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评论

【聊友汇】朋友圈“晒娃”,你怎么看?

人民日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7-18 20:38

正文

今日话题

在成长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可能都经历过父母口中“别人家孩子”的“摧残”,测验、比赛、考试,一次又一次的成绩比较贯穿着整个学生时代。在微信风靡之后,新一代的家长们又纷纷踏入了朋友圈“晒娃”的步伐,三好学生证书、学科竞赛获奖证书、才艺比赛获奖证书等等无不可晒,而此中滋味自然是有人欢喜亦有人忧。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所述,中国人九大生活动力中,对子女的发展期望是排在第一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概是所有中国家长最朴素、最深刻的愿景,那么晒娃和与“别人家孩子”的攀比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有专家指出,在盲目攀比孩子的背后,反映的是家长的焦虑和懒惰。人生的输赢不在一时,让孩子过于负重,不如与之一起成长,做个快乐的普通人也未尝不可。


对此,你怎么看?


在这里,先恭祝@马毅豪获得“表情包泛化”话题投票冠军


视而不见的教育更可贵

微信风靡后,一些家长乐于在朋友圈“晒娃”,只要孩子有丁点的成绩,都会瞬间“好事传千里”,或“晒成功教育”,“晒孩子优势”,或借助旁人的赞美,树立孩子的荣誉感,等等。


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对孩子实施赞美教育,本无可厚非。但是,过多的表扬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容易滋生骄傲心理,无法面对失败。毕竟,只有历经过黑暗,才知道光明的重要,经历过干涸,才懂得雨水的情感。有时候,对孩子的“成绩”或“成功”,需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让孩子历经“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洗礼。笔者曾与一小县城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父亲交流,在讲到育儿经验时,有一句话让我感悟很深,“他从小学习都很优秀,我都知道。无论他取得成绩,或者遇到问题,一般我都假装看不见,除非感觉到他需要我表扬或批评的时候,否则我不会刻意去‘影响他’,因为他自己有消化功能。”


诚然,无论是和风细雨,还是狂风暴雨,都是自然现象,都应该让孩子有所经历。无论面对孩子的成功或失败,都先等一等,看一看,给时间孩子想一想,试一试,不要用你的想法影响了他的思维,让他失去了经历的机会。这样“视而不见”的教育,更显智慧和可贵。


——@李荣灿


朋友圈“晒娃”无须过度解读

“朋友圈疯狂‘晒娃’背后:“比孩子”透露家长的焦虑和懒惰”,此一观点,实难苟同。


“晒娃”如何就成了“比孩子”?家长何等玻璃心,动辄就焦虑懒惰?笔者朋友圈里,也有不少人晒娃,晒稚嫩的画笔描绘的涂鸦,晒质朴但纯粹的感恩,晒跟家人亲密的互动,晒成长值得铭记的瞬间。每每看到那些图片或者寄语,我都会由衷地点赞,兴之所至,还会写上两句真诚地祝福。分享美好和感动,收获祝福和肯定,何以有焦虑和懒惰?当然,也不可避免会有一些人会将“晒娃”看成炫耀、攀比,但这样的心理又如何能是不晒就能阻挡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须知,别人有分享的自由,我们也有不予查看的权利。


报班也罢,培训也好,家长不见得就是要让孩子成为领跑的那一个,“艺多不压身,”多一种选择才能更好地应对以后走上社会的挑战。在社会进步,成才方式日渐多元的情况下,不要低估家长们心理的成熟度,朋友圈晒个娃而已,无须过度解读。


——@亚群


“盲目攀比”不如“一起努力”

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言传身教。“夏练三伏,一起运动”,前些年,是我手把手教会了儿子游泳;今年夏天,我们每晚又一起在小区跑步。回顾这些年,最让我感到骄傲和欣慰的,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通过我和妻子的参与,让他渐渐养成了爱学习爱锻炼的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当然离不开适当的“比”。但比的对象,却不是“考第一”和“别人家的孩子”,而是跟自己的过去比进步,勤奋学习的劲头不能松;不比谁家更有钱、哪个同学的电子产品更好,而是比谁更有爱心,不能忘勤俭节约的传统,等等。通过正确的比较,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及时给予提醒、纠正不足,并确立一个务实的目标,保持一颗向上向善的进取心,把“健康快乐”的理念融入成长的每一步。


成长有烦恼,陪伴最重要。孩子的成长,家长不能缺席。与其盲目攀比,让孩子伤心烦恼,不如从自身做起,改正缺点和不足,树立好学上进的榜样,与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成长,才是负责任、爱孩子。


——@庄永明


最好的教育是点燃心灵

一个离异母亲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辞掉工作,在学校附近租房,专职陪读。孩子一路走来,都是学霸,被人羡慕,成了熟人朋友常夸奖的“别人家的孩子”。可出乎意料的是,这孩子却十分脆弱,随着几次谋职失败,内心崩溃,竟然杀害了自己的母亲。


极端的案例令人震惊,类似的做法并不少见。一些父母在爱孩子的名义下,完全丢了自我,把未来的理想和希望全部安放在孩子身上,或者干脆希望用孩子的努力勤奋来为自己长脸,填补生活的遗憾和不满; 他们在挫折面前萎靡不振,却幻想让孩子坚强勇敢;他们晒照片,炫优秀,全然不顾这些行为给孩子们增加了多少焦虑和压力。


哲人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氛围将为孩子性格烙上终生的印痕。成长是终生的,学习也是终生的,父母身份的取得并不意味着成长的完结。只有不放弃自我,坚持与孩子共同成长,我们才能成为孩子心灵的点燃者。


——@何冠军


千万别“晒”伤了孩子

有个学生挺苦恼,他的父母总拿他在外面炫耀,今天“考了99”,明天“当了班干部”,逢人便说,弄得他精神压力很大。其实,朋友圈里的炫与现实中的炫并无本质区别,只不过炫的舞台从小区楼下转移到了朋友圈上。


孩子的优秀当然值得自豪,为孩子成长留下印记,留住美好回忆,在朋友圈上记下一笔,本也无可厚非。但如果热衷于晒和炫,想让别人从孩子的某一点优秀反推出点什么来,赚点优越感,带着虚荣心去“晒”,则那种“晒”背后的攀比和焦躁心态值得警惕。老让孩子做朋友圈里的“完美”主角,不仅可能给孩子徒增不少压力,更容易给孩子树立不良导向,在心底长久投射下“不敢不优秀”的情绪阴霾。


与其晒优秀,不如接受不完满。儿女身上的闪光点值得赞美和呵护,个性和独特之处也不应被漠视忽略。多点宽容平实之心,更多地让孩子优秀、成长在朋友圈外,心灵的天空时常清清爽爽,才是更好的教育之道。


——@刘元通


家长比孩子更需成长

暑假来临,孩子报名参加了军事夏令营。一群小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且不能和家长联系,父母各种担心焦虑,唯恐孩子不能适应。带队老师说:“我看是你们这些家长比孩子们更需成长,孩子们都很独立听话,根本不需这样焦虑!”


如今的家长比谁都累,盲目攀比、各种担心,想方设法让孩子变得优秀,可是能成为天才者毕竟寥寥无几。焦虑的背后,折射的是身为父母的内心的不安定。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自己却忽视了自己的成长。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快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放开手,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作为父母,永远记得“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放下那颗永远为孩子们焦虑的心吧,用自身的成长给孩子作出榜样,把祝福送给孩子们,无论成败与否,她们都是父母心中最闪亮的星。


——@白聪聪