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值世界
新产业、新经济、新时代!——价值中国公号——1、中国领先的商业财经社会化媒体;由专家产生内容的新媒体。关注宏观经济、新兴产业、管理智慧、投资分析等。2、集聚企业家、经理人、投资者、专家学者、分析师的职业社交网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泰睿思  ·  华泰 | 哪吒2带火衍生品,潮玩IP龙头持续景气 ·  11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002594,历史新高 ·  昨天  
中国政府网  ·  国务院关于《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值世界

日本并没有失去20年?我们需要向日本学习什么?

价值世界  · 公众号  ·  · 2019-10-22 07:33

正文

徐静波,祖籍浙江。 曾是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中国大陆著作代理人。 1992年赴日留学。 曾给野村证券扫过厕所,12年后应邀在野村证券讲演了中国经济。 2000年创办中文网站“日本新闻网”,赔得一塌糊涂。 次年在东京创办日文版 。


1

我们需要向日本学习什么?

10月16日,徐静波在天津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日本企业的转型创新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启示?》的讲演,对日本企业的转型途径与创新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中国企业提出了建议。以下是这一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谢谢大会组委会的邀请,让我再度出席“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并作这一场主旨讲演。

(一)

面对危机,走出去


去年,我在这一个讲台上说过一句话: “华为的手机主要是在日本研发的”,说完这一句话,我发现不太对劲,因为触动了一些网友的神经,至今还有人在网上骂。 刚才在茶叙时间,几位企业家跟我说:“徐先生,去年你说的这一句话,其实是给中国的制造业服了一帖清醒剂,让大家看到了中日两国制造业的距离,也让大家知道了日本其实并没有失去20年,我们需要向日本学习。”

我说,我不是一名经济学家,但是,作为一名日本经济与产业的观察者,我想能够给大家带来邻国发展的最新动态。

去年这个时候,大家还没有感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是,今年的这一次国际论坛,1400多名与会者,我发现大家的脸色有些凝重。前些天,我在东京给日本经济团体讲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前景时,日本的企业家跟我说, 你们中国人太在乎美国人的打压,日本已经跟美国打过6次贸易战,每打一次,我们表面上是妥协一次,但是,其实我们背地里是努力一次,结果我们是越打越勇,打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当然现在被你们中国超越。

所以,我今天想说的是,我们需要打起精神来,我们中国的制造业必须实现伟大而艰难的转型,中国制造业转型成功了,那么中国经济的基础就扎实了,我们的未来就不再担忧别人的打压。

在上午的圆桌会议上,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院士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中国工程院曾经组织了50多位院士,将中国的制造业与日美德等先进国家的制造业进行了比对,得出的结论是,在26个产业中,我们中国占绝对和相对的优势的有60%,还有40%是日美德等发达国家占优势。

短短的几十年,中国的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取得了相当了不起的成绩。但是,我们要研究,我们的短板在哪里?也就是说,40%的部分,我们缺什么? 屈院士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执笔人,他给我们揭开了谜底: 中国缺基础技术与基础材料的研究。 我们的高铁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但是高铁的轴承等核心零部件还需要从日本进口。 特朗普为啥不打压中国的服务业,而专门打压中国的制造业? 他就是看中了中国产业发展的瓶颈。

我们中国现在面临着经济滑坡、设备投资减少的压力,在这一种压力中,制造业是首当其冲,有些企业陷入了困惑与彷徨。 借着今天的机会,我想跟大家来聊一聊日本当年在经济遭遇泡沫经济崩溃与危机打压时,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如今又是在朝哪些方向转型?

日本在70年代、80年代时期,跟5年前的中国一样,谁都相信“明天的日子一定会比今天好”!但是,到了90年代初,泡沫崩溃,日本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暴跌、银根收紧、出口受阻、内需市场萎缩、GDP负增长的困境,情况比我们现在要糟糕得多。日本那个时候怎么干?企业相互合并,抱团取暖过寒冬。13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逐渐合并为几大银行,150多家钢铁企业合并为三大集团,把产能压缩到最合理的状态。

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日本企业选择的一条路,就是“走出去”,所以,90年代末到20世纪初,出现了日本企业投资中国热。日本在海外现在有7万家企业,在中国就有3万5000家,一半的鸡蛋放在中国这个篮子里。到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冲击波来袭,日本采取的对策,就是“抛弃”,把白色家电、电脑、甚至手机等他们认为是中低端的产品扔掉,厉行背水一战式的转型。


(二)

日本企业在控制什么?

经过近10年的努力,日本企业现在转型是否成功?我们只能说,还在半路上,但是已经看到了成功的雏形。

日本企业的转型战略,概括起来是三条: 第一是控制上游,主要是控制先进材料和先进制造设备; 第二是占据中游,主要是研发核心零部件; 第三是放弃下游,也就是说,尽量少做终端产品,因为中国、韩国甚至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已经做的很好,日本再参与竞争,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和价值。

那么,日本是如何来 控制上游 的?我来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

今年7月,日本政府突然发动了对韩国的贸易打压,限制三种半导体材料对韩国的出口。这三种半导体材料是:

1,高纯度氟化氢(主要用来切割半导体基板,在半导体产品制造中,使用氟化氢的次数多达十多次。)

2,氟化聚酰亚胺(用于电视、智能手机中OLED显示器薄膜等,没有聚酰亚胺就不会有今天的微电子技术)

3,光刻胶(显示屏上色彩斑斓度取决于彩色薄膜颜色,而彩色薄膜颜色必须由光刻胶来完成)

由于半导体产业占据韩国出口的20%以上,而日本控制了这三种材料的全球70-90%的份额,因为这三种材料遭到日本的限制,韩国的电子产业受到了重创。 世界上难道除了日本,就没有其他国家的企业在生产这三种材料吗? 有,我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企业也在部分生产,但是据说是纯度不够,难以符合韩国企业的要求。

这一个事例说明了一点,日本为何要拼命控制上游产业,因为控制了上游产业,等于是控制了产业的命脉。所以,日本企业每年投入巨额的资金从事基础研究,不只是为了诞生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为了坚持走“技术立国”的道路,因为日本社会从政府到企业,都有这样的一个基本共识:日本是一个缺资源的国家,唯有拥有世界最先端的技术,国家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才能拥有国际竞争力。

半导体产业是影响世界未来的最核心的基础产业,我们看到,在整个半导体领域的19种关键材料中,有14种,日本的产能是占了全球50%以上。除了材料之外,日本还注重于精密仪器的研发生产。2018年,全球15大半导体设备厂商中,日本占了7家。在半导体生产设备市场份额中,日本占30%左右。从每个设备的份额来看,日本拥有10种超过50%以上份额的市场垄断性设备。

所以,屈院士在讲演中,也特别提到一点,中国现在最缺精密检测仪器设备,这是我们中国工业的最大短板。

占据上游产业之后,日本企业在转型中,依据他们的技术实力,也在努力地控制中游产业,也就是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

这几年,我们似乎看到日本的制造业在走下坡路。为什么大家有这一种认为?因为日本那么著名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甚至是电脑品牌,都被我们中国企业收购了。 但是,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日本企业抛弃了这些终端家电产品,但是并没有抛弃半导体技术。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来看看华为手机的例子。

大家一听我又聊华为手机,一定会笑,但是这一次请不要笑。

日本有一家十分权威的经济媒体《日本经济新闻》——不是我们亚洲通讯社发行的《中国经济新闻》,我们报纸体量太小,《日本经济新闻》在今年5月,在美国打压华为最为激烈的时候,请了一家专业公司对华为的最新手机进行了解剖,想搞清楚到底没有了美国提供的零部件,华为还能不能生产手机?

解剖结果发现,在华为手机1361个零部件中,美国制造的零部件只有15种,占比0.9%。 中国制造的零部件是80种,占比4.9%。 而日本制造的零部件达到869种,占比为53.2%。 华为日本公司告诉我一个数据,2018年,华为从日本进口的零部件总额为7300亿日元(约480亿元人民币),占到了中日贸易总额的5%左右。而2019年,这一数字将超过8000亿元日元(约530亿元人民币)。

去年的时候,我给大家还说过一句话,我说我最敬佩的中国企业家是任正非先生,当中国的企业都在收购日本淘汰的生产线的时候,他悄悄地出高价买人家的“头脑”,雇佣了400多位日本的手机工程师,在日本建立了2家研究所。现在,这个数字要做修改,到目前为止,华为在日本雇佣的日本人技术人员已经达到1500多人,在东京、横滨、大阪建立了4个研究所。

华为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实行“全球采购全球销售”,是一种基本的商业模式,苹果如此,索尼也是如此,不足为奇,相反地更能凸显一家跨国企业的实力。 从这一个事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华为手机对日本的依赖程度,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出,日本企业依靠它的核心零部件,一直在闷声发大财,这就是日本企业 控制中游 的战略。

所以,我跟日本的政府官员说,你们不要打压华为,中日两国政府达成了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的协议,华为是这一协议的最佳实践者,也是最大的成功者。 中日两国只有实行产业互补,才能共闯天下。


以上几家日本企业,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企业,从他们的转型创新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规律,那就是,日本企业的转型创新,不是“破旧立新”,而是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实现的转型创新。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中国企业学习参考。 你不要看别人在做什么? 而是要想“世界还缺少什么? ”只有带着这一种情怀和创意,才能不断地研发与生产出“世界唯一”或“比别人更好”的材料与产品,而不是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


所以,我们要选择“弯道”,“弯道超车”是有风险的,但是也是唯一能够超越别人的途径。这个“弯道”,就是研发别人还没有的东西。所以,中国企业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必须拥有自己核心的技术。这个转型创新的过程会很漫长、也很艰辛,但是我们必须沉下气来走,而且必须走下去!

为什么我会特别提到这一点?我告诉大家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福布斯提供的。2018年,中国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包括东风、一汽、广汽、吉利等加起来,利润总额是137亿美元。同样是2018年,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一家企业,利润额达到250亿美元。 这就是说,中国这么多的车企加起来的利润,还只是丰田一家公司的大约一半,而我们的规模和员工数要远远超过丰田,人均利润额差了将近5倍。 所以,中国制造业要做强,不能只看“量”,更要看“质”,不能只热衷于市场占比,更要关注利润率,赚到多少钱才是本质。


所以,中国企业在转型创新中,还要向日本企业学习精益化管理,把“质”与“量”实现最完美的融合统一,让精益化管理,成为企业的生命管理!只有这样,经过10年或许更多一点时间的努力,中国才能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在座的各位都是中国制造业的巨头,你们的努力,将会创造中国灿烂的明天!

谢谢大家!


~~~~~~~~~~~

2

你根本想不到,日本人如何做企业?


本这个国家,现在的制造业已经到了哪一个水平?我想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因为时间有限,我今天集中讲三个内容:

第一,日本的制造业如何转型

第二,日本的制造业如何创新

第三,日本的中小企业如何发展

我想起 1992年 到日本留学的时候,学校安排我们去参观了日本的麒麟啤酒厂。进去一看, 就像今天这一会场大的生产车间,只有两名员工。 日本的工业自动化和精益化管理,在26年之前,我已经看到了, 日本比我们中国早走了至少20年。

谭建荣院士在刚才演讲的过程中也讲到一点,丰田汽车的精细化管理不是自己总结的,是麻省理工大学的教授总结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道理很简单,日 本人总是低着头做事情,从来没想到过要去总结经验去邀功。 这就是“中国制造”和“日本制造”的一个差别。

中国的企业有了小发明、小创造以后一定要邀功。为什么呢?邀了功以后可以得到许多好处, 政策的倾斜、资金的倾斜,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一劳动奖章都可以获得。

但是,日本任何一家企业,你有了重大的发明、重大的成果、重大的创新,你就得闷声不响的,因为没有人会表彰你。没有一家政府机构会给你政策倾斜, 你说了但是最终没有做到完美,那会成为行业的笑柄,有损企业的声誉。 这样的环境就导致了日本的企业只是兢兢业业、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 日本百年以上的企业有3.5万家。 中国有多少家? 据说只有5家。 瓦房店轴承集团在中国发展了80年,作为制造企业,已经很了不起,据说当初还是日本人在中国建的第一家轴承厂。但是, 在日本,像瓦房店轴承集团、像江南造船厂这样的资深制造企业有太多。

为什么3.5万家百年企业可以在日本存续下来?道理很简单,就是 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不盲目地扩大投资。 做好本业是日本企业长久的秘密。

下面我来切入今天的主题。

日本企业如何实现产业转型

日本产业界的转型是从2011年开始的。为什么是从2011年开始呢?日本有一家电气公司叫NEC。大家可能不怎么了解它,日本人叫它“日本电气公司”。

80年代,中国的四通打印机是一个伟大的革命,我们从铅字印刷开始进入了电子打字的时代。这项技术,就是NEC公司提供的。 NEC是日本第一台电脑的生产厂商、第一颗人造卫星制造公司。

2011年,家家户户还在购买电脑的时候,NEC公司突然决定抛弃电脑事业,这震惊了日本社会,因为NEC公司是日本电脑的鼻祖。

结果,谁买下了NEC公司的电脑事业呢?是中国的联想集团。

但是,过去了8年,我们发现现在电脑产业已经是夕阳产业。当 时NEC要把电脑产业抛弃的时候,卖了一个好价钱。 但是,我们现在发现,到后来索尼公司、东芝公司、富士通公司要把电脑产业卖给人家的时候, 就没有人接盘了

NEC抛售电脑,这就是日本制造产业的先见性。NEC公司老早就认识到: 传统的电脑最终是要被淘汰的! 现在我们来看,联想买了NEC电脑产业后,业绩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是NEC公司兴起了产业的转型革命。

那么,现在NEC公司在干什么呢? 现在日本大部分的全自动驾驶汽车的系统就是NEC公司研发的。 抛弃了电脑产业以后,NEC并没有扔掉自己的半导体技术,而是继续研发尖端的半导体技术。

所以,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产业的革命并不是政府引导的,而是企业的一种自我革命,是一种自我创新。

东芝和索尼抛弃电脑事业以后 ,索尼公司在今年创下的利润已经达到20年来的最高水平。 索尼公司把电脑产业卖掉,电视机也做的很少,好像它的产业不太多,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利润?对了, 它不做壳,改做内件了。 比如,它的传感器已经占到全球份额的70%。

东芝公司把白色家电扔了,扔给谁呢?中国的美的公司。把电视机扔了,扔给谁呢?扔给我们青岛的海信。

前几年,中国媒体当中有一种很大的舆论, 觉得我们中国把日本最牛的产业买下来了,日本制造业垮掉了。

大家想一想,现在你的家里还看电视吗?已经不看了。电视机的制造厂商为了把电视机多卖几台,先告诉你客厅里必须有一台,你自己的房间里必须有一台,你孩子的房间也必须有一台。一个家庭三台电视机,现在一台都不看,日本人早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把它扔掉了。

日本认为包括电视机在内的白色家电已经是一个产业包袱,或者说是产业垃圾,中韩等一些国家都已经做得很好了,没有必要再维持这一产业。把这个垃圾产业扔掉, 他们是轻装上阵,再去开拓新的产业。 这是日本电子产业的新的发展理念。

东芝、富士通、松下、夏普把手机都扔掉了。现在日本还有索尼公司在生产一部分手机,一年大概500万台。还有一个京瓷公司,他们自己还在生产一部分手机,因为他们有au移动通信公司,但是都是国内使用的。

大家想想他们把手机扔掉以后,技术怎么办呢? 结果它们的零部件大多卖给中国,利润比自己做手机还好。

华为手机这几年发展的很快,你们要知道华为手机基本上是在日本研发的。 任正非先生这个人很聪明,他不是把人家的生产线买下来,而是把人家的头脑买下来。

日本这么多公司,把手机扔掉以后,有这么多手机研发人才,他把他们高薪雇佣起来,在横滨设立了一家研究所,招募了400多名日本的手机工程师,帮华为研发智能手机。

同时,日本这些公司的手机零部件业提供给华为、OPPO和小米。华为手机研发的这么好是因为用日本人和日本技术。所以OPPO也学,也在日本设立了研究所。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把手机产业扔掉了,但手机零部件卖给中国后,获得的利润仍然很高。

富士通现在在构建物联网,同时构建一个宇宙的监测系统。 因为日本现在进入到汽车全自动驾驶时代,它的信号不能出现斜折线,必须是直线。也就是每时每刻在日本的上空必须有两颗卫星,这样才能做到它的信号与汽车精准同步,不至于让全自动驾驶汽车出现1秒钟的滞后,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个系统是富士通公司在研发。

再看看佳能。佳能是卖照相机的, 但是因为高清镜头的手机的普及,照相机产业日子越来越难过。

佳能也开始转型,你根本想不到, 佳能现在在参与研发小型火箭 。因为大型火箭的投入太大,佳能成立了一家公司,拿了50%的股权,聚合了一些日本主要的电子与军工企业,在研发小型火箭发射商业卫星。 佳能还把东芝的医疗设备公司买下,开始投身医疗产业。

其实日本转型最成功的一家企业是富士胶卷 。我们年轻的时候拍照片只有两种胶卷,一个是柯达,一个是富士胶卷。现在柯达死了,富士胶卷还活着。为什么呢? 富士胶卷把它做胶片的膜技术提炼出来,用于生产化妆品。

同时,它在研发新药 。也就是说,富士胶卷从一家面临淘汰的传统企业成功转型为高新技术企业,没有像柯达那样死掉。

日本企业的自主创新

中国现在在拼命发展电动汽车,日本已经意识到电动汽车的电池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容易老化,就像手机电池,过了一年,发现充电困难。第二个问题是电池处理过程会产生很大的污染。

丰田汽车公司从1992年开始研发氢能源技术,现在这个氢能源汽车已经销售了6000辆,年产3000辆。

这个汽车有什么特点?我去开了一次, 这辆汽车充气3分钟,可以开650公里。 它跟充汽油一样便捷,而且价格比汽油便宜。 中国现在就开始研究日本氢能源的未来发展方向。

丰田汽车公司不仅仅是把氢能源装在汽车上,而是把它开发成移动电源。 当地震发生以后,当海啸来的时候,或者当台风来袭时出现停电,这辆汽车的氢能源可以接上家里的电源,保证一户家庭一个星期的正常电力供应。然后,把氢能源反应装置搬到大楼里,可以供这个大楼所有的供电所需。

日本政府现在宣布要进入氢能源社会, 家家户户只需要安装小小的氢能源反应装置,就不再需要电力公司提供电网供电,氢能源反应装置排放出来的是清水,对环境没有污染。

氢能源是未来最清洁的能源,也是取之不尽的能源,丰田汽车公司已经宣布完全开放这一技术,造福人类。

大家还要关注软银和丰田汽车公司现在在做的一件事情。

软银这几年悄悄地干了一件事,将全世界主要的AI技术公司,以出资或者收购的手段纳入自己的旗下。 现在的软银集团是全世界拥有AI技术最多的一家公司。

软银控制了这些技术想干什么呢?他去找了丰田汽车公司的社长丰田章男。大家看到的下图的这辆汽车是今年在美国家电展上展出的丰田概念车。

这辆汽车是一个移动平台,取名叫“E-调色板”,你想把它打扮成什么角色都行。按照丰田社长的说法, 买汽车的时候不是消费,是买了以后才消费。

这辆车是 全自动驾驶汽车。

早上上班的时候 ,你通过网约系统把它约上,车自动开到你家门口,把你载上开到上班的地方。

过了上班高峰期以后, 它把车开到物流公司的仓库里去做商品配送。然后,中午去办公区卖盒饭。

到了下午 ,再去送货。

到了傍晚, 通过网约系统,再把你们一个个的接上送回家。

到了晚上, 它装上啤酒、各种小吃,开到一个热闹的街头,成为一家移动商铺。

这不是一个梦想,它将于2021年全部公开上市。

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很严重,如何帮助这些老人?软银与丰田汽车公司的构想是,当农村的老太太生了病,怎么办? 没有子女在身边,就委派一辆全自动驾驶的“调色板”去接她。

车上可以量体温和血压,通过远程问诊,基本数据报给医生以后,到了医院,该手术的就手术,该吃药的就吃药, 把基本问题解决在移动过程中。

软银公司和丰田公司,第一不缺钱,第二不缺技术,第三不缺智慧,两家企业巨头开始打造世界上第一个AI社区。

日本的全自动驾驶汽车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投入使用,出租车和选手村里的所有巴士都要进入全自动驾驶系统, 日本要把东京奥运会开成一个“科技奥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