗传学基础。其中,
A. tha FRI
SF2
FLC
为冬性一年生拟南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
C. wal
为弱多年生植物(即兼性多年生和冬性一年生)卵叶须弥芥(
Crucihimalaya wallichii
),
E. che
为一年生植物小花糖芥(
Erysimum cheiranthoides
),
E. nev
为多次开花植物内华达糖芥(
Erysimum nevadense
)。
FLC
、
FLM
和
MAF
在不同植物中的表达模式具有差异性,大致可以分为春化稳定抑制型(stably repressed type,纯色加竖线)和春化短暂抑制型(transiently repressed type,纯色)两种。三个同源MADS-box类基因不同的基因表达模式和贡献程度决定了不同的生活史策略(参考图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